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东;胡琼华;刘志礼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局部亚低温及尼莫地平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30min即应用尼莫同注射液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10~13μg/kg.h,24h持续,连续用药10~14d.同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使脑温控制在33~35℃,治疗时间为5~7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进行评估及统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格拉斯哥评分,预后分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状态下尼莫同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谭立宇;沈建忠;王继斌;肖瑾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地位的提高,化疗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静脉注射是肿瘤化疗佳的给药途径,如发生静脉药液渗漏,轻者肿胀剧痛,重者可引起红斑、水泡、皮肤缺血性坏死、溃疡,甚至神经、肌腱、关节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1].现将近年肿瘤化疗药物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湘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术后胰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诊治的10例胰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建立有效的腹腔引流是治疗术后胰瘘的关键.
作者:王洪华;杨国宝;邱金中;蔡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联合谷参肠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匹维溴铰50mg,每天3次,谷参肠安600mg,每天3次;对照组(50例):单用匹维溴铵50mg,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9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匹维溴铵联合谷参肠安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盛锦义;吴军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兴起的以超声波为治疗源的一种无创性治疗新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可聚焦性和组织的可穿透性等物理特性,将体外大范围较低能量超声聚焦在体内产生60℃以上的瞬间高温、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作用致使靶区组织完全毁损又不损伤周围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史建伟;邓林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BUS)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相结合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胆囊癌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胆囊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表现及病变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二维超声声像图的表现胆囊癌可分为5型,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在病变部位检测出异常血流回声.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晋;洪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后患者有何症状,症状与留置的时间是否有关,耐受性如何.方法 调查问卷法,对排除下尿路病变,留有输尿管内支架的183例患者,于术后派发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后常见的症状为尿频(66%)、尿急(59%)、腰痛(66%)、排尿疼痛(尤以终末时为甚)(57%)及血尿(61%).结论 多数患者的症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大多数患者留置内支架后,耐受良好,对生活质量仅有轻中度影响.
作者:钟东亮;单炽昌;郭彬;刘冠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心悸、乏力、胸闷,活动后气促1个月余就诊.颈静脉轻度怒张,无发绀,心介向左下扩大,心率36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作者:徐海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乙肝病毒Pre-S1、S2抗原检测在乙肝诊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84例乙肝患者采用FQ-PCR法和ELISA法对HBV DNA、二对半、Pre-S1、Pre-S2抗原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4例HBV患者血清中的HBsAg、HBeAg、HBcAb患者阳性率高,其HBV DNA、Pre-S1、Pre-S2分别是87.6%、61.2%和77.7%.与对照组比较,P<0.01.(2)乙肝各项指标与HBV DNA、Pre-S1、Pre-S2结果显示HBeAg高,分别是87.6%、61.2%和77.7%;HBeAg组:HBV DNA与Pre-S1比较,经x2检验,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HBV DNA、PreS1和PreS2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詹克勤;吴杰敏;洪智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CT导引下穿刺治疗肾囊肿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查发现治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5.9%,未发现有出血、感染、剧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平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化疗效果较好,用常规化疗方案可治愈30%~65%的病人[1].仍有部分病人对化疗无效或化疗后复发.EPOCH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效果较好的挽救方案[2].我科采用EPOCH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新芸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全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9月~2005年9月,我院收治肩锁关节全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病人31例,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1例病人经6个月~4年随访,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肩关节上抬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肩关节上抬功能恢复;其余患者肩关节功能良好.肩关节功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全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井根;刘建庭;赖章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介绍新生儿监护室(NICU)开展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30例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中心静脉导管,从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结果 平均置管时间(18.6±9.8945)d,术中无一例出现合并症.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合并症少,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PP)与脂蛋白α[Lp(α))]的关系.方法 对192例老年ISH患者以PP分组PP≥60mmHg为观察组,PP<60mmHg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α)的水平,并观察PP与Lp(α)的关系.结果 老年ISH患者中观察组Lp(α)明显大于对照组,脉压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ISH患者Lp(α)的水平与脉压关系密切,同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和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Lp(α)的检测.
作者:尹绢;邱元芝;胡坚;魏群;宁芳;徐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壳聚糖(chitosan,CS)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功能,且无毒、来源丰富.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报道证实壳聚糖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壳聚糖的佐剂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降血糖作用等均与其免疫调节作用相关.本文就壳聚糖及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思隽;谢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宫颈妊娠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之间收治的5例化疗联合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的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宫颈妊娠患者经过化疗,在宫腔镜直视下行钳刮术+电凝,效果显著,妥善护理,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张碧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逆行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78例肱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 逆行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可靠,病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适当病例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张晓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眼部畸形,多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功能不全所致.长期不予矫正可影响视力.临床多表现为平视时上睑不能充分提起,眼睑掩盖瞳孔的一部或全部,须耸额扬眉或仰头以提高上睑视物,多需要手术治疗予以矫正.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转移悬吊术和阔筋膜额肌悬吊术3种[1].我院自2001年8月~2005年12月手术修复先天性上睑下垂4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敬东;胡琼华;刘志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治对策.方法 对42例慢性咳嗽者进行综合诊治分析.结果 39例诊断基本明确,1例半年后诊为肺癌,2例病因不明.综合治疗结果判断39例53个可能病因,28例为单个病因,14例可能有2个以上的病因.激素有效17例,抗反流治疗有效16例.结论 经验性个体化选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制酸抗反流、联合治疗可能是基层医院治疗慢性咳嗽的合适策略.
作者:杨平满;郑慧敏;程正文;胡余敏;许正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33例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服用雌激素前后临床症状及尿流动力学结果的变化.结果 Ⅰ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达68%,Ⅱ型及Ⅲ型患者的缓解率则分别只有44%和15%.Ⅰ型患者服药前Valsalva漏尿点压力(VLPP)、咳嗽漏尿点压力(CLPP)、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120.5±23.6)cmH2O、(130.7±21.6)cmH2O、(106.8±24.3)cmH2O和(3.5±0.8)cmH2O,服药后分别为(130.8±20.3)cmH2O、(140.3±20.4)cmH2O、(119.7±26.9cmH2O和(3.9±1.0)cmH2O,其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型和Ⅲ型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用雌激素治疗对Ⅰ型绝经后尿失禁患者有治疗效果,而对于Ⅱ、Ⅲ型患者合用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苏彤;江希萍;芮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