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郑越;白国刚
就军队医院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服务,从建设军队医院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建设的设想、保障任务的四级体系和服务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 是为新时期下加强军队医院医学信息资源保障和应急服务做准备.
作者:郑萍;罗书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民众生命的安危.急诊护理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对象、内容、观念的变化,赋予现代急诊护理新的内涵.本文从急救护理的管理、急救护理质量要求、注重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各方面需要,以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张玲;吴月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分析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军队医院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详细阐述新形势下军队医院的发展策略.
作者:吴顺久;贾氢;张云宏;郭明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已纳入部队医院的管理范畴,在人才激励机制中促使每个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来面对困难与挑战,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强力的后盾,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添天;宫明利;郭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传统的联网方式容易受距离和复杂地形的影响,不适合野战医疗队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野战医疗临时组网方案,利用无线Mesh网络技术高带宽、健壮性、非视距传输和兼容性等优点,实现野战环境的组网,并对Mesh网络的性能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万任华;林亚忠;林村河;王苓;顾金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深化质量内涵建设,推进品质强院.方法 以大质量观为指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行业内评价导向,完善医疗质量科学管理机制,突出抓好重点和关键点,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结果 质量管理活动更加常态化,监管机制日趋健全,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结论 医疗质量是医院品质提升的基础,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质量的保证.
作者:高晋华;卢长伟;张宏雁;吴昊;姬军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分析苏丹维和二级医院职责、任务、工作特点和面临的特殊环境,指出存在的困难,提出应对措施:适应联合国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转变疾病诊治思路,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加强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
作者:丁明;王乃震;张祚建;王九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部战士两周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若干个基层中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2名战士两周患病率为23.93%;与两周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是吸烟、近1个月心理压力、近半年患慢性病;多因素分析:士官、心理压力很小是保护因素,近半年患慢性病是危险因素.结论 基层战士两周患病率高但病情较轻.应加大流感类、心身性疾病的预防,重点关注患慢性病的战士,做好义务兵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海涛;张磊;王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设计军队医院卫生战备信息系统.方法 利用多种技术,实现系统的任务分析,分队管理、药材装备、文书管理、战备训练、平转战、信息查询、初始设置和系统维护等模块功能.结果 实现了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工作管理、训练与考核的自动化,提高了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工作管理、训练的效率和水平.结论 研制的系统适应目前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建设和训练需要.
作者:邬小军;胡佳乐;徐志明;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医疗水平,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方法 运用PACS实现医学影像的存储、传输,医师通过PACS影像工作站对图像进行调阅和后期处理等.结果 PACS建成后,实现影像数字化、无胶片化,诊断质量得到提高,患者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成本大幅降低.结论 PACS系统能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能为医院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朱超;缑文海;王福义;邵耀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医疗管理与诊疗行为的规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医疗损害责任规定之特点及施行后对医疗纠纷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根据法律环境的变化和医疗纠纷多发的现状,提请医务人员注意了解该法对医方有赔偿风险的规定情形,而且要熟悉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与诉讼有关的新增内容,以提高依法行医和自我维权的水平.
作者:查子松;夏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急诊科做为医院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窗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制度及配套支持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风险的关键.本文总结近年来科室自身实践,从加强医院急诊科制度建设和及完善配套支持体系人手,探讨急诊科医疗纠纷的防范管理和医疗质量提高.
作者:李西琳;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发热门诊存在的必要性及运作模式.方法 通过部分驻京军队医院发热门诊的调研结合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实际进行总结.结果 目前发热门诊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设置不规范、设施不配套;编制、人员不固定;任务不饱满,随季节变化、疫情发展波动大;学科优势未形成,作用难发挥.运作模式设想:成立发热疾病科,固定人员、编制;设置独立诊区,完善配套设施;不同时期采取不同运作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尽早实现学科优势.结论 发热门诊应长期设置,并有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形成学科优势才能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军队科研人员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SF-36量表中文版对所内129名人员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所内人员SF-36量表PF、VT、MH的评分明显高,BP、RE的评分明显低(P<0.01);女性的PF得分低于男性,而本科以下学历的人员VT、MH明显高于研究生以上学历(P<0.05);睡眠不足的人RP、GH、VT、RE、MH评分较低,而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对各维度的评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P<0.01);机关人员在RP、GH、VT、MH评分上明显高于研究室人员,而工作的紧张度增加致使VT、MH的评分下降(P<0.05,P<0.01);结论军队科研人员整体的健康状况水平较好,文化程度、睡眠、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对军队科研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作者:王茜;朱培友;陈悦;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进一步加强合理医疗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的管理手段.方法 分析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各种措施的效果.结果 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药费比例得到有效控制,用药不合理现象明显减少.结论 单一的管控手段难以全面、科学、有效地控制药费及药费比例的不断增长,结合本医院实际,制定适合的综合措施,从多角度遏制过度医疗、过度用药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作者:李小龙;郑越;白国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全军各医院普遍运行了不少信息系统,有的是下发的,有的是引进的,有的是自行研发的.这些系统及其数据库能否满足医院全成本核算应用的需要,还需补充开发应用软件,各系统整合,才能形成全成本核算自动集成平台.结合多年实践,本文给出可鉴解决方法.
作者:熊友生;徐祖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用系统论探讨医院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法 系统分析、分类归纳、综合总结.结果 提出医院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内涵,包括明确的目标规划、优化的组织结构、必备的基础设施、合理的运行机制、灵敏的信息系统、及时的分析调控.结论 建立、完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医院要在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救援系统的结构.
作者:程红群;吴乐山;雷二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论证军队医院科室开展医疗合作的增收效果.方法 采集某军队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0年11月医疗收入数据,将其间两个阶段(医疗合作前后)的总收入及其构成,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收入的相关数据变化来显示医疗合作的优势.结果 开展医疗合作后,该院骨科医疗收入较之前有显著提升,收入构成比明显优化.结论 面临国家医改新政试行,军队医院(尤其中小型医院)通过医疗合作方式,合理合法借助社会优质资源,能够弥补在规模、资金、设备、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带动学科建设,有效催化和促进增收,提高医院整体发展力和区域竞争力.
作者:崔建英;尤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以课题组玉树地震紧急医学救援调研数据为基础,对玉树地震紧急医学救援行动中战略支援力量和青海省内支援力量的部署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支援力量部署的时间、方式等特点.
作者:刘源;刘旭;康鹏;祝增红;时兴彪;刘志鹏;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工作质量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门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针对军队医院的特点,从明确门诊部的管理职能定位人手,充分发挥门诊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大门诊工作管理力度,提高门诊工作质量效率,门诊量以每年10余万的速度递增,2010年达到138万人次.
作者:欧文斌;李平;叶苓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