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木;徐玉生;王满琴;钟丽琴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分析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利尿剂的使用及肾功能关系.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在不同病因和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别,未用利尿剂和用利尿剂者尿酸、尿素氮、肌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Ⅰ~Ⅱ、Ⅲ、Ⅳ级心力衰竭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85.5±34.6μmol/L,352.6±98.6μmol/L,612.2±14.5μmol/L.治疗前后尿酸浓度也有差别,即EF值≤0.4时治疗前后尿酸浓度分别为598.3±75.6μmol/L和448.5±65.7μmol/L(P<0.01);而EF值>0.4时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分别为382.6±56.8μmol/L和295.5±35.7μmol/L(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明显下降.
作者: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周裔忠;赖珩莉;李华泰;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配合顺利完成二氧化碳应用于肝癌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术的进行和减轻病人术后不适.方法 对进行二氧化碳肝动脉造影的病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顾虑和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行二氧化碳造影的患者过程均较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 医用纯二氧化碳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造影剂,能较好地应用于碘造影剂禁忌患者及肝肾功能欠佳者,而且毒副反应小,更有利于减轻病人术中及术后的不适,并可降低费用.
作者: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带血管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采取带血管蒂髂骨瓣和带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股骨颈骨折断端,加空心加压螺纹钉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 经临床应用45例,42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未愈合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促进局部血运的重建,刺激骨质再生,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
作者:徐建平;周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改良Nance弓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牙源性安氏Ⅱ类错合病例18例,采用改良Nance弓加螺旋推簧推磨牙向后,通过模型分析,观察推磨牙向后时移动的效果和上颌第2磨牙向颊侧的变化.结果 改良Nance弓能有效移动上颌磨牙,同时上颌第2磨牙有不同程度的颊倾现象.结论 改良Nance弓能有效移动上颌磨牙.
作者:苏士文;赵紫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在蚕蚀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蚕蚀性角膜溃疡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及病灶临近球结膜、球筋膜切除后进行羊膜移植术.结果 术后12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 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可显著降低术后病变复发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桂平;周琼;裴重刚;邵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3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方法为LAVH、CISH、LSH、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或切除术、PID镜下检查与治疗等.结果 339例腹腔镜手术,3例子宫手术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0.88%)、膀胱损伤1例(0.30%),手术成功率为98.82%,与同期相同指征妇科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及镇痛剂的使用均显著减少.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替代大部分妇科开腹手术.
作者:彭淑霞;郭胜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 对老年痴呆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3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精心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过程,延长预期寿命.
作者:刘美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分娩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280例,其中使用米索前列醇142例,缩宫素138例,对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24h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2h出血量米索组比缩宫素组明显减少(P<0.01),产后2~24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于放疗前后检测40例肺癌患者VEGF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Ⅲ期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放疗后2周和放疗后1月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放疗前和放疗后NR+PR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CR+PR组,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比放疗前下降,但NR+PD组VEGF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 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处于低水平患者,近期疗效好,血清VEGF水平处于高水平患者具有潜在复发和转移,近期疗效差.检测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情检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尹岩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残留清宫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15~27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无过敏史,引产术后2~4d,经B超证实胎盘残留需要清宫者100例,阴道出血量及其他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0病例100%无痛,效果显著,术中不增加出血量,副反应少,麻醉后苏醒迅速.结论 丙泊酚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残留清宫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受术者无痛感及不良情绪,达到了技术上优质服务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黄乐林;邓小兵;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虚拟模拟技术在肿瘤临床放疗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350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面罩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传输至CT模拟工作站,勾画靶区和危险器官,根据三维重建的靶区和危险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空间关系,设置照射野.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利用CT虚拟定位技术顺利模拟定位,94%等中心误差在3mm范围内.结论 虚拟模拟技术可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当肿瘤位于胸部以外的部位常规透视无法显示时意义更大.
作者:李金高;龚晓昌;敖帆;邬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小儿急性喉炎30例,予积极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子宫内膜疾病,通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观察,并经刮宫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19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莉华;方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结婚6年,子宫肌瘤术后3年不孕.诉婚前月经正常,1998年婚后开始月经紊乱,常闭经,需黄体酮行经,无痛经,自觉逐年增胖,2000年10月B超示子宫8.5×6.7×6.3cm3子宫腔线左移,子宫体右侧肌壁浆膜延及峡部见一低回声区,大小5.8×5.7×5.7cm,提示子宫峡部肌壁间肌瘤及双侧多囊卵巢,在我院肿瘤科住院,11月1日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探查子宫6×6×5cm3,子宫峡部右侧见-7×7×6cm3肿瘤,质硬,突进阔韧带,术中行肌瘤摘除术,肿瘤边界不清晰,剥离面局部与宫腔相通,术中并见双卵巢约4×4×3cm3大小,表面瓷白色,光滑,行楔形切除术.
作者:辛才林;伍琼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大鼠大肠癌的免疫学指标.方法 SD大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和DMH20mg/kg颈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5周后停用二甲肼,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单纯组)和肝郁脾虚型大肠癌(病症综合组),观察各组大鼠主要症状、体征、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1)及大鼠细胞免疫、体液兔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SD大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和DMH作用下,单纯组、病症综合组大鼠饮食量、体重明显下降,出现粘液样血便,脾淋巴细胞增率、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及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值<0.05),血清溶血素水平、脾溶血空斑细胞、脾脏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所降低.复合组以上各项指标比单纯组改变明显.结论 大鼠大肠癌模型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及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提示其发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关系密切.
作者:方艺晓;姚良权;聂陆安;权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支撑喉镜术中,由于放入支撑喉镜及支撑架的作用,与其他使用喷射通气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用细导管声门下喷射通气的通气效果.
作者:文建林;叶春玲;柳重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体会.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18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腔用神经外科的银夹或双极电凝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 18例(21眼)均取得良好效果,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免除面部切口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王志高;邓圣学;郑沛琪;解忠祥;郭小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头晕、心悸、胸闷3d,反复抽搐4次于2006年3月13日8:30急诊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活动后上述症状加剧,平卧及休息缓解;3d前家人发现其猝然倒地,神志不清,眼球上窜,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持续1~2min自行缓解,未行任何诊治,上述症状未改善.类似发作共4次,故来本院就治.
作者:胡林骅;方菊英;余运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3例(男23例,女10例)VSD施行封堵术.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 术中造影示嵴内型8例,膜部25例.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2例分别采用6~8mm、4~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27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2(7±2.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 ±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8-9(3.1±2.2)mm,1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28例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5cm/s的2mm的残余分流.4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大缺损2例、操作粗暴损伤三尖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洪浪;赖珩莉;王洪;尹秋林;顾萍;陈章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排痰的方法.方法 对66例开胸手术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给予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制定拍背、咳嗽、深呼吸等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病人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志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