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骨肿瘤PICC置管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化疗的护理

陈海英

关键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持续化疗, 骨肿瘤, 护理
摘要:持续静脉化疗在疗效和副反应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冲击化疗模式.为了配合恶性骨肿瘤持续静脉化疗的开展,确保化疗顺利实施,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我科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SHP-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百多邦软膏外敷对小儿化疗药物渗出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给药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皮肤渗漏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之不可避免的多次反复化疗,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药外渗,从而给病人增加诸多痛苦,影响病人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从2007年以来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对88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进行外敷,并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仙;李小春;刘玲;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中非手术治疗36例治愈,手术治疗4例,1例出现肠瘘,历经5个月治愈,1例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差,并发症多,只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选择.

    作者:雍铁山;罗满生;严太平;黄凌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全组共9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果 其中PR 2例,SD 5例,PD2例,总有效率28.57%,狭病控制率71.43%,中位生存期18周.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除痤疮样皮疹外,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晚期患者能适应.

    作者:赵波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 选择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降压药使用坎地沙坦酯,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利尿剂,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可以延缓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增大,减少房颤发作.

    作者:刘爱民;刘洪涛;张远平;谢启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机制及新进展

    目前,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Gleevec/Glivec)是治疗慢粒的一线药物,属于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以ABL蛋白激酶的ATP结合位点为基础而设计合成.它通过抑制BCR-ABL自身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但随着临床应用的积累,部分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CML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药物.本文就BCR-ABL的分子生物学和伊马替尼治疗CML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肖芸;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50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9个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根治范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并不影响胃功能恢复.结论 糖尿病、术前精神紧张、术前胃潴留,毕Ⅱ式吻合方式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

    作者:朱共元;易兵鸿;肖建斌;张雄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与急性脑血管病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急性住院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各20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并采集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结果 脑梗塞组分别和脑出血组、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脑梗塞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血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脑出血仅为高血压病.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紊乱程度越重,患脑梗塞的风险越大.代谢综合征与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作者:李玉莲;万慧;胡火有;徐仁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体会

    老年痴呆属慢性病,在疾病的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专人护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连续6个月运用系统干预法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们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清香;刘小丰;黄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甘露醇应用的临床观察

    甘露醇作为高渗药物用于降低眼压和颅内压由来已久,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和深入,甘露醇的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实验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和经典之作屡见不鲜,本文在全面收集了相关资料基础上并进行综述.

    作者:郑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恶性骨肿瘤PICC置管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化疗的护理

    持续静脉化疗在疗效和副反应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冲击化疗模式.为了配合恶性骨肿瘤持续静脉化疗的开展,确保化疗顺利实施,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我科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6例70岁以上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3例,4分2例,3分1例.结论 对高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择适当病例开颅手术可以防止二次脑损伤,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汪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收治的34例复杂创面病例分为VSD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VSD治疗组于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5~7d后除去VSD敷料,常规治疗组清创后创面常规换药,后期未愈创面均行清创植皮术.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1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多次植皮后愈合5例.平均愈合时间20.3±12.4d.VSD组15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5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0例,多次植皮后愈合0例.平均愈合时间16.5±10..5d.结论 VSD治疗复杂创面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王霞;余群洪;黄卫虎;王仁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或颈丛麻下进行,术中均解剖暴露腺叶切除侧喉返神经.一侧腺叶次全切除20例,双侧次全切除1例,一侧全腺叶切除40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瘤体切除29例.结果 手术过程中共132条喉返神经主干均得到很好的显露,没有出现主干损伤.术后全部96例患者均平稳出院.1例行颈丛麻后即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出院时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术后2个月时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在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和全切除术时,运用多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何平;张小斌;刘万涛;刘忠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6讲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罗骏;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绝经后妇女初次取环失败行再次取环前2~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后取环.结果 15例取环者中14例宫口松弛.结论 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减轻绝经妇女取环者的痛苦,降低取环失败率.

    作者:邵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器官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膀胱癌,8例胃癌,11例宫颈癌,12例甲状腺癌和9例肝癌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PARγ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PPARγ在膀胱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及肝癌中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浆均有表达,细胞核的表达高于细胞浆的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PARγ表达与癌组织有关.PPARγ在癌症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乐永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抢救成功1例报道

    我院儿科于2008年10月应用纳洛酮及机械辅助通气成功救治1例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平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