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强;宋备战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膳食对TGT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 toleration,IGT)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低GI组与高GI组进行膳食控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并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VGTT),比较分析0、2、4、6、8min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 进行膳食控制后,所有病例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P2hPG)较前明显下降(P<0.05~0.01),VGTT2min时胰岛素高于饮食控制前(P<0.05).组间比较,BMI、P2hPG、VGTT 2min时胰岛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采用低GI膳食控制策略有助于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控制,并可部分修正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对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开成;任益江;丁莉丽;俞红丽;孔妹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36眼急件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用多种方法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患者,在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6~12个月,36眼中有32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31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周艳;裴重刚;刘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金沉积烤瓷冠修复上切牙后牙周状况的改变.方法 临床上选取需要烤瓷冠修复单侧上切牙的患者38例,分别行金沉积烤瓷冠(17例)及金合金烤瓷冠(21例)修复.于修复前、修复后1年和修复后2年检测龈沟液总量(gingival crevicularfluid,GCF)、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A)的含量后统计分析.结果 金合金烤瓷冠组在修复后1年检测GCF、ALP、CR值与修复前及对侧同名牙比较,均无显著件差异(P>0.05);但在修复2年后检测GCF、ALP、CR值与修复前及对侧同名牙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金沉积烤瓷冠组在修复后1年和2年检测GCF、ALP、CA值与修复前及对侧同名牙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上切牙修复中金沉积烤瓷冠比金合金烤瓷冠具有更好的牙周生物学相容性.
作者:潘杏兰;高海;周少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和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GP组:GEM1.0~1.2m2第1、8d,DDP 25~30mg/m2第1~3d.NP组:NVB 25g/m2第1、8d,DDP 25~30mg/m2第1~3d.结果 GP组和NP组有效率分别为40%和38%,无统计学差异.GP组和N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11.7个月,1年生存率为40%和38.2%,2年生存率为20%和20.1%.无统计学差异.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GP组和NP组分别为17.2%和28.6%,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率GP组和NP组分别为21.1%和9.5%.均无统计学差异.外周静脉炎发生率GP组和NP组分别为9.6%和42.9%,其中Ⅲ~Ⅳ度发生率GP组和NP组分别为0和12.7%,有统计学差异.其它毒性反应相似.结论 GP组和NP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疗效肯定且相近,毒性反应可耐受,可根据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治疗不孕症的可行性.方法 丈夫精液采用上游法对55例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 共行76周期,临床妊娠12例,临床妊娠率21.82%,周期妊娠率15.79%.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于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男性因素(如精液液化不良、少精、弱精等)及原因不明所致不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有明显疗效的助孕技术.
作者:邓美文;张淑萍;苏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升高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年1月~6月入住本院的精神病患者中86例血清CPK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77例血清CPK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肌肉注射、兴奋躁动、传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剂量是精神病患者血清CPK活性升高的危险因素,镇静催眠药是保护因素.结论 精神病患者血清CPK升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尚不能据此作为诊断或疗效的指标,临床医生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吴向平;李再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几年来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我们对1999~2006年间发现的74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例进行疫情分析.结果 非淋流行已南原来的驾驶员、供销人员、饮服人员、高危人群渐渐转向农民、个体户普遍人群.结论 为我县今后应针对方危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张青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内同定治疗腰椎退变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RF2惟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撑开椎间隙后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结果 18例经3~24个月随诊,症状消失15例,明显减轻3例,优良率89%.结论 使用RF2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节段性腰椎失稳,能增加及维持椎间隙高度,恢复前、中柱负重并可达到椎间隙即刻稳定,融合率高.
作者:尹和平;黄志龙;张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GSH-P2X、MDA及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组(C组),每组8只.B组、C组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90min,A组仅穿线不结扎.C组于开放冠状动脉再灌注前经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mg/kg,B、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90min取颈静脉血测定GSH-PX、MDA;再灌注90min后取心肌组织测定Na+-K+-ATPase、Ca2+-Mg2+-ATPase.结果 血清GSH-PX B组较A、C组降低(P<0.01)、血清MDA B组较A、C组升高;心肌组织Ca2+-Mg2+-ATPase、Na+-K+-ATPase B组较A、C组降低(P<0.01).结论 利多卡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雍文成;冷玉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眦(propyl gallate)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以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肝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R组)及PrG预处理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 tg(IR+PrG),每组7只.采用Yoshizumi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酶学水平(ALT)和肝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COX-2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COX-2蛋白在SO组仅有微弱表达,与IR组及IR+PrG组比较COX-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IR组及IR+PrG组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但IR组升高较明显,与IR+Pr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G具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COX-2参与此过程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荣传;罗地来;朱栋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acute myr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达60~90%,快速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我们对我院急诊科2005年3月~2007年12月收治35例的由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美兰;何菁菁;曹云云;陈金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2例FD伴抑郁症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不同分型给予H2受体阻滞剂和促动力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5mg bid,疗程3周至6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3周末、6周末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3周末、6周末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3周末、6周末SDS评分降低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伴抑郁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肖平烈;陶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吡咯列酮作用于肝癌细胞株SMMC7721,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 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与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639,P=-0.361);肝癌细胞SMMC7721表达PPAR-γmRNA,随吡咯列酮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PPAR-γ的激动剂吡咯列酮可抑制肝痛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但是,细胞凋亡率与生长抑制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尚有诱导细胞凋亡以外的途径参与吡咯列酮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吡咯列酮可下调肝癌细胞内PPAR-γmRNA的转录,具体机制有待研究.
作者:丁斌;谢勇;周南进;孙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利培酮组40例,年龄(28±6)岁,疗程(5.7±1.61年,氯氮平组40例,年龄(28±7)岁,疗程(5.1±1.6)年,利培酮组服利培酮剂量,初始1~2mg/d,2周内加至6~8m/d,氯氮平组服氯氮平剂量,初始50~100m/d,2周内加至300~400mg/d,8周为1个治疗疗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均为90%(P>0.05),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治疗后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
作者:万志强;刘志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阴道镜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对2005~2007年妇科普查中的3966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424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检出宫颈浸润癌4例,宫颈原位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5例,其中CIN186例,CIN Ⅱ34例,CIN Ⅲ15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3例,慢性宫颈炎(包括宫颈息肉、增殖)2142例.结论 阴道镜用于女职工健康体检可大大提高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同时也弥补宫颈刮片的不足,减少了漏诊,提高了妇科普查质量.
作者:梁群;张倩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为保证破伤风病人用药安全和及时,本文对开发TAT皮试诊断试剂的可行性提出一些探讨.
作者:罗风先;张冬红;蒋秋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CRF患者54例,并与同期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CRF患者70例进行比较.结果 (1)老年性CRF患者原有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化和不典型;(2)老年人CRF原发疾病主要以糖尿病及高血压常见:(3)老年人CRF患者并发疾病明显增多,高脂血症、胸腔积液较为常见,分别占57.4%和24.1%.其中,总胆固醇(TC)增高占51.8%,甘油三酯(TG)增高占38.9%,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占29.6%,均明显高于青年组fP<0.01).结论 老年患者应注意肾功能的检查,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早期治疗.
作者:陈爱春;余筱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5例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Ti Ni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2岁,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结果 45均顺利进行了手术,42例获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治愈40例,好转2例,差0例.本组病例治愈率达95.2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较通常时间早2周.结论 Ti Ni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是一种适用于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不需2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作者:龙胜利;周广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对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进行麻醉诱导,以0.0008%瑞芬太尼、0.14%丙泊酚连续静脉滴注维持麻醉.依据手术对血压的要求调控滴注速度.观察麻醉中病人SAP、DAP、HR、SPO2变化;记录麻醉手术中脑动脉瘤再破裂、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例数、控制性低血压后发生严重并发症例数.结果 麻醉效果好,血压易控制,术中无一例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脑保护作用好,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雷恩骏;喻剑萍;赵为禄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不同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121腔健康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WHO 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全国第2次口腔流调方法,选择我市5岁、12岁、15岁、18岁年龄组的学生共2476例,检查患龋率、龋均、牙石检出区段数,并对12岁、18岁年龄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个年龄组患龋率分别为54%、38%、42%、45%:龋均分别为2.50、0.73、1.03、1.09;牙石检出区段数分别为1.65、2.29、2.55.结论 龋齿患病率女性>男性,低年龄组>高年龄组,表明低年龄组龋患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牙周病患病率男性>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何予敏;黄彦;王予江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