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应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评价首次Q波心肌梗死后冠脉狭窄

关键词:应用,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评价, 心肌, 梗死后
摘要: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撤机前浅快呼吸指数作为呼吸机撤离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两年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引起呼衰的不同病因分为COPD、ARDS、术后及其他4组.比较常规撤机指标.RR、VT、VE及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所有指标都是在BIPAP及CPAP方式下测定的.结果:除术后组20例全部撤机成功外,其他3组中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的RVR分别为,COPD组[(58±23)次/(min@L)vs(80±25)次/(min@L),P<0.05],ARDS组[(64±19)次/(min@L)vs(84±16)次/(min@L),P<0.05]、其他组[(60±21)次/(min@L)vs(88±21)次/(min@L),P<0.05].按照机械通气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7天、>7天及撤机失败组,RVR分别为(56±20)次/(min@L)、(67±17)次/(min@L)和(78±23)次/(min@L),P<0.05.以RVR≤105次/(min@L)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2%和37%.结论:RVR对预测撤机的后果好于常规撤机指标,如RR、VT、VE,对撤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新飚;秦英智;张纳新;展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在脑梗死发病中的相关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8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病组的血浆ox-LDL、Ang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病组之间血浆ox-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AngⅡ水平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ox-LDL水平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476 5,P<0.01).结论: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彤宇;张彦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弥漫性颅脑损伤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及表达,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并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6、12、24、48 h组,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脑组织;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NADPH-d组织化学法显示,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伤后6 h多,以后逐渐减少,伤后24、48 h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A1、CA3区和齿状回(DG),伤后24、48 h组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可引起海马各区NOS的变化,该变化可能是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机制之一.

    作者:高扬;马景鑑;李积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观察

    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Durogesic)为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剂.其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有效、无创而且无需特殊设备,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刘玲;穆怀焕;李锦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近年来,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因而对于MP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倍加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怡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Dieulafoy病临床诊治分析

    Dieulafoy病(迪厄拉富瓦病变)[1]是一少见的由于消化道黏膜下层恒径小动脉发育不良,浅表小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因反复发作消化道出血就诊,其临床表现酷似消化性溃疡等病变,故临床上容易误诊.199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Dieulafoy病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楠;周建飞;朱超慧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人工神经网络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有上升趋势.

    作者:赵炳让;胡北来;秦勤;郑刚;屈大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微生态制剂灌肠疗法疗效观察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多发病,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书红;宋华;刘凤霖;赵煜;刘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高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手术(尤其是开胸手术)治疗一直被临床列为高风险手术,但究竟其呼吸功能损害到何种程度不宜手术,至今尚无一致的定论.笔者总结我院82例伴有COPD病人剖胸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马宝璋;马景良;张问梁;丁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对妇科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方法: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57例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及18例正常献血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结果:(1)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NK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为妇科肿瘤的免疫监视指标.(2)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具有简便、敏感、快速、安全等优点.

    作者:随笑琳;糜若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早期应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评价首次Q波心肌梗死后冠脉狭窄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抗磷脂抗体性流产妇女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初探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因患者血液中含有抗磷脂抗体(APL)所致.妊娠合并APS的妇女反复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达90%以上[1].

    作者:唐志明;赵艳津;朱楣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妇科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妇科手术后并发DVT11例分析报道如下,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加以讨论.

    作者:米淑玲;尹利荣;郭素杰;王宇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在诊断Graves病中的应用价值

    Graves病(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突眼性甲状腺肿[1~3].临床表现不只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

    作者:鹿高林;刘轩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七种试剂盒检测α-淀粉酶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人血清α-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其测定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指标,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种检测方法,但测定结果不是很统一,因此有必要建立α-淀粉酶参考方法.

    作者:张连祥;刘晨梅;蔡忠;王兆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居于首位,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单纯脾破裂的死亡率约为10%,若为多发伤,死亡率达15%~25%[1].

    作者:张遇;陆斌;赵卫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lzheimer病的MRI定量研究

    目的:寻找可预测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神经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0名A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MRI测量,包括:两侧海马结构、杏仁核、内嗅皮层.所得数值经部分颅内体积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患者上述脑实质结构均明显萎缩,有效判别指标依次为:内嗅皮层、海马结构、杏仁核.结论:上述MRI体积测量是区分AD与正常人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雪宁;陈希颖;冯丽莎;薛新生;杨连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植骨术在口腔根尖刮治术中的应用

    对广泛的根尖周骨质破坏,仅用根管治疗难以治愈者,必须辅以外科手术.笔者通过将MediconTM取骨器及骨磨用于根尖刮治术及植骨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王永兰;徐连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与肝损害

    新生儿及小婴儿VitK缺乏性出血,尤其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颅内出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残,甚至威胁生命的病例屡有报道,肝功能异常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刘晓军;孙月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钙含量及钙调素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Ca2+及钙调素(Calmodulin,CaM)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正常组(8只):不接受任何处理.(2)模型组(24只):1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的第7、14、28 d分批处死后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定量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磷酸二酯酶(PDE)法分析测定肺组织Ca2+含量及CaM活性,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模型组肺组织Ca2+含量及CaM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1),组织病理学显示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结论:BLMA5诱导的肺纤维化存在着Ca2+及CaM平衡紊乱,提示Ca2+-CaM系统在BLMA5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永凤;刘巨源;许彩青;暴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