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标;温作增;韩必亮;姜旭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与胰岛素类似的多呔类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在全身各处表达,在正常成熟脑组织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低水平表达,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均有IGF-1表达[1].它可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维持成年脑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助于细胞受损后的功能恢复,现已确认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中有重要的营养保护作用,现就IGF-1对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温剑峰;钱锁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将其分成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按照改良的Rankin量表分别在术前、出院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之间术后早期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早期疗效良好率.结果 出血组18.8%(13/69)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非出血组50%(16/32)术后早期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P<0.05);早期疗效良好率颅内出血组为58.0%,非颅内出血组65.6%(P>0.05).结论 术前有颅内出血者较无颅内出血者术后少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两组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状态良好率无差别,颅内出血可能掩盖手术致残率.
作者:胡观成;邹安琪;龚美慈;况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例临床护士进行临床追踪调查.结果 一年中被针刺伤的护士有75%,45%的护士认为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24%的护士针剌后未作任何处理,62.2%的护士只作简单洗手消毒.结论 大多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针刺伤后只作简单处理.
作者:陈秀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内科是常见病,但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却并不常见,治疗方法与一般的室性心律失常也完全不同.现就我院去年收治的1例Tdp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肖敏;冯建江;陈晓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选择54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发生低血糖,多在凌晨2:00~4:00时,多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仅3例有低血糖反应.20例出现餐后高血糖多在晚餐后2 h.结论 那些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仍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具体血糖波动细节,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施春花;彭乐;王友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bc1-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免疫类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bcl-2在DLBCL免疫类型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分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GCB(germinal center-B-cell like)25例,non-GCB(non germinalcenter-B-cell like)35例;免疫类型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72.0%,non-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42.9%,两者之间P<0.05;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76.0%,non-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31.4%,两者之间P<0.01;survivin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69.7%,survivin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25.9%,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bcl-2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类型相关,GCB类型中高表达,non-GCB类型中低表达.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张文书;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62例和健康成人30例进行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高血压病组为119.5±36.2 mu/L,健康对照组78.8±233 mu/L,P<0.01;餐后2 h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组为8.25±1.40 mmo1/L,健康对照组为6.3±0.4 mmol/L,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餐后2 h的血糖较健康对照组高,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文金莲;刘友清;梅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救和护理经验,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320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13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68.2%.结论 对于多发伤的抢救应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要遵循边抢边诊边治原则,护士应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进行急救护理.
作者:戴德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CT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病例22例,以CT扫描结合体表栅栏的方法确定体表穿刺点,利用弹簧切割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诊断为恶性肿瘤17例,其中6例与外院手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良性病变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针对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方便有效微创的诊断方法.
作者:程一锋;周月明;严绍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4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其中尿道结石22例,膀胱结石56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62例,中段168例,下段158例,石街8例.结果 本组484例患者中,464例一次碎石成功,总成功率为97.89%,碎石总排净率为99.9%.术后B超显示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或消失,静脉肾盂造影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泉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纤支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0~65 w,持续时间为10~15 s/次,行多点烧灼.同时配合鳄口钳清除焦化坏死或游离的组织.1次/5~7 d,3~5次为1疗程.结果 显效:纤支镜见瘤体缩小60%以上14例(54%);有效:瘤体缩小>30%,<60%者8例(31%);无效4例(3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49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CC-Ag测定.结果 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度为63.76%(95/149),特异性为9432%(83/88).SCC-Ag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SCC-Ag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的效果有显著性相关(P<0.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推测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联萍;赵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中血糖的变化和其在预防电切综合症(TURS)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P,以5%葡萄糖作冲洗液,术前、术中每隔15 min及术后查血糖,分析血糖水平升高程度与TURS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40例术中血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和手术时间呈正相关,2例TURS患者血糖大于18.6 mmol/L,持续时间达30 min以上.结论 术中快速血糖监测对预测TUVP术中TURS的发生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通过监测术中血糖的改变能及时发现TURS先兆,并有效减少TURS的发生.
作者:刘各亮;杨晗杰;贺强;李挺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ASAⅠ~Ⅱ级甲亢患者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颈丛阻滞(C组)14例,高位硬膜外阻滞(E组)27例,全麻气管插管(G组)22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于麻醉前(T1)、麻醉后15 min(T)2、切皮(T3)、分离上级(T4)、切除腺体(T5)和术毕(T6)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组和E组患者的HR、SBP、MAP值在T4、T5时点与T1时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有7例(占50.0%)、E组10例(占37.0%)出现镇痛不全;C组有4例(占28.6%)、E组有6例(占22.2%)术中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改为全麻气管插管;C组9例(占64.3%)、E组13例(占48.1%)、G组3例(占13.6%)术中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3组患者围麻醉期均未出现甲状腺危象、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用于甲亢患者行手术治疗具有呼吸循环干扰小,围麻醉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甲亢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跃兵;袁勇辉;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沙多利卡)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液体疗法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静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
作者:李淑芬;李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