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氮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

罗晓红

关键词:冷冻, 宫颈糜烂, 疗效
摘要:目的 总结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液氮冷冻治疗仪治疗476例宫颈糜烂患者.结果 476例患者中436例患者来院随访,一次性治愈率为98.85%(431/436),有效率为100.00%(436/436).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腔隙综合症急诊护理

    脑腔隙综合症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病理表现为局部脑梗塞,其梗塞部位多见于内囊或中桥侧腔隙.

    作者:胡辽宁;符根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发性血气胸的内科治疗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X线检查提示液气胸病人即行诊断性胸穿,一经确诊立即做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20例均在入院后30min内确诊,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发性血气胸大部分病例可行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姚胜元;曾宇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切口双入路Ⅰ期前方融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段及胸腰段脊柱结核

    目的 总结单切口双人路Ⅰ期前方融合+后路椎弓根同定术治疗胸段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6月应用Ⅰ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或钛网植骨重建)+后路钉棒固定治疗14例胸椎及胸腰结核.所有患者术前皆行2~4周全身化疗,术后继续伞身化疗9~12个月.结果 术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无窭道形成,术后1~3个月ESR、C-RP恢复正常,后突畸形均明显改善随,随访无明显加重.访时间3~53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痛疼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结论 单切口双人路Ⅰ期前方融合+后路椎弓根同定术治疗胸段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可行,有效,能同时解决清除病灶、前方减压、脊柱稳定重建及矫形等问题.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广海;钟德和;肖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热的患者资料.结果 共35例(1.64%)出现药物热,均在2个月内出现,其中单纯型21例(60%).利福平发生率高(48.57%).结论 药物热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熟悉并重视.

    作者:彭亦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国产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本院自2004年5月开始应用Firebrid支架治疗冠心病以来,取得了良好疗效.程序化的护理配合是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孕酮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正常宫内妊娠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同期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孕酮值;观察比较异位妊娠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血清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值分别需要的时间.结果 正常宫内妊娠者的血清孕酮显著高于异位妊娠者(P<0.01);异位妊娠患者在药物保守治疗中,血清孕酮下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显著少于血β-HCG下降至正常值所需的时间.结论 血清孕酮检测有助于鉴别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

    作者:徐志安;彭心华;林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缺铁性贫血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62例IDA伴HP(+)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口服铁剂+抗HP治疗;B组23例单纯口服铁剂;C组14例单纯抗HP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 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73.9%,C组有效率28.6%.结论 IDA伴HP(+)患者只有在补充铁剂同时抗HP治疗才能彻底治愈IDA.

    作者:郑翠苹;蔡小平;刘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评价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提高医院麻醉药品监管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急、慢性疼痛患者分别用药品管理系统与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进行麻醉药品用药管理.结果 指纹采集方便、快速、准确.指纹图形清晰,比对准确率达100%.结论 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能对患者进行准确、唯一的身份确认,确保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规范与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新;张小华;张瑛;刘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主要有宫颈炎、宫颈湿疣、宫颈赘生物、宫颈息肉等.高频电波刀(leep电波刀)是一种新型微创伤性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物理方法.我科于2002年5月~2007年7月应用此方法治疗宫颈病变患者300例,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出血少,一次性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作者:符根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评价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NIH联合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CH)组(A组)和单纯CH(C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输液量、输血量、血液动力学变化、Hct及氧代谢变化.结果 A组MAP在T2明显高于T0及C组;在T2、T2两组均明显低于T0、T2.和T4(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RA组T2明显减慢,C组T2~T4明显快与T0、T2和A组(P<0.05).A组CVP、CO、CI(ERO2)在T2-T3均明显高与T0及C组.SVR和DO2 T2~T3则显著低于T0、T4及C组(P<0.05).A组在T3、T4两组Hct均明显低于T0(P<0.05).两组VO2及LAC在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术前ANIH联合硝酸甘油CH可减少术中用血,且有助于腹部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机体氧化谢.

    作者:赵贞春;黄伶仙;刘彩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多耐药结核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的出现,大有成为新的不治之症的可能.由于不规范的治疗是产生耐药结核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又取决于早期快速、准确的耐药性检测.为此,研究者们建立了多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技术,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付佑辉;高星;钭方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其他患者一样也存着周围手术期焦虑紧张的情绪,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有可能贯穿整个住院过程,严重的可以导致术前紧张性高血压及诱发心脏病疾病等.

    作者:刘晓芬;游正莉;廖私文;黄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46例中,44例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6%.术后后生存率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路径以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为佳.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梗阻症状出现较晚,易延误诊断;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国安;王绚茗;周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Aurora-A基因的研究进展

    Aurora-A是Aurora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是新近发现与细胞有丝分裂密切相关的基因,是调节中心体、微管功能的丝/苏氨酸激酶,在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引起中心体扩增,染色体的不稳定,非整倍体的形成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现综述近年来Aurora-A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宏;舒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锁骨产伤骨折早期诊断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近7年在我院分娩的2130例活产婴儿中发生锁骨骨折的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锁骨产伤骨折相关因素为孕产妇年龄、胎方位及分娩方式等;27例骨折均获早期诊断.结论 新生儿锁骨产伤骨折通过生产史、症状及体征来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X线检查为确诊手段.

    作者:李小鹏;李素玲;林少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作为冠心病(CH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等心血管疾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科林BP-203RPE Ⅱ(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1500例健康体检者及心血管科患者进行baPWV和ABI测量,其中150例疑为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54例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baPWV在评估冠心病中的价值: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baPWV>1700cm/s,敏感性83.33%.准确性84.00%,Kappa值0.61.(2)随着baPWV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增加.结论 baPWV>1700cm/s可能是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吴志婷;葛郁芝;刘秋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紧急手术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如何提高紧急的术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医疗急求永恒的主题.

    作者:陈新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强负压引流治疗颈淋巴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应用

    颈淋巴清扫术后发生乳糜漏虽不多见,但它是颈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后发生此类并发症日益减少.

    作者:查春红;饶坚;林兰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人7%的七氟醚.Pm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mg/kg异丙酚.观察患者人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 .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人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作者:王琦;文建忠;杨小敏;熊振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胎膜早破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病人感染的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0~2006年胎膜早破328例病人的临床分析.结果 破膜时间距分娩大于48h而不预防使用抗生素者,感染的发生明显增高.结论 对于孕周大于36周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李根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