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姜秉瑞;郭强;刘丽娟;孙金海

关键词:转岗培训, 课程, 全科医师, 基层
摘要:本文结合我军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况,阐述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根据现有的全科转岗培训条件,对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的课程进行构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军队文职护士培训模式探索

    探索文职护士全方位培训模式,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作者:谭洁;郑聪;林欢;雷万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部队师以上干部体检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本文介绍师以上干部体检从经验型的被动保健转变为科学型的主动保健的做法,包括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改进、完善体检软、硬件设施;优化体检工作流程;逐年完善体检项目;实施有效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确保体检高效、舒适、全面、准确,提高了为兵服务水平和保健工作质量.

    作者:刘宝军;侯明晓;翟晓红;柳慧玲;金龙;汪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

    本文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论述,认为临床医学工程人员主要的工作重点应该从单纯的维修转移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上,具体包括:设备引进与报废前的评估、技术支持、设备的应用安全以及风险控制、故障应急维修和预防性维护、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计量以及不良事件的监测,贯穿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及其后整个过程.

    作者:刘春华;尹以钰;余维涛;宋建文;尧伟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弘扬白求恩精神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既定的战略目标为牵引,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坚持解放思想,突出服务特色,通过多措并举、多法并施,努力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作者:贾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队医学院校加强军事医学史教育的思考

    军事医学史在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军事医学史的教学还未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军队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军事医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精选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真正地发挥军事医学史在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张亚斌;李媛;史如松;石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结合我军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况,阐述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根据现有的全科转岗培训条件,对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的课程进行构建.

    作者:姜秉瑞;郭强;刘丽娟;孙金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实施及体会

    军队医院在2011年3月启动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试点工作,本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医院,于今年6月启用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在病历质量和病历管理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本文针对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及组织管理方面的做法进行总结,以期为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芬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队医学院校培养心理医生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 探讨我军医学院校培养心理医师的实践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为院校心理医师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群体访谈法,调查全军心理医师班的背景资料、心理卫生工作情况和教学情况.结果 少数学员从事部队心理相关工作;部队主要心理问题为个人发展问题、部队适应问题和性心理问题;导致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管理问题、环境问题和个性问题;专业支持等五个因素影响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员需求,但也存在不足.结论 基层部队心理卫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心理医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应更加贴合学员背景和部队实际工作需要.

    作者:潘霄;徐淼;严进;唐云翔;邓光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远程智能救护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医疗急救系统处理突发事件的速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愈后效果,提高医疗急救系统的效率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远程智能救护系统打破传统医疗急救工作模式,结合现代先进的智能网络设备和技术,实现快速、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作者:王标;汤峥嵘;王卫兵;张建东;陈一君;潘丽;叶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构建患者满意度的概念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八个因素,即需求、期望、感知绩效、感知价值、需求满足、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和医院声誉,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性对这些变量设立度量指标,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利用SPSS 13.0和AMOS 17.0工具,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路径及程度.

    作者:申萍;杜得洁;张卫红;谢秦;史兆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地医院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比较

    目的 比较军队、地方医院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现状,为卫生管理政策部门及医院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及理论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部队医院5家、地方医院4家,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发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其中部队医院医师337名,地方医院医师175名.军队、地方医院医师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有显著差异.结论 防御性医疗行为在我国医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军队医院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更具倾向性.

    作者:程红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队医院门诊信息系统管理实践

    为了适应现代化综合医院建设的需要,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综合医院门诊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管理实践,分析医院门诊信息化系统的优、缺点,为完善信息系统提供依据,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门诊系统模式,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燕平;陆爱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为兵服务水平

    医院服务文化建设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提高军队医院为兵服务水平,必须着力从创新医院服务文化建设抓起.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摸索一条可行的加强医院服务文化建设,提升为兵服务质量的新途径.

    作者:詹永丰;周巍;王江;屈万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队医院医保总额预付制管理初探

    医院主动参与上海市医保管理改革,通过采取六项措施,促进诊疗行为规范,提升医保管理水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晏晨阳;郑兴东;蔡剑飞;刘轶永;张殿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队医院实行三级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思考

    院科二级成本核算促进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但还是局限于与科室的整体利益挂钩,没有从根本上调动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级成本核算是在“病人选医生”的基础上,将单元贡献、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明显增长和综合卫勤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

    作者:杨金宝;任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维和二级医院的应用

    维和与人道主义救援医疗会诊系统(以下简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整合了当前先进的海事数据通信手段,适合在全球所有区域使用,使维和部队与国内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变得可行.该设备充分考虑维和部队恶劣的工作环境,缩小体积,携带方便,紧凑耐用,使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延伸至海外.

    作者:刘冠麟;江萍;段长农;张祚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产科医疗风险干预策略

    目的 观察二三级医院产科分娩医疗风险干预研究结果.方法 本文借鉴医疗安全危机管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二、三级医院产科分娩全过程风险点,并进行及时干预,获取医院产科医疗风险高发环节及影响因素等资料,构建妇产科单病种医疗风险预控管理路径表单,进行预控措施的干预与监测.结果 二级医院产科医疗风险高发点多于三级医院,及时干预有助于提高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产科医疗风险.

    作者:彭飞;是彭芳;许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网络环境下医嘱对医保政策的遵循

    目的 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医师下医嘱遵循医疗保险规则.方法 依据当前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中嵌入一套在线提示信息平台.结果 在“军字一号”环境下,对医师下达医嘱或处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使医院和医保患者都能遵循医疗保险规则.结论 医师满意、患者满意、医保管理部门满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李毅志;代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与提高医疗质量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在医院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得到持续稳步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作者:周丽春;阿依努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军字一号”医生工作站病案归档管理功能改进

    目的 通过改进“军字一号”医生工作站程序,使程序具有自动提示医师病案归档日期的功能,以解决病案延期归档问题.方法 应用PB对“军字一号”医生工作站程序进行编程,使用数据窗口技术从“军字一号”HIS系统相关表中提取,并根据归档时间以不同颜色分类显示医师及下级医师所管患者的未归档病案信息.结果 本院2010年普通病案与死亡病案按时归档率与2009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9.4%、18.1%.结论 新程序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归档率,使信息反馈及时、呈现方式主动.

    作者:邵耀来;缑文海;伍世珍;王玲;朱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