学术投稿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何平;张小斌;刘万涛;刘忠玲

关键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喉返神经, 显露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或颈丛麻下进行,术中均解剖暴露腺叶切除侧喉返神经.一侧腺叶次全切除20例,双侧次全切除1例,一侧全腺叶切除40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瘤体切除29例.结果 手术过程中共132条喉返神经主干均得到很好的显露,没有出现主干损伤.术后全部96例患者均平稳出院.1例行颈丛麻后即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出院时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术后2个月时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在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和全切除术时,运用多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痛患者药物镇痛治疗的护理干预

    国内调查表明:各期癌症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占51%~61.6%,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1].癌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药物治疗是癌痛止痛重要的方法之一,因而做好癌症药物镇痛的护理,达到有效止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萍;马熙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36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随访5~30个月,其优良率91.6%.结论 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同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南云;肖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体会

    老年痴呆属慢性病,在疾病的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专人护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连续6个月运用系统干预法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们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清香;刘小丰;黄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ICIQ-SF问卷与尿动力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ICIQ-SF评分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抗胆碱能治疗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我们对2007年8月~2009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研究.常规采集病史、查体后,每个患者均完成ICIQ-SF问卷,然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性尿失禁的患者给予3个月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治疗后,每个患者再次完成ICIQ-SF问卷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患者年龄介于43~70(58.8±13.6)岁之间.我们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ICIQ-SF评分、初始感觉容量、大膀胱容量、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ICIQ-SF评分和初始感觉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0.275,P<0.05).治疗前平均ICIO-SF评分与大逼尿肌压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P<0.01).结论 ICIQ-SF问卷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评价工具.ICIQ-SF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ICIQ-SF问卷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来永庆;陈泽波;曹群朵;杨尚琪;关志忱;叶炯贤;蔡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4 月~2009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15例合并椎旁脓肿,其中3例双侧椎旁脓肿,5例合并有肺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血沉下降至40mm/h,手术采用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石膏床3个月,继续抗结核治疗1~1年半,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0病例得到随访,随访10个月~7年,平均3.8年,病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1例复发.肺结核均钙化吸收,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优良率95%.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植骨融合高,疗效满意.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甘露醇应用的临床观察

    甘露醇作为高渗药物用于降低眼压和颅内压由来已久,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和深入,甘露醇的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实验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和经典之作屡见不鲜,本文在全面收集了相关资料基础上并进行综述.

    作者:郑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TPV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及LAVA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彩超或DSA证实.结果 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LAVA直观显示肝实质灌注异常及门静脉周围异常侧支静脉,还可显示腹部原发病变及其强化规律.结论 磁共振平扫及LAVA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宏;吕敦召;钟美花;黎旭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D123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作者:宋兵;张荣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无痛胃镜下食道取异物的护理

    食道异物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误食异物或吞食坚果类食物,如硬币、鱼刺、纽扣、玩具小物件、坚果等.采用电子胃镜摄取食道异物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两年对12例食道异物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急诊无痛胃镜取异物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陈小春;高梅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及新进展

    目前,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Gleevec/Glivec)是治疗慢粒的一线药物,属于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以ABL蛋白激酶的ATP结合位点为基础而设计合成.它通过抑制BCR-ABL自身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但随着临床应用的积累,部分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CML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药物.本文就BCR-ABL的分子生物学和伊马替尼治疗CML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肖芸;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抢救成功1例报道

    我院儿科于2008年10月应用纳洛酮及机械辅助通气成功救治1例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平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50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9个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根治范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并不影响胃功能恢复.结论 糖尿病、术前精神紧张、术前胃潴留,毕Ⅱ式吻合方式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

    作者:朱共元;易兵鸿;肖建斌;张雄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SHP-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受精率为50%~70%,而妊娠成功率却徘徊于30%~40%[1].其中胚胎着床障碍是受精率高而妊娠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胚胎着床障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容受性即母体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能力.子宫内膜只有在特殊的时间窗口期即种植窗期才能容纳胚泡,使其完成定位、黏附、植入的过程.人类的种植窗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20~24d即LH(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后的6~10d,持续48h[2].本文将就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细胞因子、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振迎;陈晓勇;陈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7讲规范床旁血糖监测与血糖监测管理的新进展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疗效的观察、治疗的调整、预后的推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糖监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出结果已成为血糖检测常用的手段.然而,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错误治疗,造成严重的低血糖或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下面,就如何规范床旁血糖监测以及血糖监测管理新进展作简要阐述.

    作者:霍亚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治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P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PVT病人经早期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 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较为常见,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曾广源;昊龚丽莉;丁金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百多邦软膏外敷对小儿化疗药物渗出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给药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皮肤渗漏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之不可避免的多次反复化疗,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药外渗,从而给病人增加诸多痛苦,影响病人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从2007年以来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对88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进行外敷,并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仙;李小春;刘玲;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体带蒂分层硬脑膜裁剪应用研究

    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作者: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