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带蒂分层硬脑膜裁剪应用研究

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关键词:带蒂分层硬脑膜, 三片分层法, 两片分层法, 栽剪
摘要: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SHP-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与急性脑血管病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急性住院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各20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并采集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结果 脑梗塞组分别和脑出血组、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脑梗塞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血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脑出血仅为高血压病.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紊乱程度越重,患脑梗塞的风险越大.代谢综合征与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作者:李玉莲;万慧;胡火有;徐仁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对慢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5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KM-8800换代型人工肝治疗仪行血浆置换.结果 治愈好转率为49%(25151),其中PTA>30%、临床分期早期、血清总胆红素≤400μmol/L、血清白蛋白(g/L)>35、年龄<40岁、无并发症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0%(16/20)、85.7%(18/21)、73.3%(11/15)、64.7%(11/17)、56.1%(23/41)、75%(21/28).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提高了慢性肝衰竭治愈好转率,治愈好转率与PTA、临床分期、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徐龙;张骏;幸泽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改进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一种改进人工晶体悬吊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悬吊针先从2点钟方位(或对角线方位)据角巩缘1mm处出针,接着在该出针处进针在巩膜层间沿后极部方向行走约1mm出针,接着在出针孔再进针,在巩膜层间Z型行走,后剪断悬吊线.另一针从8点钟方位出针,如上述同样的方法行针,这样人工晶体悬吊完成.结果 25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术顺利完成.结论 改进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操作难度明显降低,省时,刨伤小,不易发生人工晶体偏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倪升荣;陶明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的分析及护理

    精神疾病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药物治疗后引起的心电图的异常明显高于短期药物治疗病人,在临床工作中,心肌缺血导致的心梗危险,而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占据比例多,本文对心电图异常的精神病患者的研究,旨在加强提高防范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猝死、自杀、复发事件的发生.

    作者:罗连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烧伤休克期的肠内营养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 采用复合流质饮食口服,少量多次,逐步增加饮食品种和食量,使病人尽快过度到饮食渐进期.结果 休克期肠内营养病例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症状轻,与禁食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烧伤休克期肠内适当的流质饮食可减轻或缓解胃肠应激症状,减少多种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张惠玲;曾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1例子宫穿孔超声检查及其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子宫穿孔声像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检查与超声复查、随访及其临床处理资料.结果 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提示单纯性子宫穿孔16例,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9例,肠管损伤3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1例,右宫旁血肿1例,盆腔组织经子宫孔道人官腔1例.其中手术治疗7例,22.58%(7/31),其余的采取了保守治疗.结论 超声检查能为临床子宫穿孔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对子宫穿孔保守治疗的病例,超声复查、随访能保证其安全性.单纯性子宫穿孔及大部分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的均可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刘海夫;余清;张惠珍;熊可;方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干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6例骨干细胞瘤中,仅1例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MRI对软组织肿块、骨性分隔等侵袭性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且以MRI为更佳.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组织学构成.结论 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能更好评价其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余乐平;余文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2月间,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200~400ml,无输血.21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经12周~24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复查X线均见骨折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术后功能按Neer评分: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5.2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较高,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琦;赵隆队;付余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CYFRA21-1

    目的 探讨CYFRA2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86例原发性乳腺癌,14例复发性乳腺癌,22例良性乳腺肿瘤,25例正常人群中血清CYFRA21-1、CEA、CA15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CYFRA21-1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人群与正常人群中CYFRA21-1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在Ⅳ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和64.2%,其阳性率高于CA153和CEA.在血运性复发性乳腺癌病例中,其灵敏度较高,为89%.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YFRA21-1的水平逐渐升高.CYFRA21-1与CEA无统计学关联,与CA153有轻度统计学关联,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YFRA21-1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结论 检测CYFRA21-1水平对检测乳腺癌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价值.

    作者:刘志勇;欧阳忠;邹小明;Zou Xiaoming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癌化疗过程中监测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意义

    目的 比较肺癌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探讨MPV是否可以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MPV、PLT、WBC等指标,建立健康人群MPV生物参考区间.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相关指标,并对156例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MPV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本实验室MPV生物参考区间为(10.5±2.3)fl;腺癌的MPV稍大于其他类型肺癌,但差异无显著性(F=3.56,P>0.05);肺癌化疗过程中MPV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11~15d)要早于PLT、WBC(16-20d).结论 MPV可作为肺癌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的比较敏感的早期指标.

    作者:李静;章海斌;刘文平;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百多邦软膏外敷对小儿化疗药物渗出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给药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皮肤渗漏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之不可避免的多次反复化疗,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药外渗,从而给病人增加诸多痛苦,影响病人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从2007年以来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对88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进行外敷,并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仙;李小春;刘玲;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453例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2~2008年住院肺结核患者13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453例(32.68%),以胃肠反应、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为主(72.68%),76.40%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高星;欧阳松;林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PNET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部PNE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左、右外侧胸壁各l例,左、右后纵隔各1例,右侧叶间胸膜1例.肿块均较大,大小范围约6~18cm.CT平扫2例密度均匀,2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见大量高密度骨化影;MR平扫1例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PNE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作者:陈永华;何玉麟;夏国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7讲规范床旁血糖监测与血糖监测管理的新进展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疗效的观察、治疗的调整、预后的推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糖监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出结果已成为血糖检测常用的手段.然而,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错误治疗,造成严重的低血糖或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下面,就如何规范床旁血糖监测以及血糖监测管理新进展作简要阐述.

    作者:霍亚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15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75例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51.27%和21.52%.与同期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症、并发症、再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雷健康;杨冬英;奚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4 月~2009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15例合并椎旁脓肿,其中3例双侧椎旁脓肿,5例合并有肺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血沉下降至40mm/h,手术采用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石膏床3个月,继续抗结核治疗1~1年半,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0病例得到随访,随访10个月~7年,平均3.8年,病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1例复发.肺结核均钙化吸收,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优良率95%.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植骨融合高,疗效满意.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体带蒂分层硬脑膜裁剪应用研究

    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作者: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