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黎华;蒋玲珍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收集门诊患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5d.结果 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7.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培菲康佐治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马丽君;汪满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1999年4月~2003年12月因宫外孕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后行IVF-ET治疗的患者56例(56个周期)(A组).并选择同时期因男方因素行IVF-ET治疗(不包括ICSI)患者71例(71个周期)作为对照组(B组).对A组输卵管切除侧卵巢的获卵数与对侧卵巢的获卵数;A、B两组两侧卵巢总的获卵数、年龄、FSH总量、刺激持续时间、注hCG日的E2水平及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中输卵管切除侧的获卵数(5.33±3.15)个,对侧卵巢的获卵数(7.37±3.78)个;两侧比较,获卵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两侧卵巢总的获卵数、年龄、FSH总量、刺激持续时间、注hCG日的E2水平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输卵管切除术对IVF结局无不良影响,但同侧卵巢的反应明显下降,所以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切除其输卵管应慎重.
作者:池海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疾病的意义.方法 回顾2005年11月~2007年4月我院对1455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对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取组织活检作对照.结果 TCT阳性患者中,35岁以下占32.8%,年轻人占很大比例;TCT阳性检出率4.2%,大大高于巴氏涂片;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82.9%.结论 TCT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使宫颈疾病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吴闽君;邹芹;邵军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虽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自发展至今有着极其明显的进步,但肺损伤仍是CPB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PB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5~30%,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
作者:王荣胜;陈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腓肠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方法 彻底清创后选择腓肠肌一侧头形成肌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创面.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结论 腓肠肌皮瓣血运良好,自身有一定抗感染能力,腓肠肌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严重损伤重要组织外露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曾彪;张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BCL-10、PCNA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PCNA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强而增强,PC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PCNA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并对肿瘤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作者:黄晖;双跃荣;黄传生;高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颏部骨折29例,颏孔区及体部骨折23例,下颌角区骨折8例,多发性骨折12例.均行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其中6例下颌角区不利型骨折在下颌骨下缘以小型钛板做补偿固定.72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水平支各部位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刘逢佳;方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Roux-en-y综合征发生率减少,预后营养指数、进食量、体重各个方面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作者:刘伟中;廖传文;李松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在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明胶海绵条进行肾动脉栓塞.结果 经栓塞后,肉眼血尿10例在术后24h内消失,4例于术后2d消失,2例于术后4d消失.术后3~6个月复查CT或IVP,残肾强化,功能良好.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止血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又能大限度地保留肾功能等优点.
作者:吴明虎;郭世志;龚永进;张伟飞;张建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31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根据GOS评定,死亡4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3例,中残6例,良好15例.结论 尽早复查CT、清除血肿、解除颅内高压是改善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病人预后的关键.
作者:左红光;王小兵;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视力和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10mm角巩膜阶梯状弧形切口和改良6mm巩膜隧道式眉状切口对108只患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于术后3个不同时期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 改良的巩膜隧道式切口组术后0.5,3和6个月的角膜屈光力差明显低于传统的角巩膜阶梯状切口组(P<0.05),且视力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改良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切口为一有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术式.
作者:连曙光;杨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IE)的头颅CT和超声的改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3月新生儿H IE患儿86例,进行头颅CT检查和超声分析,记录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CT扫描分度为:Ⅰ度9例,Ⅱ度68例,Ⅲ度9例;CT分度与临床分期结果较接近;86例患者超声分析为:57例脑实质内局灶性、一过性回声增强,19例脑实质内弥漫性回声增强;10例脑实质内弥漫性回声减低.结论 头颅CT扫描联合超声分析对HIE的早期诊断、适时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电子血压计监护高血压患者拔牙手术时血压安全性.方法 对105例高血压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变化进行监测统计分析.结果 各种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在分时安全监护下可以接受无痛拔牙,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 医生在电子血压计规范的监测下拔牙,可以知道患者血压波动并在安全范围内完成拔牙.
作者:李辰或;李辰佳;胡雪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吉水县2005年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三间分布(按年龄、职业、地区分布)对几种主要传染病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吉水县的传染病发病报告有一定的,上升趋势.结论 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还有待提高.
作者:张火根;唐小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施行猪胸腔镜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以速眠新Ⅱ0.1 ml/kg肌肉注射诱导,猪入睡后行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潮气量7 ml/kg,呼吸频率17~20次/min.以异丙酚80~150 μg/kg·min微泵静脉持续输注,同时吸入0.8%恩氟烷维持,术中不使用肌松剂.结果 术中猪无明显体动,肺的呼吸运动对手术视野影响较小,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通气静吸复合全麻可较好地满足胸腔镜下猪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术的麻醉要求.
作者:朱广球;狄华君;王钰;杜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4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美国Bard有限公司和意大利Hemiamesh有限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64例各类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观察术后病人的恢复状况、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结果 该手术64例中,出现阴囊积液2例,切口区红肿3例,近期伤口异物样感6例,均经处理后好转,无1例切口化脓性感染,其中合并慢性疾病15例均安全手术,随访3~6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势;特别是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方法简便易学,更适于基层医院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杜强;叶旸;张福庆;纪刚;余燕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收治我院的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91例,有饮酒史患者52例,HP感染患者48例,服用NSAID患者25例;对照组108例中男性56例,有饮酒史患者22例,HP感染患者23例,服用NSAID患者11例(均P<0.05,OR>1).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常见.结论 男性、饮酒史、HP感染、NSAID服用史均使肝硬化患者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常见,PHG和肝源性溃疡也应重视.
作者:阮六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2~2004年呼吸科和内科临床分离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使用小抑菌浓度法对1156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仍然是革兰氏阳性菌中的主要问题,葡萄球菌占检出革兰氏阳性菌的绝大部分,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率均在92%以上,甚至1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敏的粪肠球菌菌株.3年间所分离的菌种比例,呼吸科以革兰氏阳性菌增长为主,内科以革兰氏阴性菌增长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中,非发酵菌比例逐年上升,呼吸科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内科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 鉴于本组资料来源于下呼吸道,对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择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陈敏;金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因干咳、胸闷10余d,外院CT显示右前纵隔占位,于2005年10月18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头面部轻度浮肿,右侧颈静脉怒张,浅表淋巴不肿大,心肺腹部未发现异常.
作者:匡裕康;王东升;黄建;杨小敏;蔡锦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胆道支架的问世上世纪50年代,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开始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由于PTC能清晰地显示胆道及其梗阻部位,该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作者:骆柘璜;龚洪翰;张蕃昌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