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法洛四联症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探讨(附38例报告)

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杨生萍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体外循环, 深低温
摘要:目的 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均采用sarn8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 R;5 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 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例,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采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VT-O)技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 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2 d;术后平均住院3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排尿费力,行尿道扩张后重新留置尿管,5 d后拔尿管,排尿通畅.结论 TVT-O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无需膀胱镜检查,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习海波;崔苏萍;王共先;孙庭;朱遵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两种填塞材料对腭裂松弛切口预后的比较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胎龄身材矮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小胎龄身材矮小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高生长速率及骨龄变化及成年身高预测,以了解GH对SGA在促进生长的同时对骨龄及成年身高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SGA 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8.2±3.4岁,用rhGH 0.15Iu/(kg.d)治疗,疗程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观察生长指标变化(身高、生长速度、身高年龄、骨龄)及进行骨龄评价和成年身高预测.结果 多数患儿用药后食欲有所增加,睡眠状况良好,身高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以治疗前半年增长快,同时骨龄增长也快,P<0.01,但△HA/△BA的比值均<1,身高增长与骨龄增长呈平衡, 为1:1比例.用药治疗后预测成年身高也有增加,能改善终身高.结论 SGA儿用rhGH在促进身高增长同时促进骨龄增长,两者呈平行线关系,GH治疗对SGA儿身高及骨龄增长呈正性影响,实现生长与成熟的平衡,并能改善成年终身高.

    作者:杨玉;杨利;谢理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热惊厥9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及后患症预防.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6年5月收治的95例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复发,复发率30.53%;复发因素与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惊厥持续时间有关;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可转为癫痫.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预防知识,可减少复发.

    作者:伍玉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的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浆EBV DNA水平,放疗期间每周第1d检测1次;临床观察放疗过程中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与外周血EBV DNA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放疗完成2周时,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前显著下降,其余各周之间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曲线形式.每周临床观察鼻咽肿块消退情况发现:随着放疗剂量增加,鼻咽肿块逐渐缩小,血浆EBV DNA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霞;李金高;敖帆;龚晓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ASAⅠ~Ⅱ级甲亢患者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颈丛阻滞(C组)14例,高位硬膜外阻滞(E组)27例,全麻气管插管(G组)22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于麻醉前(T1)、麻醉后15 min(T)2、切皮(T3)、分离上级(T4)、切除腺体(T5)和术毕(T6)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组和E组患者的HR、SBP、MAP值在T4、T5时点与T1时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有7例(占50.0%)、E组10例(占37.0%)出现镇痛不全;C组有4例(占28.6%)、E组有6例(占22.2%)术中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改为全麻气管插管;C组9例(占64.3%)、E组13例(占48.1%)、G组3例(占13.6%)术中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3组患者围麻醉期均未出现甲状腺危象、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用于甲亢患者行手术治疗具有呼吸循环干扰小,围麻醉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甲亢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跃兵;袁勇辉;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分别在发病后第2、7、14d检测血清hs-CRP含量,观察并记录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进展型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同时期的完全型卒中患者,且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可作为评判缺血性脑卒中病变稳定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晓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胸部高分辨率CT在诊断原因不明咯血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机对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CT机对胸部进行检查,以寻找其咯血原因,明确诊断.结果 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临床诊断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结论 CT检查安全可靠,可作为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伍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斜视矫正术是小儿眼科常见的外眼手术,现在认为斜视患儿接受手术的年龄越早越好.通常手术时间在1 h以内,但疼痛刺激较强.我院自2002年起在小儿斜视矫正术全麻中镇痛药仅选用强效的瑞芬太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晓三;邓捩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曲率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已行LASIK术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238例467眼近视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3.0D)、中度(-3.25D-6.0D)、高度(-6.25D-10.0D),超高度(>-12.0D)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TMS-4角膜地形图检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SimK值分别为(44.15±1.56),(43.78±1.45),(43.89±1.37),(44.46±1.6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术前的SimK差值分别为(2.43±0.36),(3.65±0.42),(5.73±0.56),(7.89±1.23),有统计学意义.亦即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高,则术前、后角膜曲率差值越大,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29±0.63),(0.6±80.55),(0.73±0.42),(1.57±0.95),而术后6个月与3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12±0.36),(0.31±0.45),(0.36±0.48),(0.78±0.64),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加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随访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视力的下降、角膜曲率增加、屈光度回退,在进行散瞳松弛睫状肌、降眼压、护眼袋的治疗后,曲率的增加得到控制,视力得以稳定.结论 LASIK术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的曲率,其变化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高与屈光回退一致,因此可采取干预手段阻止曲率的增长以减少屈光回退量.

    作者:刘永琰;周琼;张莉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早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 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 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作者:胡观成;邹安琪;龚美慈;况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目的 观察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捏脊,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60例中,显效42例,占70%;好转14例,占2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程书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分别用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传统的平衡液(对照组)复苏,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与观察.结果 治疗组输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后5~10 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2 min.对照组在输入平衡液后15~20 min血压渐回升,60 min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作电解质钾、钠、氯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钾无明显改变,钠、氯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产生作用的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少、安全性大等优点.

    作者:付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眼内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眼内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性.方法 将眼内激光应用于70例(70眼)视网膜血管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眼内光凝方式:全视网膜光凝49眼,局限性视网膜光凝21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7眼均视网膜复位,未见新鲜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2眼术后3个月荧光造影可见局限性无灌注区和荧光渗漏.术中2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眼内激光可以提高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侯晓映;周奇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血糖的监测及电切综合征的预防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中血糖的变化和其在预防电切综合症(TURS)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P,以5%葡萄糖作冲洗液,术前、术中每隔15 min及术后查血糖,分析血糖水平升高程度与TURS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40例术中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和手术时间呈正相关,2例TURS患者血糖大于18.6 mmol/L,持续时间达30 min以上.结论 术中快速血糖监测对预测TUVP术中TURS的发生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通过监测术中血糖的改变能及时发现TURS先兆,并有效减少TURS的发生.

    作者:刘各亮;杨晗杰;贺强;李挺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胎儿颞下颌关节盘血液供应的研究

    目的 采用微血管造影、组织学切片和显微解剖学观察手段,分别研究了4~10个月胎龄的胎儿颞下颌关节盘血液供应.结果 关节盘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关节囊血管网和穿过关节盘的血管分支.双板区血管丰富,主要来自于颞浅动脉的关节后支、鼓室前动脉分支和关节囊血管网.前带由颞深后动脉、翼外肌动脉的分支以及关节囊血管网供应.前后带血管无直接交通.关节盘中间带无血管分布.关节盘血管与滑膜毛细血管相交通.

    作者:张学军;车向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RNA干扰抗HBV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是由长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降解与之同源的信使RNA(messager RNA,mRNA)的过程,dsRNA进入真核细胞,在胞浆内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icer作用,被切割成21-23bp的大小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与核酶复合物结合从而形成所谓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作者:张玉波;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8例报告

    目的 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8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08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 min,术后6 h病人可下床活动,伤口疼痛轻微.术后发生尿潴留5例,阴囊积液2例,伤口皮下积液2例,腹股沟部异物感8例.术后随访96例,仅1例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手术方法,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培标;温作增;韩必亮;姜旭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2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其中胆总管结石(CBDS)31例,胆管恶性肿瘤1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炎性狭窄5例.结果 成功完成52次ENBD,引流后病人腹痛、发热者症状1~2d内缓解,血、尿淀粉酶升高者3~6 d内恢复正常,黄疸者1~2周减黄满意率达85.7%.结论 ENBD在改善胆道阻塞引起相关并发症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胆道减黄、减压引流方法.

    作者:吴中;冯亚卿;刘小华;习洪涛;王洪云;李跃程;李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甲状旁腺显像存在的问题及进展

    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术前定位诊断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的有效的方法,但双示踪剂(99Tcm-MIBI/99TcmO4-或201Tl/99TcmO4-)减影技术、单核素(99Tcm-MIBI)双时相技术、SPECT断层显像等方法都存在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一些生物因素可能影响甲状旁腺显像从而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11C-蛋氨酸(MET) PET显像是非常有前途的新的定位诊断方法.为加深认识,在诊断中更加合理地选用显像方法和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现将上述问题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庆;张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