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谢志勇;艾冬荣

关键词:依达拉奉, 脑梗死, 自由基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第6讲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罗骏;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36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随访5~30个月,其优良率91.6%.结论 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同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南云;肖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4 月~2009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15例合并椎旁脓肿,其中3例双侧椎旁脓肿,5例合并有肺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血沉下降至40mm/h,手术采用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石膏床3个月,继续抗结核治疗1~1年半,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0病例得到随访,随访10个月~7年,平均3.8年,病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1例复发.肺结核均钙化吸收,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优良率95%.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植骨融合高,疗效满意.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恶性骨肿瘤PICC置管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化疗的护理

    持续静脉化疗在疗效和副反应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冲击化疗模式.为了配合恶性骨肿瘤持续静脉化疗的开展,确保化疗顺利实施,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我科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1例子宫穿孔超声检查及其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子宫穿孔声像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检查与超声复查、随访及其临床处理资料.结果 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提示单纯性子宫穿孔16例,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9例,肠管损伤3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1例,右宫旁血肿1例,盆腔组织经子宫孔道人官腔1例.其中手术治疗7例,22.58%(7/31),其余的采取了保守治疗.结论 超声检查能为临床子宫穿孔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对子宫穿孔保守治疗的病例,超声复查、随访能保证其安全性.单纯性子宫穿孔及大部分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的均可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刘海夫;余清;张惠珍;熊可;方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97在骨肉瘤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97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p97的表达情况,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合临床随访结果,判断p97表达与骨肉瘤远处转移病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4(40.0%)例,中度表达10(16.7%)例,高表达26(43.3%)例;21例骨软骨瘤组织中p97低表达14(66.6%)例,中度表达6(28.6%)例,高表达1(4.8%)例,二者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14例发生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14.3%)例,中度表达1(7.1%)例,高表达11(78.6%)例;46例无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2(47.8%)例,中度表达9(19.6%)例,高表达15(32.6%)例,二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0).尤其低表达与高表达比较差异更明显(P<0.01 ).但是,p97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97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发生与远处转移,这提示p97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发生远处转移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同时p97为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分子靶标和途径.

    作者:刘广鹏;黄山虎;刘志礼;罗赟;陈芳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中空钉及缝线锚钉同定骨折片及交叉韧带治疗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病人,术后予以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结果 32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活动功能障碍,膝关节评分术前评分为(27.6±7.5)分,术后评分为(89.8±6.8)分(P<0.01).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创伤小,简单易行,结果满意.

    作者:李浩;邹鸿星;杨淮河;杨保良;邵银初;胡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SHP-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到目前为止,所有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不论是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都将破坏患者的形体美;因为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负性评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3].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语言引导、情感支持、鼓励启发等手段,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项素艳;周慧洁;瞿建闪;程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对诊断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多层螺旋CT常规螺旋扫描加重建图像分析.结果 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佳.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表现有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骨折、眶壁骨质凹陷改变;间接征象有眶内眼肌肿胀,鼻旁窦腔内积液等.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加重建能减少误、漏诊,全面准确诊断眼眶骨折.

    作者:罗新忠;刘小华;曾新晖;刘丽;高登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成为当今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包涵了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中.中风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之分.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80%,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立足临床,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古今中外文献的整理,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机制.中医学在总结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新举;欧阳昊;刘勇;黄琼;杨小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检查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47例临床诊断不孕症中的患者,先后行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G对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6.3%,误诊率为11.9%,漏诊率为6.0%;与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0.2%.不符合率为9.8%.结论 HSG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仍有一定价值,对HSG无异常未孕的患者有必要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作者:黄风雷;夏思兰;黄欧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刨伤性急腹症病因中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本院2005年3月~2009年9月96例经MSCT检查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很高.96例患者经MSCT扫描均能发现病变所在的区域,其中查出急腹症临床病因83例,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5%.结论 MSCT以其快速、简便、诊断的准确性高而成为急腹症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它能及时提供正确的诊断.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CYFRA21-1

    目的 探讨CYFRA2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86例原发性乳腺癌,14例复发性乳腺癌,22例良性乳腺肿瘤,25例正常人群中血清CYFRA21-1、CEA、CA15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CYFRA21-1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人群与正常人群中CYFRA21-1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在Ⅳ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和64.2%,其阳性率高于CA153和CEA.在血运性复发性乳腺癌病例中,其灵敏度较高,为89%.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YFRA21-1的水平逐渐升高.CYFRA21-1与CEA无统计学关联,与CA153有轻度统计学关联,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YFRA21-1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结论 检测CYFRA21-1水平对检测乳腺癌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价值.

    作者:刘志勇;欧阳忠;邹小明;Zou Xiaoming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15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75例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51.27%和21.52%.与同期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并发症、再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雷健康;杨冬英;奚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丹参液外敷对浅静脉输液药物外漏疗效观察

    儿童浅静脉输液药物外漏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患儿穿刺部位的疼痛、感染,并引起患儿家属的焦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75例头皮静脉输注1:4含钠液外漏的患儿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妮;邓汝玲;梁紫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教育对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炎后肝硬化(乙型或丙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在我国,本病的年发病率为17/10万.病人以青壮年男性多见,35~48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作者:付云芳;姚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体带蒂分层硬脑膜裁剪应用研究

    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作者: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