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2例观察

程一锋;周月明;严绍南

关键词:CT定位, 肺穿刺, 活检
摘要: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CT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病例22例,以CT扫描结合体表栅栏的方法确定体表穿刺点,利用弹簧切割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诊断为恶性肿瘤17例,其中6例与外院手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良性病变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针对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方便有效微创的诊断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热惊厥9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及后患症预防.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6年5月收治的95例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复发,复发率30.53%;复发因素与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惊厥持续时间有关;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可转为癫痫.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预防知识,可减少复发.

    作者:伍玉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两种填塞材料对腭裂松弛切口预后的比较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及相互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bc1-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免疫类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bcl-2在DLBCL免疫类型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分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GCB(germinal center-B-cell like)25例,non-GCB(non germinalcenter-B-cell like)35例;免疫类型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72.0%,non-GCB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42.9%,两者之间P<0.05;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76.0%,non-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31.4%,两者之间P<0.01;survivin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69.7%,survivin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阳性率为25.9%,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bcl-2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类型相关,GCB类型中高表达,non-GCB类型中低表达.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张文书;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对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D)、超声心动图(UCG)和Holter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6 min步行试验和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治疗后的两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6MWDI(P<0.05)和LVEF(P<0.05),降低LVESVI(P<0.05)、LVEDVI(P<0.05)及24h内心肌缺血次数(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提高患者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作者:付晓华;马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1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脏直视手术中抑肽酶过敏性休克2例

    抑肽酶(Aprotinin)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胸外科、肝移植外科以及骨创伤外科等对血小板的保护和对纤溶系统的抑制,而达到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和对异体血的需求.约有0.7%~5.8%患者在使用抑肽酶时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本院自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2例患者出现了抑肽酶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金;李萍萍;黄一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我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GF-1在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与胰岛素类似的多呔类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在全身各处表达,在正常成熟脑组织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低水平表达,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均有IGF-1表达[1].它可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维持成年脑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助于细胞受损后的功能恢复,现已确认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中有重要的营养保护作用,现就IGF-1对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温剑峰;钱锁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危科室消毒效果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高危科室消毒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 对我院4个高危科室3年消毒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不同的科室以不同监测项目,其消毒与灭菌效果不同,并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高危科室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关键在制度的落实.

    作者:阳春华;俞启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法洛四联症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探讨(附38例报告)

    目的 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均采用sarn8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 R;5 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 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杨生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侵犯精囊和膀胱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16岁.血尿、尿道痛性尿淋漓来院就诊.查体: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浅表未及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及,心肺检查(-).血清PSA检查:(4.0 ng/ml).超声检查示:膀胱内、前列腺多个不均匀回声结节.CT检查示:平扫见膀胱容积明显缩小,膀胱壁增厚,沿膀胱壁向腔内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大直径10 cm,密度不均匀,前列腺呈结节状增大,精囊腺受侵犯(图1).增强后见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增强,前列腺、膀胱间呈融合样改变,精囊腺侵犯(图2).

    作者:曾益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托吡酯治疗小儿难治多发性抽动症18例疗效观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与对策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例临床护士进行临床追踪调查.结果 一年中被针刺伤的护士有75%,45%的护士认为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24%的护士针剌后未作任何处理,62.2%的护士只作简单洗手消毒.结论 大多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针刺伤后只作简单处理.

    作者:陈秀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曲率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已行LASIK术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238例467眼近视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3.0D)、中度(-3.25D-6.0D)、高度(-6.25D-10.0D),超高度(>-12.0D)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TMS-4角膜地形图检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SimK值分别为(44.15±1.56),(43.78±1.45),(43.89±1.37),(44.46±1.6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术前的SimK差值分别为(2.43±0.36),(3.65±0.42),(5.73±0.56),(7.89±1.23),有统计学意义.亦即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高,则术前、后角膜曲率差值越大,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29±0.63),(0.6±80.55),(0.73±0.42),(1.57±0.95),而术后6个月与3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12±0.36),(0.31±0.45),(0.36±0.48),(0.78±0.64),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加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随访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视力的下降、角膜曲率增加、屈光度回退,在进行散瞳松弛睫状肌、降眼压、护眼袋的治疗后,曲率的增加得到控制,视力得以稳定.结论 LASIK术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的曲率,其变化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高与屈光回退一致,因此可采取干预手段阻止曲率的增长以减少屈光回退量.

    作者:刘永琰;周琼;张莉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长QT新间期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治疗体会

    心律失常在心血管内科是常见病,但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却并不常见,治疗方法与一般的室性心律失常也完全不同.现就我院去年收治的1例Tdp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肖敏;冯建江;陈晓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需行鼻内镜手术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静吸复合麻醉,不进行控制性降压;B组用硝酸甘油与瑞芬太尼静脉泵入进行控制性降压,使MBP维持在50~70 mmHg.观察手术时间、失血量、尿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B组降压效果稳定,易于控制且安全可靠.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钟声宏;毛振北;沈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甲状旁腺显像存在的问题及进展

    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术前定位诊断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的有效的方法,但双示踪剂(99Tcm-MIBI/99TcmO4-或201Tl/99TcmO4-)减影技术、单核素(99Tcm-MIBI)双时相技术、SPECT断层显像等方法都存在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一些生物因素可能影响甲状旁腺显像从而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11C-蛋氨酸(MET) PET显像是非常有前途的新的定位诊断方法.为加深认识,在诊断中更加合理地选用显像方法和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现将上述问题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庆;张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多重耐药菌株之一,如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很高,严重影响了感染的控制,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笔者将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67例肺炎克雷伯氏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小美;郭有能;肖黎莉;李海红;陈敏;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分别用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传统的平衡液(对照组)复苏,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与观察.结果 治疗组输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后5~10 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2 min.对照组在输入平衡液后15~20 min血压渐回升,60 min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作电解质钾、钠、氯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钾无明显改变,钠、氯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产生作用的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少、安全性大等优点.

    作者:付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