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的护理

刘蓉

关键词:全喉切除, 咽瘘, 护理
摘要:喉切除是治疗喉痛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咽瘘是咽部与颈部皮肤间形成的瘘道,是全喉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咽瘘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搁术后所需的放射治疗.加重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增加病死率.为探讨护理对策,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对16例行全喉切除并发咽瘘的患者进行认真仔细的护理,咽瘘均治愈,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和疏血通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6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和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两组均连续用药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钠和疏血通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肯定,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观察临床表现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78%,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严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对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麻醉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对硬膜外腔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有效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I级子宫切除病人随机分为眯唑安定组(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眯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咪唑安定2mg(2ml),对照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感觉神经阻滞(针刺法)及镇痛时间、术者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 (1)咪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及有效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1);(2)咪唑安定组手术医生对手术过程中病人肌肉松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2mg眯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可明显缩短其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必铭;卢美萍;郑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的处理

    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证实脾脏除具有造血、储血、破血、内分泌等功能外,还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1].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脾脏是切还是保的争论就一直是脾脏外科的一个学术热点.直到现在,对脾是切还是保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临床外科医生感到困惑.本文将就此问题的一些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东升;李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癌术中温热灌洗化疗术后动脉置泵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57例胃肠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腹腔温热灌洗化疗术后动脉置泵灌注化疗组30例(简称治疗组),术中蒸馏水灌洗术后静脉化疗组27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1年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1.0%,肝转移率12.8%,1年及3年生存率87.7%和78.0%;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3.7%,肝转移率28.0%,1年及3年生存率75.8%和51.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术后动脉置泵灌注化疗,对胃肠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汪一彪;徐志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亲属肾移植供体麻醉经验.方法 10例肾移植供体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同患者作好沟通,术后采用静脉止痛2d.结果 所有病人术中均较平稳,术后止痛完善.结论 对供体的麻醉,术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术中密切同术者的配合,术后完善止痛,可以保证供肾的质量及供体术中和术后的安全.

    作者:骆锦昆;朱晶;张春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800例活性IUD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活性IUD的避孕效果.方法 对妇科门诊800例放置活性IUD的育龄妇女进行两年临床观察与随访.结果 800例活性IUD放置24个月续存率达96.5%,脱落率0.5%,带器妊娠率1%,因症取出率2%.结论 活性IUD取代惰性IUD能明显提高避孕效果.

    作者:熊真如;刘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和p27的表达

    目的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乳腺癌中泛索、cyclinE及p2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外科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标本80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及p27的表达.结果 80例乳腺癌中泛素、cyclinE及p27的阳性率分别为30.0%、45%和41.3%.浸润性乳腺癌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中的cyclinE和p27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cyclinE和p27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浸润性乳腺癌与非浸润性乳腺癌中的Ubiquitin表达无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Ubiquitin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泛素、cyclinE及p27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cyclinE高表达、p27低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进展程度密切相关.cyclinE高表达、p27低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调控机制中,p27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cyclinE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杜峰;路名芝;刘勇;袁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官腔声学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非妊娠性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官腔声学造影检查,对其中5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超声声像图进行特征性分析并与临床结果 相对照.结果 本组56例,子宫萎缩性内膜21例,子宫内膜息肉1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过度增长11例.56例子宫内膜病变经手术证实20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36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92.86%.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简单方便实用,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技术更能清楚显示子宫内膜情况,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尤其对宫腔细小病变检出率高,是针对妇产科内膜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监测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初步鉴别诊断内膜病变的首选筛查工具.

    作者:胡迎;余晓琴;伍桂香;饶文康;彭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诊多发伤救治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多伤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32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急诊不足1h死亡,2例术后24h死于创伤性休克,3例术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脓血症,其余治愈.抢救成功率78.1%.结论 急诊多发伤的抢救必须及时,迅速,并应与相关科室合作.

    作者:肖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65%[1].髌骨骨折造成的重要影响为伸膝装置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着髌股关节失配.因此,髌骨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形态,力争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滑,在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的基础上,使膝关节尽早活动,发挥髌骨的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或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临床上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对无移位的髌骨骨折,通常以石膏或支具固定:对移位大于2~3mm,关节面不平整的,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的骨折及开放性骨折多要施行手术治疗[2].目前手术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笔者参考一些文献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亚云;汤晓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胶浆口服在术前留置胃管中应用探讨

    术前留置胃管是腹部外科手术中术前常规准备之一,而插胃管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引起病人的恐惧不易被接受,如何既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又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进行了尝试.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使用了利多卡因胶浆口服后进行留置胃管,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翠仙;俞雪庆;应敏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低体重新生儿食道闭锁并环状胰腺的术后护理

    先天性食道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一种严重消化道发育畸形,每3000~4000例活产儿中有1例,可伴发多种畸形.EA并环状胰腺极其罕见.本院于2006年10月23日收治1例低体重新生儿EA并环状胰腺的患儿,施行1型食道吻合术及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雪英;刘晓妹;吴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患者病发率和死亡率,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必须终生用药,依从性是治疗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调查表明,艾滋病患者存在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抗病毒治疗失败.本研究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剖宫产者血中皮质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预扩容对剖宫产术者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方法 11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成二组,麻醉前E组输注万汶500ml,B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00ml,各55例.记录术前基础值、给药后5、10、15、30min的Sp、Dp、HR、SpO2.分别于输液前、术前即刻、术后30min时每次抽取外周静脉血4ml,分别检测三个时段血中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的数量.结果 剖宫产术前预输注万汶500m比输注乳酸钠林格液1000ml在CSEA麻醉下血液动力学更趋稳定,与输液前相比,术前即刻和术后30min B组比E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5),两组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万汶500ml预扩容剖宫产病人保持血中ET和NO水平的平衡,有助于维持CSEA后的循环稳定.

    作者:裘卫东;黄甘颖;陈丽琴;胡先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某县人民医院职工体检高尿酸血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2007年我院357例医务人员的血尿酸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高尿酸检出率为5.0%,其中男9.3%,女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为高发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基层医务人员与其他报道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尿酸血症存在差异.

    作者:丁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护理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道、胃、结肠疾病的常用和直接可靠的方法,也是息肉和出血简便又快捷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检查时受检者常感到痛苦,拒绝接受检查和重查,以至耽误病情;全麻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检查能顺利完成,使疾病能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胃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蓓;马升高;徐爱华;夏致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中期妊娠16~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口服米非司酮75mg,12~24h后再服米非司酮75mg.对照组:依沙吖啶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不加用米非司酮.结果 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100.0%,对照组为93.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自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获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袁绍梅;钟立新;刘园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初始以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mg/min静脉维持6h.6h以后O.5mg/min.结果 44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除3例注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外,未见低血压,心功能恶化以及致严重心律失常等副作用.结论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同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徐庚许;蔡剑玲;肖文杰;黄春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44例体会

    目的 总结我院诊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以期找到有效的方法 ,降低死亡率.方法 按照MAP、SAP的标准,随机将2001年3月~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SAP病人44例,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2例.强化组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常规组7~10d进行胃肠内营养,两组其它治疗相同.结果 常规组1例死亡,另外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经随访病人终死亡,另有8例病人因病情变化,改为强化治疗;余病人康复出院.强化组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早期胃肠内营养可以降低SAP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张孝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