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程应樟;程开诚;徐金汤;罗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并发症,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心脏起搏器治疗, 三束支传导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防治并发症, 临床资料, 治疗技术, 双房起搏, 三腔起搏, 经验教训, 发生机理, 处理办法, 病因诊断, 统计, 收集
摘要:心脏起搏器治疗已挽救了成千上百万人的生命,并已成为临床熟练的治疗技术,但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现分析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经验教训以及处理办法.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75年~2000年6月间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资料,共500例,男327例,女173例,年龄17~90岁.其中首次植入者472例(944%),更换28例(5.6%),病因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67例,二度AVB57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248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植入起搏器类型:VVI345例,AAI98例,AAIR2例,VDD7例,DDD42例,DDDR1例,双房起搏3例,三腔起搏2例.以1990年为界统计,前15a植入136例,后10a植入364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应用初探

    晚期恶性肿瘤伴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常常使患者难于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的化疗、放疗和镇痛剂的应用,可以缓解部分疼痛,但作用有限.70年代以来,89SrCl2在国外广泛用于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疼痛的缓解更广泛而持久.国内于1997年批准进口89SrCl2的临床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我们对4例骨转移肿瘤患者89SrCl2的临床应用的情况作一总结,并就其可能的治疗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4例骨转移肿瘤的原发癌均经病理诊断确诊.骨转移影像诊断(CT、MRI、X线及核素骨显像)确诊.其中男性2例(肝癌、前列腺癌各1例),女性2例(均为乳腺癌);平均年龄64.25岁(45~82岁).所知的原发病病程为3月至9a,经89SrCl2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月至1a.治疗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液学检查:WBC>3.5×109/L,PLT>60×109/L

    作者:刘精东;罗新明;王伟科;包国萍;孟翠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肾上腺包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理想的肾上腺移植法.方法将同种异体肾上腺包膜种植于转移至腹部皮下的大网膜上,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种植物的组织学变化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移植后血浆皮质醇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检验发现移植物未能成活.结论将已种植肾上腺包膜的大网膜转移至腹部皮下,便于观察移植的肾上腺生长情况;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免疫排斥,致使移植物不能成活.

    作者:夏维木;徐玉生;姜秀芳;童涕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常见综合症之一,治疗CHF的药物甚多,但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足.我们以参麦注射液治疗CHF,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将62例CHF患者(病因:冠心病、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按NYHA标准分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年龄(23~68岁),平均45.6岁;对照组30例,年龄(22~66岁),平均43.5岁.两组疗程均为14d.(见表1)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地高辛0.25mg/d,10%葡萄糖250ml,参麦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服地高辛0.25mg/d,10%葡萄糖250ml,维生素C3g,静脉滴注,1次/d.其它治疗两组均相同,疗程均为14d.1.3 疗效判定:用药后至结束,心功能改善2级者为显效;改善1级者为有效;症状未改善者为无效,出现下列情况之二者考虑为洋地黄中毒:(1)恶心、呕吐;(2)出现频发、多发、多型性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聂增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压与心血管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细胞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结构和功能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心血管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发现,心血管细胞凋亡是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细胞学基础.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失衡使血管失去正常的结构,引起血管重构,加重高血压的病理状态;内皮细胞凋亡增加血液的致凝性,启动或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心肌细胞的凋亡,可导致心室肌细胞数目减少,促进高血压心脏心衰的发生.因此,研究高血压时细胞的凋亡,对阐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心血管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赖珩莉;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回盲部蕈状管造瘘肠腔内给药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肠道准备是确保结肠手术吻合愈合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性病变,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因此是否行一期切除吻合意见不一.文献报道所采取的方法基本是结肠灌洗,为急性左半结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找到了一种方法,但仍有吻合口漏发生.术者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同时行回盲部蕈状管造瘘、肠腔内给药,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996~1999年共收治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病例7人,其中左半结肠癌致急性梗阻5例,乙状结肠扭转伴肠坏死2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54~74)岁,起病2~5d入院.入院后经X线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提示大肠梗阻.全部病历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同时回盲部蕈状管造瘘,肠腔内给药,结果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吻合口漏.

    作者:李学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兔烧伤休克延期复苏微循环研究

    目的研究兔烧伤休克延期复苏的时间界限及复苏补液和用药的较好方法.方法实验一:6组大白兔,每组6只,全麻后致伤40%Ⅲ度.分别以致伤后0.5h,1h,1.5h,2h,2.5h,3h开始复苏.实验二:4组大白兔,每组7只.均以致伤后2.5h开始输液.液体性质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B组:生理盐水+全血;C组:生理盐水+山莨菪碱;D组:生理盐水+全血+山莨菪碱.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测定毛细血管口径(CVD)、血流速度(BFV)及血流量(BFR).结果 (1)前三组动物之间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后三组之间各项观测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二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A组各项指标同实验一;C组MAP、HR值同A组比差别无显著性.B、D二组在补液后5h已同正常值无差别(P>0.05).BFV、BFR指标中,C组有一过性短暂上升,B、D组二组于6h后上升致与A、C二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兔烧伤休克大致2h为延期复苏.在抗休克治疗中,胶体的补充是必须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此效果不明显.

    作者:范锟铻;李国辉;杨鸿明;郭光华;李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介入经鼻空肠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外瘘与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通常我们经鼻向上消化道置管只能放入胃腔,欲放入十二指肠则需用特制的十二指肠管且成功率不高,如遇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瘘等情况,欲向上消化道放置营养管则必须开腹手术才能完成.应用介入技术经鼻向空肠置管,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上消化道瘘及恶性梗阻病人鼻饲,取代深静脉营养或空肠造瘘术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11例,女3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2岁.十二指肠外瘘2例,胃外瘘1例,胃十二指肠吻合瘘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5例,胃癌幽门梗阻3例.1.2 方法:置管操作除2例恶性幽门梗阻与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在DSA机下进行外,其余病例均在胃肠X线机透视下完成.置管方法:体外将超长泥鳅导丝(0.038~260)插入硅胶胃管,胃管经鼻插向胃腔,反复提插导丝使其尖端自胃管尖端侧孔滑出胃管,保留导丝退出胃管.顺导丝向胃腔内引入6F~Cobra导管,透视下导管导丝配合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超越十二指肠空肠曲进入空肠15cm.

    作者:彭贵祖;万仁华;张永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50例分析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且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1991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脑转移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8岁.脑转移的诊断根据CT和/或MRI.有神经精神症状者72.0%(36/50),有头痛者68.0%(34/50).脑转移单发灶46.0%(23/50),多发灶54.0%(27/50).肺癌病理类型:鳞癌26.0%(13/50),腺癌26.0(13/50),小细胞癌8.0%(4/50),未分类40.0%(20/50).脑转移早于肺部原发灶诊断30.0%(15/50),后于诊断52.0%(26/50),后者相隔的中位时间为7.5个月(1~44个月).脑转移与肺原灶同时发现18.0%(9/50).

    作者:万桂芬;徐建华;吴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颈椎结核并不全瘫痪患者在效抗结核治疗下,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的神经症状均完全改善.病变椎板及植骨在融合,无复发表现.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颈椎结核手术患者,增加植骨块及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提高病灶及植骨块的融合率等.利于病灶恢复,证实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廖琦;陈伟;高廖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人先天性胸腹裂孔疝1 0例的诊治分析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又称Bochdalek孔疝,是先天性膈疝的一种.病人多在婴幼儿期即有症状,有少数病人至成年后始出现症状而来诊治.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成人先天性胸腹裂孔疝1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人男6例,女4例,年龄17~25岁,平均20.6岁.病变在右侧2例,在左侧8例.疝内容物右侧的为肝脏,左侧的为脾、肾及部分结肠者5例,为部分胃、脾、部分结肠及空肠者3例.伴有左肺发育不全者5例,伴有肺外型隔离肺者1例,伴有腹腔脏器转位不全者1例.1.2 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5例,胸闷2例,气紧1例,上腹疼痛伴呕吐2例.主要的阳性体征为上腹不适、胸闷、气紧等.

    作者:钟丰文;吉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一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来源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属结外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包括低恶性B细胞淋巴瘤、伴或不伴低恶性成分的高恶性B细胞淋巴瘤[1].国内近年关于MALT的报告日益增多.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手术或内窥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证实MALT共7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吕农华;王崇文;曾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

    由于颅底位置深在,周围的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致使许多眼眶、鼻腔、鼻咽、鼻窦和翼腭窝及颞下窝的肿瘤累及到颅底时,手术治疗颇为困难.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CT和MRI检查及许多新设计的手术入路相继应用于临床,对累及到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已成为可能.从1989年至1997年,我科采用几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了侵及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和囊肿8例,经随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泰胃美、思密达与纳洛酮联合用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因饮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在临床上很常见,常导致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重者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脑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易导致死亡.我院急诊科对收治的13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泰胃美、思密达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将132例急诊来我院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急性酒精中毒诊断和临床分期标准,分为轻度中毒(兴奋、共济失调期)88例,重度中毒(昏睡昏迷期)44例.其中男93例,女39例,年龄小的15岁,大的50岁,平均年龄为29岁.并发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呼吸表浅且极度困难2例.

    作者:华鸿;凌华;谢建军;余永琴;王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分析

    为了更好地防治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89年9月至1999年12月所作的13例18眼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13例18眼糖尿病患者中,男8例12眼,女5例6眼;年龄54至74岁,平均61.2岁;其中伴有高血压5例8眼,冠心病2例4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02不等.按手术医生、人工晶体品牌、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同期非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例18眼作对照组,其中男8例9眼,女9例9眼;年龄51至81岁,平均68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08不等.1.2 术前糖尿病情况:糖尿病病程1月至10余a.

    作者:彭菊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癌腹壁转移术后腹膜、筋膜缺损双层修补成功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47岁,因腹壁肿物伴腹痛1a,于2000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5月发现下腹手术疤痕处有3.0cm肿物,无不适,未作任何处理,近7月来肿物渐渐增大,伴有持续性隐痛,经抗炎治疗无缓解.患者于1998年9月因腹胀、排尿困难在外院行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癌.G2P2.入院检查:身高1.55m、体重40kg,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脐下1cm至耻骨联合处腹壁有10×8×7cm质硬、固定肿物,其表面皮肤菲薄近破损,不潮红,触痛明显;双腹股沟分别触及3.0cm及3.5cm肿大淋巴结各1个.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如孕7周大小、质硬、活动差;左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手术切口下方探及9.5×5.4cm实性低回声团,边缘不规则;腹壁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腺癌细胞.于2000年7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壁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腹壁筋膜、腹直肌及腹膜分别缺损12×8cm,子宫体增大10×8×6cm呈黄白色硬节样,表面不平;膀胱顶部有2处分别为2.0~2.5cm直径黄白色硬节,并与腹壁肿物近耻骨处紧连.

    作者:张爱娜;马莹;徐淑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床Ⅱ期子宫内膜癌35例分析

    由于Ⅱ期子宫内膜癌生存率明显低于Ⅰ期,对Ⅱ期癌手术均取广泛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2],手术分期法将Ⅱ期癌定义为Ⅱa、Ⅱb两亚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35例临床Ⅱ期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探讨宫颈间质浸润的不良预后,适当缩小Ⅱa期患者手术范围及术前提高子宫颈浸润诊断符合率的可能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大68岁,小38岁,平均53.71岁.病理类型分泌腺癌25例(其中1级4例,2级12例,3级9例)、透明细胞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浆液乳头状腺癌1例、腺鳞混合型癌3例.术后颈管病理情况:颈管无癌浸7例,累及子宫颈管内膜腺体17例,浸及子宫颈管间质11例.

    作者:郭华伦;李诚信;邓克华;罗兵;李汉萍;丘仑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子宫、右侧子宫妊娠扭转切除术后左侧子宫妊娠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G1P0,停经19周,下腹突然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30min于1998年5月2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97年12月20日,停经3个月时,B超检查提示双子宫右侧子宫妊娠.入院查体:T36.5℃BP8/6kPa,急性痛苦面容,腹部隆起,宫底平脐,有明显压痛,未闻及胎心音,血Hb103g/L.拟诊:妊娠子宫扭转,破裂?决定剖腹探查,探查发现腹腔内少量积血,双子宫、双阴道,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及卵巢,妊娠子宫为右侧子宫,表面青紫、质软、无破裂口,颈管细长,顺时针方向扭转360°,右侧卵巢充血,左侧子宫约3×4×5cm大小,输卵管正常,行妊娠子宫次全切除术.术毕剖开宫体,见一死女婴和完整胎盘,宫腔无破裂口,术后7d拆线出院.术后随访,5个月来经,月经正常,于1999年8月8日出现停经,后确定为妊娠,妊娠期间无不适,于2000年5月9日因臀先露珍贵儿剖宫产一活女婴,重3500g,Apgar评分10分,术后情况良好,第9d痊愈出院.

    作者:任银珠;黄欣;曾令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形、美容就诊者心理特征分类及应对

    整形、美容就诊者心态不同,就诊目的和要求也会各异[1,2],因此,不仅要重视其本身疾病或缺陷,而且应认真分析,评估其就诊时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症或禁忌症,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与融洽医患关系,达成共识或趋向统一.有鉴于此,现就一些常见的整形、美容就诊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1 明确型(就诊者心理健康水平正常,就诊目的清晰、正确,自我认识明确)此类就诊者占大多数.他们的特点是均有明确、具体的疾患(畸形)或美容要求.与医师的交谈中皆可提出合情合理的治疗要求.在医师告知手术可能出现风险时能谨慎、合理地对待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自我认识能力正常,就诊心理状态正常.此类就诊者易于和医师达到统一的认识.所以医师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技术、能力、条件、治疗手段为其提供服务.

    作者:曾瑞;章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

    目的探讨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5例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结果二尖瓣瓣口面积由0.73±0.23cm2增至1.48±0.16cm2(P<0.01),心功能由(2.81±0.12)级改善至(1.31±0.21)级(R<0.01).结论对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延庆;程晓曙;吴清华;程应樟;程开诚;李菊香;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好,三维固定可靠等优点,9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但由于技术要求高,需术中严格X线监测,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受到限制.我科自1998年起,从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引进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1岁,第12胸椎至第3腰椎骨折8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者5例),第4、5腰椎滑脱各1例.手术中使用顺椎弓根中央进钉技术进螺钉36枚,内固定系统Dick6例、steffee2例、RF2例.术后X线证实36枚螺钉进钉位置准确,脊柱固定良好.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内固定可靠,无再错位.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俯卧位,胸前、双髂嵴垫枕,腹部悬空.根据体表标记初步定位,以伤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长约12~14cm,紧贴脊突、椎板作骨膜下剥离,注意受伤椎板及椎管的再损伤,显露并检查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小关节突、横突损伤情况,确定双侧第12肋,推算受伤椎体及进钉椎体.

    作者:李荣来;江进海;王海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