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鼓室球瘤一例报告

周慧芳;只炳元;邵湘雲

关键词:中耳, 副神经节瘤, 病例报告
摘要: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危重型急性会厌炎

    作者:马永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29例哮喘儿童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杜昀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大粗隆牵引治疗中心型髋脱位临床应用

    作者:孙波;李贺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乳酸测定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估

    目的:评价乳酸测定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首次血乳酸与血气的测定结果.结果:患者血乳酸均值高于正常值且与治愈率有密切关系,乳酸浓度越高治愈率越低.血乳酸大于4mmol/L,存活率为12.5%;2~4mmol/L时存活率为30%;1~2mmol/L时为83.3%.治愈组与死亡组血乳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测定对心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监测指标.

    作者:王惠芬;魏浩成;张国春;李长健;张文;李小稚;赵连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鼓室球瘤一例报告

    作者:周慧芳;只炳元;邵湘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关系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庚;史巍;秦书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侵入性BIPAP-SIMV-PSV在脱机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BIPAP-SIMV-PSV在机械通气时的脱机规律.方法:48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PAP-SIMV-PSV方式脱机,其中18例由于其它原因脱机失败.成功脱机30例,分为短期带机(4~10天)22例,与长期带机(>10天)8例,监测脱机时各参数变化.结果:在吸入氧浓度<40%、低压水平0.39~0.49kPa(1kPa=10.2cmH2O)、PSV一般在低压水平0.49kPa,可实施脱机过程.短期带机一般使高压水平减至≤1.57kPa,长期带机高压水平0.98~1.17kPa,高-低压水平差0.49~1.17kPa,部分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往往需高压水平接近于低压水平=0.49kPa完成脱机过程.两组设定呼吸频率4次/分,吸呼比为1:4,两组脱机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IPAP-SIMV-PSV对难以脱机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脱机方式.

    作者:魏肃;张纳新;张伟;徐磊;秦英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钙尔奇D治疗腹透病人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矿含量异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爱国;苏如松;王君;崔献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亚甲蓝在痔切除术后止痛的应用

    作者:孙秀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盆腔炎性病变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药产泰治疗药物完全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秀平;刘小玫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直肠损伤处理--附14例报告

    作者:周志宏;黄继先;沈德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镇痛泵持续硬膜外滴注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作者:胡仲仪;张碧霞;陈良国;陈骊;孙继模;吴成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清糖抗原19-9(CAl9-9)、血清糖抗原125(CAl25)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包括消化道肿瘤患者102例,其中肝癌31例,胃癌27例,食管癌16例,结直肠癌17例,胰腺癌11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57例,其中肝硬化23例,良性非肝病34例.健康查体20例.联合检测TSGF、CAl9-9、CAl25.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TSGF、CAl9-9、CAl25水平高于肝硬化组(TSGF除外)、非肝病组及健康组(P<0.01).上述3指标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9.6%、58.8%、53.9%.三者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可提高为92.2%.结论:TSGF、CAl9-9、CAl25均为较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作者:马桂凤;姚宏昌;华建平;刘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不同浓度人工泪液对干性角膜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清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眼眶异物造成视力改变的CT分析

    作者:孙洪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电化学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电化学疗法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我国研制的电化学治疗仪和铂金电针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合理的插针方法和所需电量.结果:106例中有94例(88.7%)血管瘤完全消失,7例部分消失(6.6%),5例无效(4.7%).结论:电化学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视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黑月林;辛育龄;赵凤瑞;权宽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虽然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较高,但是证实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甚低.关于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分布及其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关系尚无人评价.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U波倒置意义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AMI患者中21例有U波倒置的进行分析.结果:有U波倒置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为76.2%(16/21例),高于无U波倒置者的33.3%(43/129例)(P<0.01).U波倒置常提示存在左前降支病变,本组5例U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均有左前降支病变(100%),无U波倒置1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11例(57.9%)有左前降支病变(P=0.1028).结论:以上结果提示,U波倒置对诊断冠心病可能比T波异常更具有特异性.

    作者:吴士彬;李广平;庄振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80例染色体倒位核型分析

    作者:张海霞;刘国川;黄洁;王文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