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华;马彬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抑肽酶(Aprotinin)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胸外科、肝移植外科以及骨创伤外科等对血小板的保护和对纤溶系统的抑制,而达到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和对异体血的需求.约有0.7%~5.8%患者在使用抑肽酶时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本院自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2例患者出现了抑肽酶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金;李萍萍;黄一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浆EBV DNA水平,放疗期间每周第1d检测1次;临床观察放疗过程中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与外周血EBV DNA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放疗完成2周时,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前显著下降,其余各周之间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曲线形式.每周临床观察鼻咽肿块消退情况发现:随着放疗剂量增加,鼻咽肿块逐渐缩小,血浆EBV DNA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霞;李金高;敖帆;龚晓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8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108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 min,术后6 h病人可下床活动,伤口疼痛轻微.术后发生尿潴留5例,阴囊积液2例,伤口皮下积液2例,腹股沟部异物感8例.术后随访96例,仅1例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手术方法,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培标;温作增;韩必亮;姜旭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分别用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传统的平衡液(对照组)复苏,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与观察.结果 治疗组输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后5~10 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2 min.对照组在输入平衡液后15~20 min血压渐回升,60 min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作电解质钾、钠、氯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钾无明显改变,钠、氯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产生作用的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少、安全性大等优点.
作者:付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术前定位诊断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的有效的方法,但双示踪剂(99Tcm-MIBI/99TcmO4-或201Tl/99TcmO4-)减影技术、单核素(99Tcm-MIBI)双时相技术、SPECT断层显像等方法都存在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一些生物因素可能影响甲状旁腺显像从而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11C-蛋氨酸(MET) PET显像是非常有前途的新的定位诊断方法.为加深认识,在诊断中更加合理地选用显像方法和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现将上述问题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庆;张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CSⅡ)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CⅦ)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平均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监测的数值,两组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但CSⅡ组优于CⅦ组(P<0.05),而且CSⅡ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CⅦ组(P<0.01),CSⅡ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达到靶血糖值控制时间较CⅦ组显著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与CⅦ组相比,低血糖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治疗相比,其降血糖的效果更佳,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尿酮阴转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是目前抢救治疗DKA与DK较好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海波;郑海飞;曹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重症脑损伤282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HB0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HB0组治疗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O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吉淑香;陈春辉;周开良;李建国;叶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对PPAR-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治疗组注射小剂量STZ并喂以高热量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各组血脂水平,提取大网膜脂肪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PPAR-γmRNA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PPAR-γ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R大鼠脂肪细胞PPAR-γnRNA表达减少,而罗格列酮能有效提高PPAR-γmRNA的表达.
作者:王开成;方朝晖;王佑民;费爱华;刘玲;胡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均采用sarn8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 R;5 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 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文凯;胡乐如;王文英;杨生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内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性.方法 将眼内激光应用于70例(70眼)视网膜血管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眼内光凝方式:全视网膜光凝49眼,局限性视网膜光凝21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7眼均视网膜复位,未见新鲜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2眼术后3个月荧光造影可见局限性无灌注区和荧光渗漏.术中2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眼内激光可以提高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侯晓映;周奇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与放置止血纱布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近两年12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1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B组66例,松弛切口放置可吸收止血纱布,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患者主观感受及饮食,病程.结果 统计学分析证实,A、B两组在各项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放置止血纱布在术后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碘仿纱条,而且简单方便,能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吴志宏;李小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16岁.血尿、尿道痛性尿淋漓来院就诊.查体: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浅表未及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未及,心肺检查(-).血清PSA检查:(4.0 ng/ml).超声检查示:膀胱内、前列腺多个不均匀回声结节.CT检查示:平扫见膀胱容积明显缩小,膀胱壁增厚,沿膀胱壁向腔内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大直径10 cm,密度不均匀,前列腺呈结节状增大,精囊腺受侵犯(图1).增强后见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增强,前列腺、膀胱间呈融合样改变,精囊腺侵犯(图2).
作者:曾益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及后患症预防.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6年5月收治的95例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复发,复发率30.53%;复发因素与首次发作年龄、体温、惊厥持续时间有关;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因反复发作可转为癫痫.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预防知识,可减少复发.
作者:伍玉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危科室消毒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 对我院4个高危科室3年消毒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不同的科室以不同监测项目,其消毒与灭菌效果不同,并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高危科室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关键在制度的落实.
作者:阳春华;俞启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对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D)、超声心动图(UCG)和Holter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6 min步行试验和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治疗后的两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6MWDI(P<0.05)和LVEF(P<0.05),降低LVESVI(P<0.05)、LVEDVI(P<0.05)及24h内心肌缺血次数(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提高患者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作者:付晓华;马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纤支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0~65 w,持续时间为10~15 s/次,行多点烧灼.同时配合鳄口钳清除焦化坏死或游离的组织.1次/5~7 d,3~5次为1疗程.结果 显效:纤支镜见瘤体缩小60%以上14例(54%);有效:瘤体缩小>30%,<60%者8例(31%);无效4例(3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