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杰;姜辉;郎森阳;杨君;邹子扬
创建研究型疗养院是实现疗养院管理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疗养院建设的历史重任.本院立足自身实践,从理清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理念路径入手,准确把握研究型疗养院的建设重点,探索研究型疗养院建设路径,目的是建立研究型疗养院工作模式,提高疗养保障效能.
作者:于丽霞;白玉;杨旭东;张海鹏;梁英敏;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联勤某分部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明确外部机会与挑战,在结合分部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发展对策.
作者:王欢;付清海;席志峰;魏敦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直升机医疗救援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军事行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伤员救治.通过分析我军空运后送医疗体系的特点,探讨构建模拟环境下的直升机空运后送系统及其在卫勤训练中的作用.
作者:向飞;马炬;彭雪;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文从军队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流程环节,对医学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坚持的伦理原则进行剖析,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标准,并对期刊来稿中常见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医学伦理学宣传教育,完善来稿中的伦理学问题,促进医学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
作者:董冰媛;刘立平;李思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在为部队服务工作中,坚持以“转型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姓军为兵、姓军为战”为宗旨,从“机制、流程、服务、问题导向”上进行管理创新,为部队服务工作能力显著提升.
作者:青义春;马炬;王丽华;吴昊;宫海燕;陈先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文联系军队医院医患关系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医患沟通,要从创新医患沟通理念,把握医患沟通环节,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患沟通质量入手,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石文明;曹文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亲情服务,提高体检人员对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方法 更新观念、完善环境、精化流程,体检前、中、后提供亲情服务.结果 比较实施亲情服务前后参加体检的4 000名体检者满意度,实施后体检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P<0.01).结论 实施亲情护理服务,对提高体检者满意度和医院影响力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金红;王瑜;郑万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深化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和发展,各类医疗保险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医院在医保工作方面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医院医保管理工作者需要主动创新,分析医院医保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强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医保业务人员的职能作用,使医院的医保管理模式和工作运行能够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放心.
作者:李中凯;张淑云;潘雯;廖原;于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校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本校2013年、2014年、2015年所有复试硕士研究生.结果 近三年,复试硕士研究生SCL-90总均分为1.14±0.177,十项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133.687,P<0.001),其中强迫因子得分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焦虑因子,再次是抑郁因子.不同性别、身份、婚姻状况、本科院校性质、父母职业、工作时间、单位性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同.结论 在研究生复试中嵌入心理测试是必要的,我校复试研究生整体心理状态较好,受性别、身份、婚姻状况、本科院校性质、父母职业、工作时间、单位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林志永;阮昕敏;鲁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对地震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某地高原地震一周后或到达地震灾区1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症状自评量表(SPTSD),对190名参与高原地震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高原环境对救援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 平原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4.0%,焦虑发生率为20.0%,焦虑抑郁总分均值显著高于当地地震救援人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被调查救援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高原反应.结论 平原进入高原的地震救援人员整体心理应激以轻度焦虑抑郁为主,高原低氧高寒环境对个体心理的负性影响明确.
作者:冯杰;姜辉;郎森阳;杨君;邹子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超30天住院的原因,寻求合理且有效的卫生资源利用对策.方法 利用EXCEL对超30天住院患者原因及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 病种原因导致超长住院的占比高,其次为恢复期患者、转科做进一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诊断不明确患者等.
作者:万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结合中美减灾救援联合实兵演练卫勤保障实践,归纳联合演习卫勤保障的特点:一是保障层次高,任务艰巨;二是历时长,组织指挥要求高;三是演练贴近实战,发生突发情况可能性大.针对组织协调工作、现场救治、伤病员医疗后送,以及卫勤装备配备等问题提出见解;并就全面提高医院综合卫勤保障能力水平提出四点建议:建立与联合演练相适应的卫勤保障体系,对应急医疗救援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构建立体的卫勤保障队伍以及装配新型野战卫勤装备.
作者:张世新;刘建;叶锋;张鹭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医疗质量监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凭借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信息化、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已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分析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现状,阐述省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和设想,通过该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数据现场采集、原始资料归档、结果自动分析、结果申辩互动,还可实现在线医疗专业岗位培训、执业资质管理与审核、日常医疗数据上报等功能.该系统预期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医疗质控数据采集的真实完整性,对各级医院医疗质量的宣传教育与指导,同时还可为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医疗质量分析并辅助决策相关政策.
作者:严莉萌;蒋雪炳;易俊;王学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阳光理财”是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指示的有效举措.本文围绕加强财经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提升经费保障效能,介绍军队医院推行“阳光理财”的主要做法:①提高认识,科学谋篇布局;②扭住重点,提高落实质量;③搞好结合,确保共促同进;④管住长远,强化监督检查.
作者:陈宇俊;刘书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运用自制的临床医学(热带医学专业方向)课程设置需求量表,在部队卫勤领导、部队军医、军医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教师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热带传染病学、热带军队流行病学等课程,以及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受到调查对象的重视,提示在热带医学专业方向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专业特点,要突出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张玉霞;温世浩;陈新民;朱洪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在新医改形势下解决急诊科信息管理的特殊需求,规范急诊科数字化流程.方法 定制开发急诊信息系统,包括急诊医护一体化工作站、急诊ICU信息系统等子系统,并与HIS系统深度融合.结果 该系统提升急诊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急诊的工作效率.结论 新医改形势下急诊将是大型医院越来越重要的首诊窗口,安全、高效、运行良好的急诊数字化医疗流程为新医改提供支持.
作者:詹永丰;刘文岐;胡英杰;冯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国内麻醉手术风险评估开展较少,尚无成熟流程,本科编制一个以病情、机能状况、手术和麻醉风险层层过滤和分级管理的风险评估流程,并绘制流程图.此风险评估流程步骤简单,实施流畅,容易操作,可发现风险因素,导引防范,提高患者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作者:徐德朋;袁丽丽;赵单;石轩雨;江学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护理继续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培养和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建立规范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方法 建立系统的教育模式,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完善临床教育组织.结论 通过对继续教育的改革实践,不仅加强对护士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护士全面素质的提高,适应现代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作者:赵静;乔淑芳;张英;高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某特种作战部队往年驻训期间训练伤统计资料,分析训练伤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并尝试性地指导特种部队各项训练,以期提高特种部队的训练水平,科学合理地减少卫生经费的开支.方法 整理某特种部队2013年野外驻训期间训练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针对训练伤发生原因制定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将干预措施应用到该特种部队2014年野外驻训中,统计驻训期间训练伤发生情况,结果与2013年比较.结果 经过健康管理干预措施,2014年该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指导特种部队军事训练,能明显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病率.期望在不断摸索中制定成型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到军事训练中,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卫生经费的开支,有效巩固和提升部队战斗力.
作者:郝楠;易蕊;游宇;郭晓东;郭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社区企事业单位员工健康管理的可行性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方法 干预组为辖区范围内同意签约的企事业单位员工,签约家庭医师,知情同意并完成健康管理全过程,落实家庭医生制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内容及根据需求制定特需服务,12个月为一个周期,以整体健康风险评估问卷效果,对照组为辖区非集体签约员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整体健康风险评估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94,P<0.01).结论 通过集体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对社区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团体性健康管理,有利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降低员工健康风险因素.
作者:孙丽艳;陶海琦;奚齐红;毛培萍;邵钧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