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范新萍;谭洪育;黄章宇;李涛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4例病灶均为单发,并位于肾皮质;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肾皮质:肾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的密度,2例病症内可见星芒样瘢痕.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非常少见,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李春莉;刘刚;胡俊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5mg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降低剖宫产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5mg布比卡因组(Ⅰ组)和7.5mg布比卡因组(Ⅱ组),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GSlml)1 ml.Ⅱ组注入局麻药1.5ml,并观察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6.7%,显著低于Ⅱ组的60%和30%(P<0.05或P<0.01).结论 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5mg重比重布比卡因用于蛛例膜下腔阻滞可以降低剖宫产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肖春儿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吗啡与新斯的明用于关节镜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术毕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或新斯的明.结果 术毕关节腔内注射吗啡VAS评分明显低于其它两种给药方法.结论 并节腔内注射吗啡镇痛效果优于新斯的明.
作者:周力克;肖兰芳;曾友良;熊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单独治疗与联合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60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介入栓塞治疗,B组介入栓塞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管瘤大小与血液速度.结果 B组治疗后血管瘤的范围与血流速度都有显著变化,优于A组.结论 介入栓塞是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基里巴斯状血管瘤的方法,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效果尤佳.
作者:危由春;俞其春;文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由于糖尿病和老年血透患者日益增多,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失败,无法保证透析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颈内静脉捕管是近几年的新趋势,深静脉永久性导管材料的优化,生物相容性好,已被大家所接受.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2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永久性置管,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冬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asthma),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尽管对哮喘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1].
作者:朱双桂;陈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劈核钩及刀进行囊袋内劈核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72例7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中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40眼(55.6%),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52眼(7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1眼(84.7%).结论 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尤其适合在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幸宜春;刘玮;胡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某聋哑学校一起流感疫情的暴发原因,为今后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对流感样病例所在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采集患者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学校共有124例师生,46例发病,罹患率为37.1%;9例病人咽喉部分泌物样本送省CDC检测,有8例检出B型流感NS核酸生片断.结论 本次疫情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未隔离有轻微症状的生活老师及寝室空气卫生不良是此次暴发关键因素.
作者:范奕;吴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是肝移植的新领域,也是解决供肝来源的新途径.和脑死亡尸体供肝相比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因其供受体多有血缘关系组织相容性好,热缺血时间短,具有良好活力,移植后疗效优于脑死亡全肝移植.
作者:罗和国;曲良超;张明生;王少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同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8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周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范少勇;邹鸿星;杨淮河;邵银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与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增加,但超乳组更加显著.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较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作者:彭晓琍;赵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药物终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手段,也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药物流产副作用小,痛苦也小,简便易行,可自行服药,不需住院,经济实惠,可在门诊进行.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儿消食口服液治疗脾运失健型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4例脾运失健型厌食症患儿给予健儿消食口服液2周,中医量化评价厌食症改善情况.结果 厌食症痊愈率为31%,总有效率为89.3%,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结论 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运脾助消化的功效,能较好改善小儿厌食症状.
作者:王文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 对50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不典型者较多,有基础疾病者多,易发生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50例中45例治愈(90%),1例死亡(2%),2例转院(4%).结论 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要掌握其规律,做到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子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随着结、直肠癌病种的日趋增多,行结肠造口的患者越来越多,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发现病人不能很好地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为了解结、直肠癌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知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造口自我护理,2004年8月~2007年12月,我们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03例结、直肠癌行造口患者进行了有关造口自我护理知识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芳;付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吉诺通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感染解痉平喘)上,加用口服吉诺通,每次300mg,每日3次×20d;B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诺通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干丽萍;曹祖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可以分为根尖周囊肿(radical cyst,Rc)、始基囊肿(primordial cyst,Pc,)、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等.牙源性颌骨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
作者:彭怡;邵益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类型,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的2584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40%,外三科脑外科病房感染率高为5.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1.09%、真菌发生率逐渐增加占31.79%、革兰阳性菌占17.12%.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美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e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IH)联合控制性降压术(controlled hypotension,CH)对血液流变学和胃黏膜pH的影响.方法 选择脊柱于术患者50例,术前采集15%~20%的血液后,补充2倍采血量的晶胶混合液行ANIH,以异氟醚或硝普钠行CH,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5~65mmHg,比较血液流变学、i-pH的变化.结果 (1)稀释后Hb、Hot和i-pH均降低(P<0.01).(2)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稀释后降低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IH+CH使血液流变特性优化,利于微循环灌注.ANIH+CH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
作者:邓小兵;王飞;黄乐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直肠癌术植入5-氟尿嘧缓释剂的安全性.方法 将49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植入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植入剂组在肿瘤切除后瘤床部位、可疑亚临床肿瘤病灶区域和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观察患者植药后切口愈合、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率、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与对照组的血常规,吻合口漏、伤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异常;两组治疗后血细胞计数、ALT和肌酐较术前升高(P<0.05),但州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植入氟尿嘧缓释剂是安全可靠的局部区域化疗方法.
作者:闵长国;刘宾华;江小云;龚晓东;殷瑞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