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妇科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妇科手术后并发DVT11例分析报道如下,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加以讨论.
作者:米淑玲;尹利荣;郭素杰;王宇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手术(尤其是开胸手术)治疗一直被临床列为高风险手术,但究竟其呼吸功能损害到何种程度不宜手术,至今尚无一致的定论.笔者总结我院82例伴有COPD病人剖胸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马宝璋;马景良;张问梁;丁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GM1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的效果.方法:移植前将兔胫神经反复冻融处理.选大鼠30只,分GM1组(20只):移植前将胫神经浸泡于0.1%GM1液中10 min;对照组(10只):未经任何处理,将兔胫神经移植于两组大鼠坐骨神经.术后第2、4、6、8和10周,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坐骨神经吻合部远侧端.结果:GM1组术后第2周和第4周起分别在同侧L4~5脊神经节和腰段脊髓前角见到HRP标记细胞,而对照组从第4周和第6周起在同侧L4~5脊神经节和腰段脊髓前角见到标记细胞,术后动物不同存活期GM1组标记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标记细胞数量随神经移植后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加.术后10周有髓纤维再生率GM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M1可明显促进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生和修复.
作者:何仲义;张崇智;焦旭文;戴波;秦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两年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引起呼衰的不同病因分为COPD、ARDS、术后及其他4组.比较常规撤机指标.RR、VT、VE及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所有指标都是在BIPAP及CPAP方式下测定的.结果:除术后组20例全部撤机成功外,其他3组中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的RVR分别为,COPD组[(58±23)次/(min@L)vs(80±25)次/(min@L),P<0.05],ARDS组[(64±19)次/(min@L)vs(84±16)次/(min@L),P<0.05]、其他组[(60±21)次/(min@L)vs(88±21)次/(min@L),P<0.05].按照机械通气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7天、>7天及撤机失败组,RVR分别为(56±20)次/(min@L)、(67±17)次/(min@L)和(78±23)次/(min@L),P<0.05.以RVR≤105次/(min@L)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2%和37%.结论:RVR对预测撤机的后果好于常规撤机指标,如RR、VT、VE,对撤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新飚;秦英智;张纳新;展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多发病,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书红;宋华;刘凤霖;赵煜;刘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a2+及钙调素(Calmodulin,CaM)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正常组(8只):不接受任何处理.(2)模型组(24只):1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的第7、14、28 d分批处死后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定量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磷酸二酯酶(PDE)法分析测定肺组织Ca2+含量及CaM活性,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模型组肺组织Ca2+含量及CaM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1),组织病理学显示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结论:BLMA5诱导的肺纤维化存在着Ca2+及CaM平衡紊乱,提示Ca2+-CaM系统在BLMA5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永凤;刘巨源;许彩青;暴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钻颅血肿碎吸引流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认可[1~5],但关于手术时间掌握各家观点不一.
作者:赵琨;何振芬;苏红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新生儿及小婴儿VitK缺乏性出血,尤其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颅内出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残,甚至威胁生命的病例屡有报道,肝功能异常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刘晓军;孙月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误诊原因与对策.方法:总结5例睾丸扭转在发病6 h内未能明确诊断,而致睾丸坏死、坏疽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附睾睾丸炎2例;睾丸炎合并鞘膜积液1例;阑尾炎1例;嵌顿疝1例,导致扭转睾丸全部坏疽或切除.结论:睾丸扭转绝非少见,一旦误诊,常致患睾坏死、坏疽或切除,甚至性功能丧失,早期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王建民;韩瑞发;王文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对广泛的根尖周骨质破坏,仅用根管治疗难以治愈者,必须辅以外科手术.笔者通过将MediconTM取骨器及骨磨用于根尖刮治术及植骨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王永兰;徐连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同侧股骨干合并胫骨干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特别是合并头颅及脏器的损伤,其治疗相当困难,我院自1990年-1999年共收治78例患者,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子翔;胡茂忠;刘宗礼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现代鼻内窥镜手术(nasal endoscopic surgery,NES)包括电视监视下的内窥镜手术、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正确的黏膜取舍与结构重建和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1].
作者:王健;刘鸿源;秦永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因患者血液中含有抗磷脂抗体(APL)所致.妊娠合并APS的妇女反复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达90%以上[1].
作者:唐志明;赵艳津;朱楣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方法: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57例良、恶性妇科肿瘤患者及18例正常献血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结果:(1)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NK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为妇科肿瘤的免疫监视指标.(2)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具有简便、敏感、快速、安全等优点.
作者:随笑琳;糜若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近年来,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因而对于MP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倍加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怡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其麻醉作用强度大、起效快、弥散能力强,一般用于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在刚果笔者使用5%利多卡因用于腰麻共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及表达,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并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6、12、24、48 h组,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脑组织;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NADPH-d组织化学法显示,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伤后6 h多,以后逐渐减少,伤后24、48 h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A1、CA3区和齿状回(DG),伤后24、48 h组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可引起海马各区NOS的变化,该变化可能是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机制之一.
作者:高扬;马景鑑;李积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二丙酸倍氯米松(BDP)纳米缓释微囊对豚鼠哮喘的治疗作用,以研制哮喘长期吸入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新剂型.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BDP纳米缓释微囊,经扫描电镜观察微囊形态,激光散射实验测定其粒径分布,并进行体内过敏实验及药效学研究.结果:BDP-PLGA纳米微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囊,粒径分布呈均值为126.4 nm的正态分布;BDP-PLGA纳米缓释微囊对豚鼠无过敏反应,能明显控制哮喘发作且呈剂量依赖性;纳米微囊治疗组血中白细胞总数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BDP-PLGA纳米缓释微囊显著抑制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良好的缓释性,是一种适合哮喘长期吸入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新剂型.
作者:林芳;孙铭;周立波;肖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8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病组的血浆ox-LDL、Ang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病组之间血浆ox-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AngⅡ水平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ox-LDL水平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476 5,P<0.01).结论:血浆ox-LDL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彤宇;张彦宗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