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陈永华;何玉麟;夏国金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 胸部肿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PNET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部PNE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左、右外侧胸壁各l例,左、右后纵隔各1例,右侧叶间胸膜1例.肿块均较大,大小范围约6~18cm.CT平扫2例密度均匀,2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见大量高密度骨化影;MR平扫1例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PNE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学龄前儿童无痛胃镜下食道取异物的护理

    食道异物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误食异物或吞食坚果类食物,如硬币、鱼刺、纽扣、玩具小物件、坚果等.采用电子胃镜摄取食道异物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两年对12例食道异物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急诊无痛胃镜取异物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陈小春;高梅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收治的34例复杂创面病例分为VSD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VSD治疗组于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5~7d后除去VSD敷料,常规治疗组清创后创面常规换药,后期未愈创面均行清创植皮术.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1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多次植皮后愈合5例.平均愈合时间20.3±12.4d.VSD组15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5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0例,多次植皮后愈合0例.平均愈合时间16.5±10..5d.结论 VSD治疗复杂创面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王霞;余群洪;黄卫虎;王仁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2月间,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200~400ml,无输血.21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经12周~24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复查X线均见骨折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术后功能按Neer评分: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5.2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较高,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琦;赵隆队;付余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百多邦软膏外敷对小儿化疗药物渗出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给药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皮肤渗漏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之不可避免的多次反复化疗,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药外渗,从而给病人增加诸多痛苦,影响病人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从2007年以来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对88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进行外敷,并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仙;李小春;刘玲;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致心电图异常的分析及护理

    精神疾病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药物治疗后引起的心电图的异常明显高于短期药物治疗病人,在临床工作中,心肌缺血导致的心梗危险,而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占据比例多,本文对心电图异常的精神病患者的研究,旨在加强提高防范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猝死、自杀、复发事件的发生.

    作者:罗连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50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9个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根治范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并不影响胃功能恢复.结论 糖尿病、术前精神紧张、术前胃潴留,毕Ⅱ式吻合方式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

    作者:朱共元;易兵鸿;肖建斌;张雄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或颈丛麻下进行,术中均解剖暴露腺叶切除侧喉返神经.一侧腺叶次全切除20例,双侧次全切除1例,一侧全腺叶切除40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瘤体切除29例.结果 手术过程中共132条喉返神经主干均得到很好的显露,没有出现主干损伤.术后全部96例患者均平稳出院.1例行颈丛麻后即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出院时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术后2个月时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在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和全切除术时,运用多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何平;张小斌;刘万涛;刘忠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1例子宫穿孔超声检查及其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子宫穿孔声像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检查与超声复查、随访及其临床处理资料.结果 31例子宫穿孔病例超声提示单纯性子宫穿孔16例,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9例,肠管损伤3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1例,右宫旁血肿1例,盆腔组织经子宫孔道人官腔1例.其中手术治疗7例,22.58%(7/31),其余的采取了保守治疗.结论 超声检查能为临床子宫穿孔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对子宫穿孔保守治疗的病例,超声复查、随访能保证其安全性.单纯性子宫穿孔及大部分伴网膜、脂肪垂嵌入子宫肌层的均可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刘海夫;余清;张惠珍;熊可;方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刨伤性急腹症病因中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本院2005年3月~2009年9月96例经MSCT检查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很高.96例患者经MSCT扫描均能发现病变所在的区域,其中查出急腹症临床病因83例,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5%.结论 MSCT以其快速、简便、诊断的准确性高而成为急腹症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它能及时提供正确的诊断.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治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P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PVT病人经早期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 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较为常见,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曾广源;昊龚丽莉;丁金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与急性脑血管病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急性住院脑梗塞、脑出血患者各20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并采集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结果 脑梗塞组分别和脑出血组、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脑梗塞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血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脑出血仅为高血压病.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紊乱程度越重,患脑梗塞的风险越大.代谢综合征与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作者:李玉莲;万慧;胡火有;徐仁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低场MR在骶管囊肿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在骶管囊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34~68岁,平均47.2岁,应用常规T1WI、T2WI矢状位,轴位T2WI及冠状位重T2加权椎管水成像(MRM).结果 骶管囊肿常规MRI表现为骶管内典型的长T1、长T2均匀信号,与脑脊液一致,一般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菲薄,边界清晰,囊肿位于骶1-骶3椎体水平.MRM表现更为直观,囊肿信号与椎管内脑脊液相似,并沿椎管内脑脊液侧下方分布,呈单发或多发,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等信号细线条状神经根影.结论 MR扫描能检出并诊断骶管囊肿,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检查骶管囊肿好的方法.

    作者:王达进;周晟;谢志丹;胡明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癌化疗过程中监测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意义

    目的 比较肺癌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探讨MPV是否可以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MPV、PLT、WBC等指标,建立健康人群MPV生物参考区间.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相关指标,并对156例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MPV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本实验室MPV生物参考区间为(10.5±2.3)fl;腺癌的MPV稍大于其他类型肺癌,但差异无显著性(F=3.56,P>0.05);肺癌化疗过程中MPV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11~15d)要早于PLT、WBC(16-20d).结论 MPV可作为肺癌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的比较敏感的早期指标.

    作者:李静;章海斌;刘文平;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颈部或右胸内吻合法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5例,观察此手术方法对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疗效.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带血管蒂空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式,对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术后生活质量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何枝生;黄建;朱剑峰;江峰;王欢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床边邮票植皮闭合肉芽创面的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肉芽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18-56岁)四肢肉芽创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移植皮片完全存活,创面恢复良好,5例移植皮片部分液化,清创后再次行床边邮票植皮,移植皮片存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床边邮票植皮是一种有效闭合方法简单,肉芽创面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胡前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护理

    脑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很难将肿瘤彻底切除.目前,我们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效地控制脑胶质瘤局部肿瘤的扩散,减少了脑肿瘤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与后遗症.2005年6月~2008年9月,我们对赣州市人民医院脑外科32例脑胶质瘤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及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曾敏;张祖琼;赖景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30例分析

    目的 总结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疗效.方法 选取30例诊断为官颈息肉的病例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即以浸有爱宝疗液的小棉签敷于手术出血创面并达宫颈内口约1cm,保持1~2min.结果 30例患者均术后无阴道出血,随访24~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方法可行,能达到手术中止血并预防术后宫颈息肉复发的目的.

    作者:费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6例70岁以上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3例,4分2例,3分1例.结论 对高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择适当病例开颅手术可以防止二次脑损伤,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汪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