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波;兰小勇;周初松;敖俊;薛忠林;刘军
目的 探讨应用弹性绷带填塞止血救治严重肝损伤腔内大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25例严重肝损伤手术中止血困难的患者,应用弹性绷带进行填塞止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止血成功.结论 对于术中止血困难的严重肝损伤患者行弹性绷带填塞止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王朝荣;项爱青;朱柳娇;胡培阳;王轶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轻者具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心、肺、肝、肾等脏器损害及感染性休克等,临床上病死率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血培养目前仍然是感染确诊的重要依据,但其阳性率的高低及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影响.
作者:陈慧君;陈贤君;张颖;郭玲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老年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镜手术时,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的优缺点.方法 老年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镜手术3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比较肺萎陷程度及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组病人的PaO2、PCO2、PetCO2、SPO2、气道压力(Paw)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肺通气30minA组病人Paw低于B组,PaO2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镜手术,支气管封堵导管对病人的生理干扰要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作者:刘雪玲;黄自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按实验要求预处理1周后,小动物呼吸机、心电监护下建立大鼠MIRI模型.测再灌注120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取血测MDA含量、SOD活性;心肌染色后称取左室、缺血及梗死区重量.结果 5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缺血范围、梗死范围、MDA含量、SOD活性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厄贝沙坦对MIRI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叠加效应.
作者:刘建修;吴友平;王平;夏里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麻醉药品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目前癌症患者数量日益增长,而其中有62%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明显增大[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毒品多渠道非法入境,国内贩毒活动日趋猖獗,仅2002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0多万,涉毒县2148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冯新;张晓华;冯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咯血窒息时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0例患者窒息发生后采用体位引流法,部分病例结合硬质支气管镜吸引.同时吸氧及止血药物的应用.结果 抢救成功26例,抢救成功率86.7%,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 肺结核咯血窒息时充分的体位引流及支应用气管镜吸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易彩琼;魏尤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沐舒坦对肺保护的.方法 取体外循环阻断时间超过40min的3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沐舒坦组(n=15)和空白对照组(n=15).沐舒坦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沐舒坦,对照组中仅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心内畸形矫治.抽取两组病人在麻醉前,主动脉开放时(0h),开放后6h,12h以及24h时2ml动脉血,分别测得白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值.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各时间的呼吸指数以及氧合指数,记录气道峰压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别和关系.结果 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在术后均明显增高,MDA、IL-8术后0h,6h,12h和24h时沐舒坦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RI、QI在术后0h,6h,12h和24h时沐舒坦组要好于对照组;沐舒坦组术后0、6、12h时,气道压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中使用沐舒坦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王荣胜;章晔;刘志芳;胡建明;林庆;陈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硝酸甘油组(B组,n=30),观察两组麻醉前及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心率及术野质量.结果 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B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值均低于A组(P<0.05),趋势图显示B组血压、心率均较A组平稳.B组术野质量明显好于A组 (P<0.01).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可达到较理想的降压效果,且术野质量高,优于单纯应用硝酸甘油.
作者:徐燕;陈小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TPS水平的测定(肝素钠抗凝)在肺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于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4d,采用ELISA法测定63例肺部肿瘤患者血浆TPS水平.结果 肺部良性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浆,TPS水平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肺癌彻底切除肿瘤组术后血浆TPS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癌Ⅲ期血浆TPS水平相对I~Ⅱ期较高,发生淋巴结转移(N1、N2)的患者其血浆TPS水平相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肺癌剖胸探查及姑息切除组术前血浆TPS的值明显高于彻底切除肿瘤组(P<0.05),术后TPS水平变化相对不明显.结论 测肺癌患者血浆TPS有助于判断手术效果.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陈光媛;凌东进;熊国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压疮在医院发病率为3~14%,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Ⅲ期以上压疮,特别是有瘘道或隧道形成的患者,单纯采用疮面换药效果不佳,经常须采用外科手术治愈疮面.
作者:黄爱珍;付丽萍;易凤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缺血后肢的作用.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注射干细胞培养液组(对照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组).抽取自体骨髓行干细胞体外培养,移植到兔缺血后肢,以ECT检测其血流变化.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移植到兔缺血后肢,ECT检测显示在2周后移植组兔后肢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兔缺血后肢血供.
作者:杜金刊;王宾;陈红霞;沈来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长期以来产科护理常重视在院护理而忽视出院后的护理及产妇需求,致使许多产妇面对产褥期出现的母婴问题而不知所措,严重影响母乳喂养成功、产妇康复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本科于2006年6月~2006年12月对1085例产褥期产妇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出院后产褥期母婴保健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作者:王安荣;杨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比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 BAL治疗组比常规对照组获得更多的细菌学依据.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d和10d时肺部炎性病变吸收≥2/3者,BAL组为28.9%和73.7%,对照组为7.5%和3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0d疗效评价,BAL治疗有效率8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过纤支镜经Swivel adapter Y型接头套管进行肺泡灌洗结合病灶局部注药的方法,可较安全、方便、快捷、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氧合,降低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脑损害康复,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效果.
作者:金烈洲;茅尧生;王晓梅;吕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990年Spencer[1]等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到,表现为短暂出现在血流频谱中单方的高强度信号-微栓子信号(MES).
作者:周利胜;吴晓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孕晚期经产道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情况及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胎膜早破孕妇54例,无胎膜早破的正常孕妇49例作为对照.采集两组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新生儿咽拭子,采用PCR方法检测HPV阳性例数,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 胎膜早破组及对照组中孕妇宫颈分泌物HPV通用型阳性率差异、在孕妇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的新生儿咽拭子HPV检测中2组差异、及在孕妇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的新生儿中,新生儿咽拭子为阳性和阴性的破膜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亚临床感染和胎膜早破有一定的相关性.新生儿咽拭子中HPV的阳性拣出与破膜时间的长短有相关性.
作者:聂露;刘淮;占林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 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73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分别采用单腔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 手术时间45-60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单腔及双腔导管插管支气管均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单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者:代乐;刘煜;方俊标;胡双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oute pancreatitis, SAP)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至今高达22.7%,属临床难治性疾病[1],明确其发病机制是有效防治SAP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SAP发病的早期阶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utiple organ failure, MOF)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
作者:姜景平;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124例70岁以上有并存病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结果 并存心脏病78例;高血压33例;糖尿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肾功能异常32例;肝功能异常14例;贫血52例;低蛋白血症82例.术后并发症有肠瘘4例;伤口裂开4例;伤口感染16例:肺部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2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结论 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朱耘;颜福根;陈会林;何信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CRP的影响.方法 9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32例,A组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B组加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75mg,每日1次;C组加服同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分别于人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后CRP浓度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A组和C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与另外两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的降低优于单一使用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作者:徐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收治的3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30例,CT检查9例,MRl检查26例,除3例术前拟诊XGC外,其余均在术中、术后确诊.17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LCDE),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切除术.6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加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后并发胆漏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增强CT有助于诊断,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是XGC诊断的关键,施行以切除胆囊为主的手术治疗.经过选择的部分病例是可以行腹腔镜手术的.
作者:虞伟明;陆才德;裘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