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志宏;黄继先;沈德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朱妍;姚鑫;杨玉山;李庆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苏兰海;田夫;张义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第4天及第7天各取静脉血1次,31例对照组空腹取血一次,分别测定CTnI及CK-MB值并加以比较.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第4天、第7天CTnI高于上限值者分别有25例(100%)、23例(92%)、16例(64%).CK-MB高于正常者分别有25例(100%)、3例(16%)、0例.入院即刻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测定CTnI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CK-MB测定值在AMI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UAP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在心肌损伤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nI明显增高不仅可用于AMI特异性诊断,其轻度增高对UAP诊断亦应引起重视.
作者:姜霞;田凤石;赵明;张秀全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胡仲仪;张碧霞;陈良国;陈骊;孙继模;吴成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张锡忠;张卫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杨惠芬;刘德孟;吴瑾;胡文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脊髓损伤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正常人41例,脊髓损伤患者30例.测定正常人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皮层诱发电位(CSEP)、颈段及胸腰段脊髓诱发电位(SCEP)潜时,将潜时与年龄及身长进行多元相关及回归分析,以理论值±2s作为正常范围,将脊髓损伤患者的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正常人诱发电位潜时均与身长呈高度正相关.全瘫病人的CSEP消失,而不全瘫者多表现为部分波消失及潜时延长.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SCEP表现无明显差别,但损伤平面以下的胸腰段SCEP多存在,而在损伤平面以上的多消失.结论:CSEP可区别完全性及非完全性脊髓损伤.SCEP不能反映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但有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姜兴国;郭世绂;马林;尤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清糖抗原19-9(CAl9-9)、血清糖抗原125(CAl25)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包括消化道肿瘤患者102例,其中肝癌31例,胃癌27例,食管癌16例,结直肠癌17例,胰腺癌11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57例,其中肝硬化23例,良性非肝病34例.健康查体20例.联合检测TSGF、CAl9-9、CAl25.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TSGF、CAl9-9、CAl25水平高于肝硬化组(TSGF除外)、非肝病组及健康组(P<0.01).上述3指标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9.6%、58.8%、53.9%.三者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可提高为92.2%.结论:TSGF、CAl9-9、CAl25均为较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作者:马桂凤;姚宏昌;华建平;刘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杜昀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孙波;李贺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曹洁;陈宝元;郭美南;董丽霞;李玲艳;王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马永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王梦义;张宏;王珺;李彬;邬朝晖;李淑珍;柳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乳酸测定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首次血乳酸与血气的测定结果.结果:患者血乳酸均值高于正常值且与治愈率有密切关系,乳酸浓度越高治愈率越低.血乳酸大于4mmol/L,存活率为12.5%;2~4mmol/L时存活率为30%;1~2mmol/L时为83.3%.治愈组与死亡组血乳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测定对心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监测指标.
作者:王惠芬;魏浩成;张国春;李长健;张文;李小稚;赵连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张海霞;刘国川;黄洁;王文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虽然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较高,但是证实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甚低.关于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分布及其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关系尚无人评价.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孙蔷;王燕;李志明;李云屏;刘世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牛清水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