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杨利;谢理玲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例ITP儿童,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结果 7例患儿术后72 h血小板均上升至100×109/L,并发腹腔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好转;术后8~10 d出院.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饶爱华;吴暑霞;李巧平;潘爱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中血糖的变化和其在预防电切综合症(TURS)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P,以5%葡萄糖作冲洗液,术前、术中每隔15 min及术后查血糖,分析血糖水平升高程度与TURS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40例术中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和手术时间呈正相关,2例TURS患者血糖大于18.6 mmol/L,持续时间达30 min以上.结论 术中快速血糖监测对预测TUVP术中TURS的发生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通过监测术中血糖的改变能及时发现TURS先兆,并有效减少TURS的发生.
作者:刘各亮;杨晗杰;贺强;李挺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ASAⅠ~Ⅱ级甲亢患者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颈丛阻滞(C组)14例,高位硬膜外阻滞(E组)27例,全麻气管插管(G组)22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于麻醉前(T1)、麻醉后15 min(T)2、切皮(T3)、分离上级(T4)、切除腺体(T5)和术毕(T6)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组和E组患者的HR、SBP、MAP值在T4、T5时点与T1时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有7例(占50.0%)、E组10例(占37.0%)出现镇痛不全;C组有4例(占28.6%)、E组有6例(占22.2%)术中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改为全麻气管插管;C组9例(占64.3%)、E组13例(占48.1%)、G组3例(占13.6%)术中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3组患者围麻醉期均未出现甲状腺危象、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用于甲亢患者行手术治疗具有呼吸循环干扰小,围麻醉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甲亢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跃兵;袁勇辉;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及后患症预防.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6年5月收治的95例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复发,复发率30.53%;复发因素与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惊厥持续时间有关;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可转为癫痫.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预防知识,可减少复发.
作者:伍玉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血、尿液中氯氮平的提取和检验方法.方法 血、尿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然后用GC/NPD、GC/MS检验.结果 从误服者的血、尿液中均检出氯氮平成分.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快速、准确提取和检验血、尿及其他检材中的氯氮平;已用于医疗急救、办案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段韵;冯辉;王洪宗;吴逢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表达情况与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83例总T淋巴细胞(CD3+)阳性的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型CD4+、CD8+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有以下特点:(1)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CD4+、CD8+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肝内CD4+表达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随肝脏病变损伤加重,CD4+增多(P<0.05).(3)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内CD8+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 提示CD8+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
作者:尹燕耀;肖影群;余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2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其中胆总管结石(CBDS)31例,胆管恶性肿瘤1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炎性狭窄5例.结果 成功完成52次ENBD,引流后病人腹痛、发热者症状1~2d内缓解,血、尿淀粉酶升高者3~6 d内恢复正常,黄疸者1~2周减黄满意率达85.7%.结论 ENBD在改善胆道阻塞引起相关并发症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胆道减黄、减压引流方法.
作者:吴中;冯亚卿;刘小华;习洪涛;王洪云;李跃程;李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bc1-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免疫类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bcl-2在DLBCL免疫类型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分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GCB(germinal center-B-cell like)25例,non-GCB(non germinalcenter-B-cell like)35例;免疫类型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72.0%,non-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42.9%,两者之间P<0.05;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76.0%,non-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31.4%,两者之间P<0.01;survivin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69.7%,survivin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25.9%,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bcl-2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类型相关,GCB类型中高表达,non-GCB类型中低表达.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张文书;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均系统地接受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护士的健康教育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够,缺乏个性化教育.
作者:梁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49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CC-Ag测定.结果 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度为63.76%(95/149),特异性为9432%(83/88).SCC-Ag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SCC-Ag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的效果有显著性相关(P<0.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推测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联萍;赵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多重耐药菌株之一,如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很高,严重影响了感染的控制,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笔者将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67例肺炎克雷伯氏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小美;郭有能;肖黎莉;李海红;陈敏;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重症脑损伤282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HB0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HB0组治疗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O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吉淑香;陈春辉;周开良;李建国;叶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选择54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发生低血糖,多在凌晨2:00~4:00时,多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仅3例有低血糖反应.20例出现餐后高血糖多在晚餐后2 h.结论 那些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仍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具体血糖波动细节,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施春花;彭乐;王友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曲率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已行LASIK术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238例467眼近视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3.0D)、中度(-3.25D-6.0D)、高度(-6.25D-10.0D),超高度(>-12.0D)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TMS-4角膜地形图检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SimK值分别为(44.15±1.56),(43.78±1.45),(43.89±1.37),(44.46±1.6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术前的SimK差值分别为(2.43±0.36),(3.65±0.42),(5.73±0.56),(7.89±1.23),有统计学意义.亦即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高,则术前、后角膜曲率差值越大,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29±0.63),(0.6±80.55),(0.73±0.42),(1.57±0.95),而术后6个月与3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12±0.36),(0.31±0.45),(0.36±0.48),(0.78±0.64),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加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随访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视力的下降、角膜曲率增加、屈光度回退,在进行散瞳松弛睫状肌、降眼压、护眼袋的治疗后,曲率的增加得到控制,视力得以稳定.结论 LASIK术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的曲率,其变化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高与屈光回退一致,因此可采取干预手段阻止曲率的增长以减少屈光回退量.
作者:刘永琰;周琼;张莉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