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成;方朝晖;王佑民;费爱华;刘玲;胡国平
目的 探讨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浆EBV DNA水平,放疗期间每周第1d检测1次;临床观察放疗过程中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与外周血EBV DNA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放疗完成2周时,血浆E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前显著下降,其余各周之间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表现为三种动力学曲线形式.每周临床观察鼻咽肿块消退情况发现:随着放疗剂量增加,鼻咽肿块逐渐缩小,血浆EBV DNA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放疗过程中血浆EBV DNA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霞;李金高;敖帆;龚晓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曲率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准分子近视矫治中心已行LASIK术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238例467眼近视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度(<-3.0D)、中度(-3.25D-6.0D)、高度(-6.25D-10.0D),超高度(>-12.0D)四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TMS-4角膜地形图检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SimK值分别为(44.15±1.56),(43.78±1.45),(43.89±1.37),(44.46±1.6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术前的SimK差值分别为(2.43±0.36),(3.65±0.42),(5.73±0.56),(7.89±1.23),有统计学意义.亦即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屈光度数越高,则术前、后角膜曲率差值越大,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29±0.63),(0.6±80.55),(0.73±0.42),(1.57±0.95),而术后6个月与3个月的SimK差值分别为(0.12±0.36),(0.31±0.45),(0.36±0.48),(0.78±0.64),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加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随访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视力的下降、角膜曲率增加、屈光度回退,在进行散瞳松弛睫状肌、降眼压、护眼袋的治疗后,曲率的增加得到控制,视力得以稳定.结论 LASIK术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的曲率,其变化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数的高低相关,术后角膜曲率的增高与屈光回退一致,因此可采取干预手段阻止曲率的增长以减少屈光回退量.
作者:刘永琰;周琼;张莉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例,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采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VT-O)技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 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2 d;术后平均住院3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排尿费力,行尿道扩张后重新留置尿管,5 d后拔尿管,排尿通畅.结论 TVT-O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无需膀胱镜检查,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习海波;崔苏萍;王共先;孙庭;朱遵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救和护理经验,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320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13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68.2%.结论 对于多发伤的抢救应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要遵循边抢边诊边治原则,护士应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进行急救护理.
作者:戴德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机对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CT机对胸部进行检查,以寻找其咯血原因,明确诊断.结果 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临床诊断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结论 CT检查安全可靠,可作为原因不明咯血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伍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0月137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院内肺部感染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糖尿病、创伤为主,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的时间和速率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结论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易引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易产生耐药,死亡率高.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应辅助营养、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刘健;栾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白癜风102例随机分为局部PUVA治疗组和0.1%甲氧沙林液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3%,总有效率88.4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PUVA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红;刘守岗;胡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62例和健康成人30例进行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高血压病组为119.5±36.2 mu/L,健康对照组78.8±233 mu/L,P<0.01;餐后2 h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组为8.25±1.40 mmo1/L,健康对照组为6.3±0.4 mmol/L,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餐后2 h的血糖较健康对照组高,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文金莲;刘友清;梅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CT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病例22例,以CT扫描结合体表栅栏的方法确定体表穿刺点,利用弹簧切割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诊断为恶性肿瘤17例,其中6例与外院手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良性病变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针对肺外周占位性病变的方便有效微创的诊断方法.
作者:程一锋;周月明;严绍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4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其中尿道结石22例,膀胱结石56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62例,中段168例,下段158例,石街8例.结果 本组484例患者中,464例一次碎石成功,总成功率为97.89%,碎石总排净率为99.9%.术后B超显示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或消失,静脉肾盂造影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泉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捏脊,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60例中,显效42例,占70%;好转14例,占2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程书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需行鼻内镜手术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静吸复合麻醉,不进行控制性降压;B组用硝酸甘油与瑞芬太尼静脉泵入进行控制性降压,使MBP维持在50~70 mmHg.观察手术时间、失血量、尿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B组降压效果稳定,易于控制且安全可靠.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钟声宏;毛振北;沈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表达情况与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83例总T淋巴细胞(CD3+)阳性的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型CD4+、CD8+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有以下特点:(1)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CD4+、CD8+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肝内CD4+表达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随肝脏病变损伤加重,CD4+增多(P<0.05).(3)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内CD8+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 提示CD8+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
作者:尹燕耀;肖影群;余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多重耐药菌株之一,如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很高,严重影响了感染的控制,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笔者将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67例肺炎克雷伯氏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小美;郭有能;肖黎莉;李海红;陈敏;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分别用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和传统的平衡液(对照组)复苏,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与观察.结果 治疗组输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后5~10 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2 min.对照组在输入平衡液后15~20 min血压渐回升,60 min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作电解质钾、钠、氯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钾无明显改变,钠、氯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产生作用的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少、安全性大等优点.
作者:付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CSⅡ)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CⅦ)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平均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监测的数值,两组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但CSⅡ组优于CⅦ组(P<0.05),而且CSⅡ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CⅦ组(P<0.01),CSⅡ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达到靶血糖值控制时间较CⅦ组显著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与CⅦ组相比,低血糖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治疗相比,其降血糖的效果更佳,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尿酮阴转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是目前抢救治疗DKA与DK较好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海波;郑海飞;曹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小胎龄身材矮小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身高生长速率及骨龄变化及成年身高预测,以了解GH对SGA在促进生长的同时对骨龄及成年身高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SGA 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8.2±3.4岁,用rhGH 0.15Iu/(kg.d)治疗,疗程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观察生长指标变化(身高、生长速度、身高年龄、骨龄)及进行骨龄评价和成年身高预测.结果 多数患儿用药后食欲有所增加,睡眠状况良好,身高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以治疗前半年增长快,同时骨龄增长也快,P<0.01,但△HA/△BA的比值均<1,身高增长与骨龄增长呈平衡, 为1:1比例.用药治疗后预测成年身高也有增加,能改善终身高.结论 SGA儿用rhGH在促进身高增长同时促进骨龄增长,两者呈平行线关系,GH治疗对SGA儿身高及骨龄增长呈正性影响,实现生长与成熟的平衡,并能改善成年终身高.
作者:杨玉;杨利;谢理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