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场MR在骶管囊肿诊断的价值

王达进;周晟;谢志丹;胡明华

关键词:骶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MRM
摘要: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在骶管囊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34~68岁,平均47.2岁,应用常规T1WI、T2WI矢状位,轴位T2WI及冠状位重T2加权椎管水成像(MRM).结果 骶管囊肿常规MRI表现为骶管内典型的长T1、长T2均匀信号,与脑脊液一致,一般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菲薄,边界清晰,囊肿位于骶1-骶3椎体水平.MRM表现更为直观,囊肿信号与椎管内脑脊液相似,并沿椎管内脑脊液侧下方分布,呈单发或多发,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等信号细线条状神经根影.结论 MR扫描能检出并诊断骶管囊肿,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检查骶管囊肿好的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36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随访5~30个月,其优良率91.6%.结论 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同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南云;肖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TPV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及LAVA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彩超或DSA证实.结果 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LAVA直观显示肝实质灌注异常及门静脉周围异常侧支静脉,还可显示腹部原发病变及其强化规律.结论 磁共振平扫及LAVA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宏;吕敦召;钟美花;黎旭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围产期妇女口腔变链水平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围产期妇女口腔腔变链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围产期妇女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特异性生物抗菌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特异性IgV)和正确刷牙方法;对照组20例,为空白对照组.临床取样,计算口腔内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口腔内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口腔内变形链球菌菌落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使用特异性Igv的喷雾剂和正确刷牙方法能有效降低围产期妇女口腔变链水平.

    作者:文斌;何予敏;舒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30例分析

    目的 总结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疗效.方法 选取30例诊断为官颈息肉的病例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即以浸有爱宝疗液的小棉签敷于手术出血创面并达宫颈内口约1cm,保持1~2min.结果 30例患者均术后无阴道出血,随访24~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方法可行,能达到手术中止血并预防术后宫颈息肉复发的目的.

    作者:费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成为当今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包涵了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中.中风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之分.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80%,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立足临床,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古今中外文献的整理,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机制.中医学在总结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新举;欧阳昊;刘勇;黄琼;杨小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托考昔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nhroplastv,TKA)已成为治疗中老年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患者恢复运动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常用术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离不开充分的术后镇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非单纯在于减轻疼痛,还在于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尽可能地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除此之外,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生活质量.术后疼痛是TKA患者的主要顾虑,充分、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直接关系到功能恢复和手术效果.

    作者:胡健;蒋土垚;万俊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D123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作者:宋兵;张荣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颈部或右胸内吻合法带蒂空肠代食管术治疗残胃食管癌5例,观察此手术方法对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疗效.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带血管蒂空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式,对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术后生活质量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何枝生;黄建;朱剑峰;江峰;王欢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无痛胃镜下食道取异物的护理

    食道异物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误食异物或吞食坚果类食物,如硬币、鱼刺、纽扣、玩具小物件、坚果等.采用电子胃镜摄取食道异物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两年对12例食道异物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急诊无痛胃镜取异物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陈小春;高梅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中空钉及缝线锚钉同定骨折片及交叉韧带治疗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病人,术后予以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结果 32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活动功能障碍,膝关节评分术前评分为(27.6±7.5)分,术后评分为(89.8±6.8)分(P<0.01).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创伤小,简单易行,结果满意.

    作者:李浩;邹鸿星;杨淮河;杨保良;邵银初;胡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器官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膀胱癌,8例胃癌,11例宫颈癌,12例甲状腺癌和9例肝癌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PARγ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PPARγ在膀胱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及肝癌中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浆均有表达,细胞核的表达高于细胞浆的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PARγ表达与癌组织有关.PPARγ在癌症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乐永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6讲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罗骏;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刨伤性急腹症病因中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本院2005年3月~2009年9月96例经MSCT检查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很高.96例患者经MSCT扫描均能发现病变所在的区域,其中查出急腹症临床病因83例,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6.5%.结论 MSCT以其快速、简便、诊断的准确性高而成为急腹症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它能及时提供正确的诊断.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罗新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ICIQ-SF问卷与尿动力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ICIQ-SF评分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抗胆碱能治疗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我们对2007年8月~2009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研究.常规采集病史、查体后,每个患者均完成ICIQ-SF问卷,然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性尿失禁的患者给予3个月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治疗后,每个患者再次完成ICIQ-SF问卷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患者年龄介于43~70(58.8±13.6)岁之间.我们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ICIQ-SF评分、初始感觉容量、大膀胱容量、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ICIQ-SF评分和初始感觉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0.275,P<0.05).治疗前平均ICIO-SF评分与大逼尿肌压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P<0.01).结论 ICIQ-SF问卷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评价工具.ICIQ-SF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ICIQ-SF问卷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来永庆;陈泽波;曹群朵;杨尚琪;关志忱;叶炯贤;蔡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检查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47例临床诊断不孕症中的患者,先后行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G对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6.3%,误诊率为11.9%,漏诊率为6.0%;与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0.2%.不符合率为9.8%.结论 HSG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仍有一定价值,对HSG无异常未孕的患者有必要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作者:黄风雷;夏思兰;黄欧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453例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2~2008年住院肺结核患者13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453例(32.68%),以胃肠反应、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为主(72.68%),76.40%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高星;欧阳松;林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受精率为50%~70%,而妊娠成功率却徘徊于30%~40%[1].其中胚胎着床障碍是受精率高而妊娠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胚胎着床障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容受性即母体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能力.子宫内膜只有在特殊的时间窗口期即种植窗期才能容纳胚泡,使其完成定位、黏附、植入的过程.人类的种植窗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20~24d即LH(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后的6~10d,持续48h[2].本文将就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细胞因子、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振迎;陈晓勇;陈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