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50例分析

万桂芬;徐建华;吴新生

关键词:放射治疗, 肺癌脑转移, 诊断, 神经精神症状, 材料和方法, 治疗效果, 治疗手段, 治疗失败, 预后因素, 延长生命, 小细胞癌, 年龄, 临床资料, 常见原因, 病理类型, 原发灶, 未分类, 腺癌, 头痛, 鳞癌
摘要: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且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1991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脑转移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8岁.脑转移的诊断根据CT和/或MRI.有神经精神症状者72.0%(36/50),有头痛者68.0%(34/50).脑转移单发灶46.0%(23/50),多发灶54.0%(27/50).肺癌病理类型:鳞癌26.0%(13/50),腺癌26.0(13/50),小细胞癌8.0%(4/50),未分类40.0%(20/50).脑转移早于肺部原发灶诊断30.0%(15/50),后于诊断52.0%(26/50),后者相隔的中位时间为7.5个月(1~44个月).脑转移与肺原灶同时发现18.0%(9/50).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体会

    1992年3月至1999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26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5岁.交通事故20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就诊时间伤后1214h.损伤类型:外翻型18例,内翻型4例,外翻垂直压缩型3例,外旋型1例.1.2 手术方法:大部分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伤口污染较重,入院后立即给予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对骨折脱位均暂不复位.术前尽早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一般用菌必治1g静脉注射,行急诊清创手术,麻醉后反复用清水→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清创,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同时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皮肤和软组织,以便覆盖骨断端.有脱位者予以复位,首先沿原伤口,必要时延长切口,显露内踝骨断端,清除断面瘀血及嵌入的软组织,让骨折复位并用巾钳暂时固定,再以外踝骨折处为中心,沿腓骨表面切开6~8cm长切口,从腓骨长短肌前缘进入达腓骨,整复外踝骨折,活动踝关节如无异常,先固定内踝,从内踝尖向后上方钻孔,拧入普通螺钉或松质骨拉力螺钉一枚固定.

    作者:余坤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心脏起搏器治疗已挽救了成千上百万人的生命,并已成为临床熟练的治疗技术,但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现分析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经验教训以及处理办法.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75年~2000年6月间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资料,共500例,男327例,女173例,年龄17~90岁.其中首次植入者472例(944%),更换28例(5.6%),病因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67例,二度AVB57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248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植入起搏器类型:VVI345例,AAI98例,AAIR2例,VDD7例,DDD42例,DDDR1例,双房起搏3例,三腔起搏2例.以1990年为界统计,前15a植入136例,后10a植入364例.

    作者: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程应樟;程开诚;徐金汤;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一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来源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属结外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包括低恶性B细胞淋巴瘤、伴或不伴低恶性成分的高恶性B细胞淋巴瘤[1].国内近年关于MALT的报告日益增多.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手术或内窥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证实MALT共7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吕农华;王崇文;曾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50例分析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且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1991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脑转移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8岁.脑转移的诊断根据CT和/或MRI.有神经精神症状者72.0%(36/50),有头痛者68.0%(34/50).脑转移单发灶46.0%(23/50),多发灶54.0%(27/50).肺癌病理类型:鳞癌26.0%(13/50),腺癌26.0(13/50),小细胞癌8.0%(4/50),未分类40.0%(20/50).脑转移早于肺部原发灶诊断30.0%(15/50),后于诊断52.0%(26/50),后者相隔的中位时间为7.5个月(1~44个月).脑转移与肺原灶同时发现18.0%(9/50).

    作者:万桂芬;徐建华;吴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利用胃肠机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业已成为成熟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我院于2000年6月至8月利用胃肠机透视条件初步应用RFCA治疗7例SVT患者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接受RFCA治疗SVT患者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4.9岁).SVT病史9~50a(平均23.5a).全部患者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未见异常.发作时心电图示:SVT,心率188~214次/min.临床诊断:SVT.1例伴有高血压病Ⅰ级.1.2 方法 1.2.1 设备与器材:500mA日本岛津胃肠X光机,北京杰日欧公司产GEP-16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及WSI-Ⅱ型500KHz射频消融治疗仪.心内膜标测电极导管及标测消融导管分别产自美国DIAG公司及CORDIS公司.此外尚须备好除颤仪等急救器材.

    作者:徐江祥;李起栋;王健;曹原;周海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脏术后搏循环骤停15例救治经验

    心搏循环骤停是心脏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决定患者的生命和预后.我们将15例心搏循环骤停的救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993年11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施行各类心脏手术1200例,术后发生心搏循环骤停15例21人次(有2例各发生2次,另2例各发生3次),占1.25%.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1例为4岁小儿,其余均为18岁以上成人.手术类型:瓣膜替换术1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发生时间:术后48h以内14人次,48h以外7人次.诱因:1例小儿为静推头孢霉素过敏,1例机械瓣故障,2例缺氧,6例心律失常,5例诱因不详.

    作者:汪朝阳;邵国丰;沈韦羽;张志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

    由于颅底位置深在,周围的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致使许多眼眶、鼻腔、鼻咽、鼻窦和翼腭窝及颞下窝的肿瘤累及到颅底时,手术治疗颇为困难.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CT和MRI检查及许多新设计的手术入路相继应用于临床,对累及到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已成为可能.从1989年至1997年,我科采用几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了侵及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和囊肿8例,经随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m23-H1与胃癌的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分析nm23-H1(简称nm2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3-H1的表达.结果 45.6%(21/46)的胃癌nm23-H1表达下降.nm23-H1的阳性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另外54.5%的分化型胃癌nm23-H1表达高于其淋巴结转移癌,而在低分化型胃癌中有53.8%.结论 nm2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晖;范跃祖;胡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床Ⅱ期子宫内膜癌35例分析

    由于Ⅱ期子宫内膜癌生存率明显低于Ⅰ期,对Ⅱ期癌手术均取广泛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2],手术分期法将Ⅱ期癌定义为Ⅱa、Ⅱb两亚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35例临床Ⅱ期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探讨宫颈间质浸润的不良预后,适当缩小Ⅱa期患者手术范围及术前提高子宫颈浸润诊断符合率的可能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大68岁,小38岁,平均53.71岁.病理类型分泌腺癌25例(其中1级4例,2级12例,3级9例)、透明细胞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浆液乳头状腺癌1例、腺鳞混合型癌3例.术后颈管病理情况:颈管无癌浸7例,累及子宫颈管内膜腺体17例,浸及子宫颈管间质11例.

    作者:郭华伦;李诚信;邓克华;罗兵;李汉萍;丘仑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当其发生丢失或突变时可使细胞无限地生长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乳腺癌中的p53蛋白进行检测,来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60例乳腺癌组织为我院1995~1999年乳腺科手术切除标本.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9岁.上述材料均以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腊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作者:吴耀华;刘冬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恶 性苗勒管混合瘤2例报告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少见.现将我院诊治并有随访资料的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69岁,绝经19a,反复阴道流血3个月,间断性呈暗红色,偶感下腹隐痛.1991年5月15日就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收住院.患者12岁初潮,27岁结婚,G4、P4均为足月顺产,既往月经规律.入院体检:T36.6℃,P72次/min,BP15/10kPa,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7×6×5cm,表面光滑活动,质中,双附件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子宫6.8×5.9×4.8cm,宫腔内可见2.9×2.7cm强回声光团.临床诊断:子宫肉瘤?于1991年5月22日行全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7.5×6.2×5.4cm,宫腔前壁正中有一1.5×1.5×2.5cm淡红色鱼肉样组织.宫颈及双附件未发现异常.病理报告为子宫癌肉瘤,浸润浅肌层,肉瘤成份以圆形细胞为主,瘤灶较局限,宫颈和卵巢未见癌浸润.术后未补充其他治疗.随诊至1994年5月因本病肺转移死亡.

    作者:杨新民;李诚信;钟传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风心病左房血栓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诊断风心病左房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MTEE观察22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TTE及MTEE的血栓检出率分别为14%及55%(P<0.01),MTEE能检出左房自发性超声显影(SEC)现象,而TTE则无法显示.结论 MTEE对左房血栓检出率极高,其应用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预防栓塞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燕娜;李泉水;李沿江;蔡建华;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李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分型方面,有极外侧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游离脱出型[2]等报告.我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属极外出型者21例,属游离突出型者29例.此两型统称为特殊类型腰椎间突出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中,大年龄者67岁,小者27岁;男30例,女20例,病程9个月~5a,39例有明确的腰外伤史.1.2 影像学检查:本组50例均作了CT扫描检查,6例作了MRI检查.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极外侧型21例(其中腰椎间孔内侧12例,腰椎间孔外侧9例);游离突出型29例(其中旁侧型23例,中央型6例).伴有椎管内病变者15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者其CT图像显示一侧椎间盘后缘异常突出,填充于侧隐窝,在椎间孔或孔外侧有条状或椭圆形的突出物,将神经根挤向内侧.游离突出型的CT图像显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突出物密度不均,呈不规则,有的呈锐角.

    作者:廖忠林;黄朝辉;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透明质酸钠在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医用透明质酸钠(Hyaluron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眼科、整形外科、骨科、胸外科和妇产科等的手术中.我们自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在25例鼓膜修补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并与常规对照组25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耳)是江西医学院二附院确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咽鼓管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患耳耳蜗功能极差或完全丧失者,糖尿病患者,耳绿脓杆菌感染及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50例(耳)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1~22a.术前电耳镜检查示鼓膜紧张部中央型大穿孔者32耳,鼓膜紧张部边缘型穿孔者18耳.术前电测听检查示气导平均值(频率为250~3000Hz)听力损失30~45db者38耳,听力损失46~55db者12耳,术前骨导平均值为15db,术前行患耳鼓膜贴补试验均提高10~20db.

    作者:徐红;叶彩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图像分析及应用

    目的采用图像分析仪探究前列腺癌(PCa)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PCa40例及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12例进行较为系统的细胞与体视、DNA、AgNORs以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的定量组化分析等研究.结果各功能模块对PCa的良恶性鉴别、病理诊断分级、临床分期及浸润转移等预后判断均具有应用价值.结论PCa生物学特性的图像分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病理实践开发专项模块的更具前景.

    作者:陈捷;熊礼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好,三维固定可靠等优点,9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但由于技术要求高,需术中严格X线监测,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受到限制.我科自1998年起,从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引进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1岁,第12胸椎至第3腰椎骨折8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者5例),第4、5腰椎滑脱各1例.手术中使用顺椎弓根中央进钉技术进螺钉36枚,内固定系统Dick6例、steffee2例、RF2例.术后X线证实36枚螺钉进钉位置准确,脊柱固定良好.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内固定可靠,无再错位.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俯卧位,胸前、双髂嵴垫枕,腹部悬空.根据体表标记初步定位,以伤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长约12~14cm,紧贴脊突、椎板作骨膜下剥离,注意受伤椎板及椎管的再损伤,显露并检查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小关节突、横突损伤情况,确定双侧第12肋,推算受伤椎体及进钉椎体.

    作者:李荣来;江进海;王海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下半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2例报告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下半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22例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岁.外伤性胸腰段脊椎骨折并截瘫17例(全瘫10例,不全瘫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2例.严重复合伤(多根肋骨骨折并血气胸,脾破裂,上下肢多处骨折)2例.产后大出血并DIC子宫切除加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后1例.褥疮面积大10cm×10cm,小5cm×4cm.褥疮发生时间3~20d,半均12d.1.2 臀大肌的应用解剖:臀大肌是臀部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臀大肌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臀上、下动脉.臀上、下动脉的分支均有相应的静脉伴行.臀下神经与臀下血管伴行,支配臀大肌运动.

    作者:鄢秋元;涂建国;胡建平;熊志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ipathy 简称CSM)主要是颈椎退行性变造成的脊髓前方受压引起的临床疾患.而颈椎前路的减压植骨融合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元月至2000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乃夫;赖光松;朱荣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手术致脾脏损伤1 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导致脾脏损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9年3月共遇到医源性脾损伤1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8~76岁.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癌根治术6例,全胃切除1例.1.2. 损伤情况:脾包膜撕裂伤6例,脾浅表实质裂伤2例,脾下极边缘型破裂1例,脾门周围撕裂2例,脾门处静脉破裂1例.1.3 手术方式:单纯用胶粘合、电凝止血2例,脾修补术6例,脾修补加脾动脉结扎1例,部分脾切除1例,脾修补失败再行脾切除1例,脾切除1例.2 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无再出血.1例并发膈下感染、左胸腔积液,治疗23d痊愈出院.

    作者:陈军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哮喘病儿童治疗中的心理干预

    从医学的整体来说,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有种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性、生存压力、环境条件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心理生理的中介机制,把先天素质与后天错误及环境中不良刺激结合起来,不只是对病人疾病的关注,而且更多地对于患病的病人及有关成员的关注,从而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1 社会心理因素对哮喘病形成的影响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使如此,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1 应激作用:在症状发作前常有重大家庭生活事情,患儿情绪上的改变常能导致哮喘的发作,如受某些挫折而哭吵,或焦虑情绪等,这种情绪变化,通过突然的深呼吸,刺激肺部的感受器,反射地引起支气管痉挛,或由于过度换气使CO2分压降低,导致支气管痉挛,亦可能是改变丘脑下部的功能,使副交感神经冲动超过交感神经冲动,从而使哮喘病发作.1.2 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的个性与哮喘病关系密切,患儿以躯体不适的主诉多为特点,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易激动、发怒,脾气倔强.

    作者:朱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