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文建忠;杨小敏;熊振凯
目的 研究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特点、X线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01~2006年收治的7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瘤的病理及X线资料.结果 BMFH组织由多种细胞成分构成,但以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X线表现以单发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结论 BMFH在病理上和X线影像表现上均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征.从形态学上须与骨纤维肉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结合临床表现、X线像表现和病理检查可作出诊断.
作者:齐淑轶;蔡勇;黄传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胫骨平台骨折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行X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的情况.比较7类骨折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Schatzker分型的VI型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大.结论 术前完善检查.准确分型.做好术前计划,术中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术后积极功能锻炼为胫骨平台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万爱国;许永武;鲍剑锋;罗爱英;丁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儿手术越来越多.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围术期表现很多特点和复杂问题,这些都对围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现就我院近两年进行的40例新生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经验总结.
作者:徐筱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72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用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8.9%.其中治愈70例.有效2例,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红外线照射加天仙子外敷同定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罕;谢建红;席海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31例顺行切除,10例逆行切除,1例中转开腹.均痊愈.结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可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黄夏根;王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对我院20年间收治的30例老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5例.应用腹腔镜5例.治愈29例,死亡1例,治愈率96.7%.结论 争取在48h内进行早期胆囊切除术是防止胆囊穿孔、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陈小平;徐亦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简称高渗盐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复合液组(Ⅰ组)、林格氏液组(Ⅱ组),各组30例.每组病人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人各组液体8ml/kg后,观察输液前、输液8ml/kg后、硬膜外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以及输液前、输液8ml/Kg后、输液后60min血钠值.结果 输液前两组MAP、CV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8ml/kg后组MAP、CVP比Ⅱ组显著升高(P<0.05);Ⅱ组MAP、CVP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Ⅰ组MAP、CVP、HR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 8ml/kg后Ⅰ组血钠(Na+)与输液前比较有轻微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后恢复正常.结论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蔡锦根;周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应用胆道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手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术中胆道镜者残余结石发生率为8.7%(2/23);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为43.8%(28/64)结论 术中胆道镜检查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术后胆道镜检查减少了再次手术的可能.
作者:周毅;赵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96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比较服药1年与服药前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4周时血压达标率为40%,服药1年后血尿酸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易祥武;幸志强;许鹏;傅鑫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在骒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5例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复查X线及重建CT示均融合;患者疼痛均消失.融合术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无不良影响.结论 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创伤性关节炎[1]、距骨无菌性坏死的首选治疗方法.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可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卫国;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各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术.结果 29例中28例治疗痊愈,1例放弃.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多种有机磷农药尤其是一些脂溶性或蛋白结合率高的有机磷中毒可以起到直接清除的作用.
作者:罗香凤;曹彩霞;徐乐;刘飞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NIH联合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CH)组(A组)和单纯CH(C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输液量、输血量、血液动力学变化、Hct及氧代谢变化.结果 A组MAP在T2明显高于T0及C组;在T2、T2两组均明显低于T0、T2.和T4(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RA组T2明显减慢,C组T2~T4明显快与T0、T2和A组(P<0.05).A组CVP、CO、CI(ERO2)在T2-T3均明显高与T0及C组.SVR和DO2 T2~T3则显著低于T0、T4及C组(P<0.05).A组在T3、T4两组Hct均明显低于T0(P<0.05).两组VO2及LAC在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术前ANIH联合硝酸甘油CH可减少术中用血,且有助于腹部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机体氧化谢.
作者:赵贞春;黄伶仙;刘彩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本中心于2008年上半年测定了东湖区1200名健康体检儿童指血中微量元素.结果 锌缺乏在各年龄段中均居第1位.结论 本地区儿童应加强对锌、钙元素的补充及吸收.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HPLC法测定甲磺酸酚妥拉明咀嚼片中甲磺酸酚妥拉明含量的意义.方法 大连依利特C18柱(Hypersil ODS2.4.6mmx250mm,5μm);以0.2%冰醋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3.8)-甲醇(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 甲磺酸酚妥拉明在7.95~127.2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回收率均在95.0%~105.0%之间,说明回收率良好.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优于重量法[1].
作者:陈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人性化护理是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达到积极培养、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使护士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为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我院护理部认真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与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人.观察两组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闲难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在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汪术华;阳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盐酸戊已奎醚和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2例患者使用盐酸戊已奎醚救治,86例患者使用阿托品救治,比较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盐酸戊已奎醚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品,而其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轻于阿托品组.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可取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作者:顾培敏;俞小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提高医院麻醉药品监管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急、慢性疼痛患者分别用药品管理系统与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进行麻醉药品用药管理.结果 指纹采集方便、快速、准确.指纹图形清晰,比对准确率达100%.结论 指纹麻醉药品管理系统能对患者进行准确、唯一的身份确认,确保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规范与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新;张小华;张瑛;刘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安全用药关乎病人生命安危.身居临床工作第一线的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又是病人用药前后的监督者,在执行医嘱、合理用药过程中,责任重大.现结合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管理实践,对护理环节中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
作者:兰雪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热的患者资料.结果 共35例(1.64%)出现药物热,均在2个月内出现,其中单纯型21例(60%).利福平发生率高(48.57%).结论 药物热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熟悉并重视.
作者:彭亦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