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萌萌;王颂阳
做好军队医学院校人员出国学习、交流及培训,对于提高军队医学院校的高等教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本校2011-2014年出国人员的有关情况回顾及总结,对该阶段工作取得的成效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归纳,并针对加强军队院校人员出国管理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孟萌萌;王颂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1]。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生命价值、尊严及情感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与赞同[2]。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尤为重要。
作者:侯建敏;高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指纹识别仪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完善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腕带识别、指纹识别仪识别,比较使用两种标识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依从率、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的满意率、意外情况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分别是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P<0.05);身份识别的缺陷率分别是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4,P<0.05);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分别是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8,P<0.05);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满意率分别是8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两组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分别是3.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指纹识别仪在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准确的情况下,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点避免腕带使用的局限性,其提高精神科护患双方身份识别的依从性,降低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节约人力材料成本,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率;可根据诊疗护理操作的内容、范围、患者的特点等,共同或分别应用两种识别方法,有利于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徐彬;沈念红;胡筱峰;钱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某特种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生情况,总结训练伤发生特点,分析发生训练伤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军事训练中的卫生保障质量。方法对某特种部队2013年野外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训练伤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相应措施。结果2013年该特种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为41.47%,高于普通部队的发病率。列兵、上等兵和下士是训练伤的高发人群,训练伤以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骶部损伤为主,易引发训练伤的训练科目是长跑、力量训练和400米障碍。结论特种部队军事训练科目数量多,强度大,难度高,其训练伤发病率高于普通部队,应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方案,降低训练伤发病率,提高训练水平。
作者:郝楠;王军;郭栋;董睿;郭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三级医院支气管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同期对照研究,对呼吸内科实施和未实施支气管肺癌化疗临床路径的60例患者(20例小细胞肺癌和40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统计,对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和检查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住院时间分别缩短0.72天和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费用降低(P<0.05),小细胞肺癌化疗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及药占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支气管肺癌化疗的住院时间,降低检查费用,减少部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张景熙;高白;夏阳;聂小蒙;勇晓;王筱慧;韩一平;李强;白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本院加强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后,抗菌药物各类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先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检查落实,对实施前后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制定落实细节,本院2014年下半年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比上半年有所下降,其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3.82%下降至56.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9.64下降至64.4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25.62%下降至14.8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42.45%下降至20.17%,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32.44%下降至20.32%,基本达到省厅规定的标准。结论通过抗菌药物的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得到改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巩固效果和改进管理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军民融合方式助力中小医院卫勤保障力生成。方法介绍利用驻地民用资源与技术优势推动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解决边远散单位官兵就医难的难题,创建救护艇海上适应性训练平台,建立海空一体化海难救援机制,开展提升保障力的科技创新的做法。总结“意识早、行动快、导向明”的经验体会,就深化军民融合提出建议。结果中小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可采取军民融合的方式,但需进一步改进。结论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可助力卫勤保障力的生成。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战略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建立法制保障可拓展和深化军民融合。
作者:王兵;李大同;鞠衍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及时执行新颁布法规,及时更新和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每季度对每个科室进行一次感控质量全面检查,确保医院感染制度措施有效落实;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管理;利用《军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及时控制薄弱环节;严格监控和落实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暴发;分层次开展培训,提供交流平台;建立奖惩制度,强化感控意识和遵医行为。结果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科室感染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医院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无医院感染病例聚集和暴发。结论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陈丽丽;严艳清;陈芙蓉;曾义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结合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建设研究型疗养科室的经验,提出应坚持统筹规划、任务牵引、多措并举、协作攻关、整合资源,带动疗养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跃升。
作者:王杨;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科学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并使之有效运行。方法借鉴SH9医疗不良事件分级法,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以鼓励主动报告为手段提升上报率。结果2014年度共上报医疗不良事件289例,其中近半数为隐患事件,事件归因多集中在患者服务流程及护理服务质量方面,事件处理两周内整改完成率为86.45%,事件教训分享53例。结论统一的事件分级加归因分类、方便快捷的网报途径、自觉自愿的责任意识驱动上报、及时切实地解决问题是保障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宏;王志国;周山;郝秋星;欧益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为提高机动卫勤分队人员战场急救技能,应用多种信息模拟技术,结合仿真模拟人系统,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开设战地基础心肺复苏术训练课程及考核。培训后学员操作总及格率远远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团队配合成绩与救治成功率与培训前相比,有很大幅度提高,差异非常显著。参训人员中100%认为训练该课目非常必要,实用且贴近实战。通过人工合成训练环境结合模拟人系统,大程度实现战场现实环境综合演练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机动卫勤分队人员的急救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作者:孙东;张泽华;许建中;马炬;郭继卫;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由于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缺乏经验,与护生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频频发生。 Reason提出的组织事故模型指出,在不良事件中,虽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的不良,但是更大部分来自系统、程序、工作环境中的潜藏失误。本文运用Reason模型,对一例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经历的护理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出事件背后潜在的环境与组织漏洞,并提出相关对策,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阚庭;李娟;师文文;储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信息化的人事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专业人员的配备,对专业人员的处置能力作出客观的分析评估,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王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阐述军队医院推进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某区军队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军队中小医院推进合理用药工作的对策。
作者:邹鹏宇;张岳;殷国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急诊是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快速处置、合理分流的场所。但各大医院的急诊均面临拥挤不堪,占用急诊资源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急诊的现状,探讨急诊资源滥用的各方面原因,进而提出严格入口,规范过程,拓宽出口的对策。
作者:樊荣;邓勇;匡莉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青年行政管理人员是未来现代医院管理的主力军,现代医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就必须加强对青年人的培养,而目前对于此类人员的规范化培养没有成熟的固定模式可参照借鉴。因此,对青年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本院青年行政管理人员培养的实践基础上,探索分析规范化培养现状,从而为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医院应找出青年行政管理人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
作者:顾靖;沈璐;李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介绍2014年9月16日—2015年1月16日“援塞抗击埃博拉疫情国际援助”任务中医务人员应急培训的组织实施与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援塞抗埃”应急培训任务特点,确定培训方案,加大仿真模拟训练和高温适应性训练强度,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医务人员自身“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成为在塞拉利昂工作的众多国际援助队伍中保持“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仅有的两所医疗机构之一。为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效组织应急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山丽梅;李进;陈昊阳;许顺熊;张秀;谭钧元;谭文辉;李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结合全国和新疆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现状,探讨其产生原因,了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从宏观的社会政策制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多个角度出发,为预防及有效解决医疗纠纷,建设和谐、互相理解信任的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作者:帕提麦?马秉成;玛尼拉;候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方法介绍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实施方法,具体组织流程及成效。结果通过信息化方式建立的护理志愿服务体系成效明显,但仍需完善。结论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英俊;池小锋;宋娟;薛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行政谈话制度对于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实施的173例行政谈话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并利用绩效评价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行政谈话涉及科室以产科占比例高,为54.9%;其次是妇科,为43.3%。引发行政谈话的常见原因是实验性的有创诊疗,其比例为38.7%。进行谈话后的医疗事件,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结论行政谈话制度对于减少特殊患者的医疗纠纷有显著作用。
作者:葛颖杰;戴自奋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