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芳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26例行伽玛刀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CT定位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通过伽玛刀治疗前后的相关护理,大部分患者能较顺利地完成伽玛刀治疗.结论加强伽玛刀治疗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会玲;朱海萍;杨水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热灌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腹腔化疗组)28例在常规全身化疗基础上辅加腹腔热灌注治疗;B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全身化疗.结果A组RR率(64.3%)高于B组(3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晚期胃癌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消除腹腔游离癌细胞及残存微小癌灶,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俊;杨小敏;刘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立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sm)中促甲状腺素(TSH)的诊断切值及召回参考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DELFIA),将随访的469例小儿的TSH连续变量,设定成不同的临界值,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确定佳临界值及评价试验的准确性.结果新生儿筛查CH的TSH佳临界值为20mu/L,其敏感度为93.15%,特异度为89.14%,阳性预测值为61.3%,阴性预测值为95.65%,实验准确性为89.77%,阳性拟然比为8.58,召回复查率为1.45‰.次佳临界值为TSH为15mu/L,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56%,阳性预测值为48.7%,阴性预测值为100%,实验准确性为83.58%,阳性拟然比为5.14,召回复查率为2.0‰;百分位数法制定正常参考值TSH水平99%可信限在8.25mu/L以下,召回复查率为9.97‰;AUC为0.98.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新生儿筛查CH的TSH诊断切值为20mu/L,召回参考值为15mu/L,新生儿的TSH正常范围是≤8.25mu/L.
作者:杨蓉;黄志华;徐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30例)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作者:伍英;曾立;王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距肿瘤0.5~1.0cm处剪开主动脉外膜,并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已累及主动脉壁的食管癌.结果1993年12月~2004年3月,共有8例累及主动脉壁的食管癌采用本项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7例结扎切除受累的胸导管.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食管鳞癌7例,腺癌1例,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均证实肿瘤没有穿透主动脉外膜.结论主动脉外膜对食管癌的侵入性生长具有很强的阻挡限制能力,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切除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是可行的,手术相对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匡裕康;曾来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社会发展竞争的年代,工作压力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工作压力指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手术室由于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易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作者:石亚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肝素化布-加综合征根治术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4月~2004年8月采用非体外循环,肝素化对4例布-加综合征病人施行了根治术.在肝素化前提下,完成了下腔静脉远端球囊阻断,可控制性放血,负压吸引血液回收,经右心房插管血液回输等手术关键环节.结果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简化了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手术程序,保证了手术效果.
作者:刘晓明;王勤;吴起才;万于华;饶华庚;刘季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暑患者血清中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症状将71例中暑患者分为轻、重2组,比较血清中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T)、淀粉酶(Amy)的酶值及其变化,以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血清酶值随症状加重而升高,轻度组血清中5种酶的峰值明显低于重度组,酶值变化及其异常持续时间与重度组有明显区别.结论动态观察血清中酶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中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黄小强;陈自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OSAHs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2例,好转24例,改善4例.结论等离子消融治疗OSAHs有以下优点:效果好,痛苦少,时间短,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曹茂良;张天宇;张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采用淋巴结和皮肤结节穿刺液、血液、骨髓液等涂片和双相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尽快找到诊断依据.结果采用上述标本涂片和培养或病理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体--马尔尼菲青霉具有很强的特征性.但病理学检查特别要注意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区别.结论病原学仍然是目前诊断此病的金标准.此外,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作者:廖晚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旦患者诊断为低血糖昏迷即给予静脉补充50%葡萄糖或10%葡萄糖液及静脉维持补充葡萄糖液是有效的,尤其由磺脲类降糖药引起的患者.
作者:周宝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莲花县狂犬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对1999~2003年县卫生防疫站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动物咬伤情况和11例狂犬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狂犬病发病率随犬伤人数增加而上升:农民和学生是狂犬病的高发人群;病例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4.5:1;10例病例未接种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1例未完成全程免疫即发病:潜伏期在1~2个月间者占54.5%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分布.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急,死亡率高,临床上极为少见,易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
作者:邱怀香;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隙吗啡术后瘙痒的缓解效应.方法在所有的产妇中使用0.5%布比卡因3ml蛛网膜下隙阻滞后进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局麻药中加入0.3mg吗啡进行术后镇痛.在新生儿分娩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人口服氯诺昔康200mg,对照组病人口服安慰剂,两组在术后30min,2h,4h,8h和24h进行镇痛和瘙痒评分.结果两组病人之间的一般特点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各个时间点的术后镇痛效果(P<0.05)和瘙痒的缓解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的不足和产妇术后的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可以解释以上现象.
作者:吴春晓;周国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距骨颈骨折脱位的分型与手术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总结老年距骨颈骨折脱位12例,根据Gillgust分型,Ⅰ型5例,采取复位内固定术:Ⅱ型7例,行复位内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术:Ⅲ型0例.结果根据Kenwriht四级分类法,手术结果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结论老年距骨颈骨折脱位如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鹏;王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位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危重病人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行盆腔、肛门、会阴部、疝气及下肢等手术高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A组(脊麻组)35例,B组(硬膜外组)40例.采用术中监测SBP、DBP、HR、SPO2以及心电图变化观察两种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呼吸功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组麻醉穿刺时间、诱导时间、诱导后使用升压药比例数、麻醉效果、并发症等评价临床麻醉效果.结果(1)A组诱导后SBP、DBP有明显下降(P<0.05),B组轻度下降(P>0.05);HR无显著变化(P>0.05);SPO2A组无差异(P>0.05),B组呈下降趋势(P<0.05).(2)A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B组,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诱导时间A组明显快于B组(P<0.01);诱导后使用升压药比例数两组无差异(P>0.05);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低位腰麻对高龄危重病人实施盆腔、肛门、会阴部、疝气等手术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确实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雷恩骏;文婷;喻剑萍;赵为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的治疗和效果.方法对近年收治的50例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行泛影葡胺加液体石蜡经胃管注入治疗.结果除4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处,46例经上述治疗痊愈,总有效率92%.结论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胶加液体石蜡治疗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安全有效.
作者:盛永智;邱兰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痫易发因素,发作特点.方法我院1994~2003年其间发生37例剖宫产术后子痫,就其一般情况、产检、临床表现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迅速恢复正常,按期出院;5例症状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子痫大多数可以预防,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袁树华;丁思萍;李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静脉输注和患者按需自控给药行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胸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无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病史.术后采用一次性使用微量镇痛泵,行静脉持续输注和患者按需自控镇痛(CBI+FCA)72h.结果术后镇痛满意者113例,占全部病例的95%,少部分患者存在嗜睡、咽部分泌物多、头晕、呕吐及需导尿等副作用,但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法可作为手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之一.
作者:琚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笑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宫内孕40~67d的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选择同期类似的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行人工流产前给予笑气吸入,对照组常规人工流产.并记录各种观察数据.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镇痛效果(P<0.01),人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颈口较松弛(P<0.05),无明显副反应.结论笑气用于人工流产可明显减少疼痛等副反应,使手术时间缩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人工流产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