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琰;周琼;张莉花
目的 观察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沙多利卡)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液体疗法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静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
作者:李淑芬;李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面神经炎是位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面肌瘫痪,临床上又称周围性面瘫或面神经麻痹,由于贝尔(Bell)先对本病加以描述,故又称为Bell麻痹.现己知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有良效,但临床上尚未推广应用,本文报告1例,意在抛砖引玉.
作者:林武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内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性.方法 将眼内激光应用于70例(70眼)视网膜血管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眼内光凝方式:全视网膜光凝49眼,局限性视网膜光凝21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7眼均视网膜复位,未见新鲜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2眼术后3个月荧光造影可见局限性无灌注区和荧光渗漏.术中2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眼内激光可以提高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侯晓映;周奇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例ITP儿童,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结果 7例患儿术后72 h血小板均上升至100×109/L,并发腹腔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好转;术后8~10 d出院.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饶爱华;吴暑霞;李巧平;潘爱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均采用sarn8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 R;5 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 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杨生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救和护理经验,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320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13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68.2%.结论 对于多发伤的抢救应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要遵循边抢边诊边治原则,护士应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进行急救护理.
作者:戴德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危科室消毒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 对我院4个高危科室3年消毒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不同的科室以不同监测项目,其消毒与灭菌效果不同,并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高危科室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关键在制度的落实.
作者:阳春华;俞启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抑肽酶(Aprotinin)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胸外科、肝移植外科以及骨创伤外科等对血小板的保护和对纤溶系统的抑制,而达到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和对异体血的需求.约有0.7%~5.8%患者在使用抑肽酶时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本院自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2例患者出现了抑肽酶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金;李萍萍;黄一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纤支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0~65 w,持续时间为10~15 s/次,行多点烧灼.同时配合鳄口钳清除焦化坏死或游离的组织.1次/5~7 d,3~5次为1疗程.结果 显效:纤支镜见瘤体缩小60%以上14例(54%);有效:瘤体缩小>30%,<60%者8例(31%);无效4例(3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RNA干扰是由长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降解与之同源的信使RNA(messager RNA,mRNA)的过程,dsRNA进入真核细胞,在胞浆内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icer作用,被切割成21-23bp的大小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与核酶复合物结合从而形成所谓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作者:张玉波;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6年7月150例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12%;(2)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正常;(3)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4)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发热病程超过3d的患儿常规血象检查及肺炎支原抗体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余美玲;陶表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 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 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作者:胡观成;邹安琪;龚美慈;况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血、尿液中氯氮平的提取和检验方法.方法 血、尿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然后用GC/NPD、GC/MS检验.结果 从误服者的血、尿液中均检出氯氮平成分.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快速、准确提取和检验血、尿及其他检材中的氯氮平;已用于医疗急救、办案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段韵;冯辉;王洪宗;吴逢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与胰岛素类似的多呔类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在全身各处表达,在正常成熟脑组织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低水平表达,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均有IGF-1表达[1].它可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维持成年脑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助于细胞受损后的功能恢复,现已确认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中有重要的营养保护作用,现就IGF-1对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温剑峰;钱锁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用药合理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统计564例心境障碍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疗效,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判别药物利用的合理性.结果 单一用药164例,联合用药400例,躁狂相2药联用疗效优于单一用药(P<0.05),抑郁相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5).抑郁症用药前3位为帕罗西汀、文拉法欣、氟西汀;躁狂症用药前3位为碳酸锂、氯氮平、氯丙嗪.DUI>1的有碳酸锂、文拉法欣、氯米帕明、氯氮平.结论 心境障碍患者用药基本合理,用药方案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防止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滥用.
作者:肖瑞林;肖瑛;孔令军;蒋秋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CSⅡ)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CⅦ)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平均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监测的数值,两组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但CSⅡ组优于CⅦ组(P<0.05),而且CSⅡ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CⅦ组(P<0.01),CSⅡ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达到靶血糖值控制时间较CⅦ组显著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与CⅦ组相比,低血糖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治疗相比,其降血糖的效果更佳,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尿酮阴转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是目前抢救治疗DKA与DK较好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海波;郑海飞;曹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