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迟春梅
目的 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17例临床可疑CAG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普通内镜、NBI检查,以病理活检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为金标准,比较普通内镜、NB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采用x2检验,特异度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普通内镜检查的准确度为51.28% (60/117)、特异度为63.16% (12/19)、灵敏度为48.98% (48/98).NBI的准确度为75.21% (88/117)、特异度为84.21% (16/19)、灵敏度为73.47% (72/98).NBI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普通内镜相比,在CAG患者中行NBI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序贯性护理指引对重型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CT检查后,均接受重型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前经鼻置入胃肠减压管,术中将营养管通过减压管置入空肠内,术后6h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同时辅以序贯性护理指引,包括根据每日基础代谢耗能量输注等容量的营养液,循序渐进控制输注量;定时监测胃容积变化并合理调整输注速度等.记录术后第1天及术后7d患者体质量及氮平衡变化情况,并检测血清CRP,Hb、TP、ALB等指标变化情况.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TSH、皮质醇、IgA、IgG、IgM等免疫指标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营养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RP水平为(7.06±1.19)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3±6.49) mg/L,体质量及累计氮平衡、Hb、TP、ALB水平分别为(57.0±2.9)kg、(1.91±1.84)g、(92.6±7.9)、(38.3±6.4)、(74.81±7.32)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4.5)kg、(-0.76±1.50)g、(82.6±7.5)、(32.1±5.4)、(68.35±5.2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实施序贯性护理指引7d后,研究组TSH、皮质醇、IgA、IgM、IgG水平分别为(1.32±0.18)IU/ml、(538.6±47.1)nmol/L(2.71±0.58)、(1.45±0.59)、(14.3±1.9)g/L,与对照组的(1.18±0.11)IU/ml、(710.3±42.1)nmol/L、(2.10±0.64)、(1.11±0.56)、(12.4±2.7)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型脑损伤开颅术后,序贯性护理指引下行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及早纠正受伤机体分解代谢水平及内分泌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钮林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2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8.68%,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8.54±4.93)、(33.92±5.08)分,与对照组的(45.14±3.75)、(41.43±5.1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情感活动、精神状态、躯体疼痛得分分别为(85.42±10.48)、(75.46±17.42)、(88.63±9.85)分,与对照组的(59.64±9.75)、(60.39±19.15)、(79.48±9.19)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手术治疗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琴;夏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采用自行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健康需求评估问卷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并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获得观念、焦虑状态等方面得分为(63.92± 11.87)、(72.54±12.66)、(68.64±13.13)、(39.33±6.8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6.74±12.79)、(54.14±12.44)、(54.36±12.97)、(53.12±7.23)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后,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焦虑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促使患者增加了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沈晓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变化趋势,为厦门市胰腺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为2.55/10万,年均上升8.58%,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68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渐升高,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6岁.男性(OR=1.96,95%CI为1.62~2.37)、生活在城市(OR=2.11,95%CI为1.68~2.64)和2010-2014年时间段(OR=1.50,95%CI为1.24~1.81)、高龄(OR=1.47,95%CI为1.43~1.51)是胰腺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厦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以城市、男性、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重视胰腺癌防治工作.
作者:林艺兰;林福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生脉散联合归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本院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生脉散联合归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24 h心电图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慌[(1.01±0.02)、(0.41±0.03)分]、气短乏力[(1.12±0.09)、(0.40±0.06)分]、头晕[(0.71±0.14)、(0.31±0.11)分]、失眠[(0.91±0.08)、(0.48±0.06)分]、烦热[(0.90±0.06)、(0.58±0.05)分]、口干[(0.85±0.17)、(0.36±0.14)分]积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心率失常次数[(494.11±112.36)、(301.94±100.62)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脉散联合归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率,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惠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曲靖市罗平县2000-2013年鼠疫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整理罗平县近2000-2013年的鼠疫监测数据,计算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等监测指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0-2013年,罗平县检验鼠7 044只,分离鼠疫菌6株,鼠疫菌检出率为0.085%;检验媒介3 654只,未分离到鼠疫菌;监测鼠血清2 241份,阳性血清19份,阳性检出率为0.85%;反向血凝检验19份,阳性19份,阳性检出率为100%.鼠密度变化无规律性,不同年份的鼠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蚤鼠1 113只,染蚤率为15.80%,梳检媒介3种3 654只,印鼠客蚤占42.42%;缓慢细蚤占38.62%;不等单蚤占18.97%,蚤指数为0.52,不同年份染蚤率和蚤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平县鼠疫处于低度活跃状态,要加强监测工作,预防鼠疫死灰复燃.
作者:曹木仙;徐洪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ene agenist 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EMS患者共6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FSH、LH、E2[(2.3±1.2)、(2.4±0.9)U/L、(97.6± 22.7)ng/L与(3.9±1.3)、(3.8± 1.3)U/L、(153.8± 23.4)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EM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减少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2008-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为预防腮腺炎的流行与处理提供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8-2014年厦门市报告的腮腺炎暴发疫情资料用Excel2007及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共报告报告病例77人,波及2 733人,平均罹患率为2.74%.77例病例均为学生,男40例,女37例,性别比为1.08:1.病例年龄段为6~ 18岁,其中10岁以下病例14例(18.18%),10~18岁病例63例(81.82%).4起腮腺炎暴发疫情2010年报告1起(25.00%),2012年报告2起(50.00%),2014年报告1起(25.00%).4起暴发疫情11月报告2起,报告病例46人;12月报告2起,报告病例31人.4起腮腺炎暴发疫情分布为思明区2起,报告病例44人;湖里区2起,报告病例33人.4起暴发疫情均在学校发生,其中小学1起,报告病例14人;中学3起.结论 厦门市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率较低,主要集中在思明及湖里区中小学,发生时间为11、12月,应通过做好麻腮风疫苗接种工作、在学校开展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做好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
作者:谢群;马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丁香叶提取物(folium syringae extract,FSE)对CCl4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研究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SE低剂量组、FSE中剂量组、FSE高剂量组,模型组用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FSE低剂量组、FSE中剂量组、FSE高剂量组预防性给药7d,24 h后处死,分别测定血清中ALT、AST,血清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并相互比较.取肝组织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SE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够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中,FSE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药物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GSH-Px含量,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匀浆中,FSE高剂量组能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GSH-Px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丁香叶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姜月红;王燕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10月的DPN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三组.甲钴胺组(n=43):给予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1次/d;加巴喷丁组(n=47):口服加巴喷丁300 mg,2次/d;联合治疗组(n=48):在应用甲钴胺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加巴喷丁300mg,2次/d,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加巴喷丁组总有效率(68.1%)显著高于甲钴胺组总有效率(46.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5.0%)较加巴喷丁组及甲钴胺组疗效更好,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巴喷丁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加巴喷丁或甲钴胺,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伶俐;李春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临床纳入怀疑为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对所有入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男性(OR=1.57,95%CI为0.62~3.51)、年龄≥60岁(OR=1.70,95%CI为0.73~3.8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5.63,95%CI为1.34~10.43)、结核接触史(OR=2.97,95%CI为1.13~4.58)、吸烟史(OR=2.08,95%CI为1.02~4.09)是导致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钴核接触史、吸烟史均是导致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宣教,改善不良嗜好,对降低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门诊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经过3个月护理后以随访方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骨密度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2.40±9.64)、(72.01±6.97)、(81.48±4.18)、(74.57±6.75)、(74.95±4.47)、(68.08±5.51)、(73.92±6.25)分与(82.95±13.01)、(83.25±7.36)、(88.05±6.69)、(79.78±7.51)、(80.18±3.74)、(73.63±5.58)、(81.31±7.3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4、8.393、6.656、7.672、8.563、4.548、7.312,10.898、14.091、8.977、10.381、12.732、6.817、10.724,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0.65±0.22)、(0.78±0.17)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6,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骨密度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慧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规范的心肌缺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浓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nI、CK-MB浓度分别为(1.34-0.47) ng/L、(38.47±5.84) U/L,均高于治疗前的(0.28±0.08) ng/L、(13.54±4.3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的(1.93±0.53) ng/L、(57.94±9.54) 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R、CO、LVEF分别为(79.72±13.63)次/min、(3.81±1.45)L、(46.33±12.37)%,与对照组的(92.67±14.72)次/min、(3.12±1.18)L、(37.58±14.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且不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保护心肌方面安全有效.
作者:杨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及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2 hours blood glucose,2 hPG)[(4.54±0.43) mmol/L、(6.03±0.26)%、(8.02±1.03)mmol/L与(5.32±0.61)mmol/L、(5.69±0.24)%、(7.36±1.14)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54、5.102、10.954、17.048、23.957、13.191,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resistance index,HOMA-IR)、HOMA-β、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 nol-blinding protein-4,RBP4)、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APN)、25-(OH)D3[(2.57±0.39)、(0.87±0.18)%、(44.26±1.20)mmol/L、(8.23±0.21)ng/ml、(103.52±4.11) ng/ml、(310.51±15.22) pg/ml、(18.94±6.02) ng/L与(3.36±0.42)、(0.98±0.22)%、(45.23±1.14) mmol/L、(6.24±0.23) ng/ml、(68.51±3.83) ng/ml、(321.47±16.10) pg/ml、(25.21±7.12)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9、39.299、9.942、4.276、2.222、6.332、2.671、8.586、14.907、4.785、2.075、22.779、17.870、30.254,均P<0.05).结论 维生素D辅助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显著,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脂肪和炎症因子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化疗前后体内细胞凋亡及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CD44及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α1-AG)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48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体内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法测定,血清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D44、α1-AG采用ELISA法测定.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CRP、CD44、a1-AG水平,分析细胞凋亡与血清标志物对化疗疗效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AL患者白细胞凋亡率在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中较治疗前[(13.98±2.48)%、(5.66±1.78)%、(11.02±3.02)%、(5.68±1.82)%]显著升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稳定(stabledisease,SD)及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CRP、CD44、α1-AG较治疗前在CR患者[(3.26±0.69)、(14.92±6.32) ng/ml、(21.02±8.02)、(65.39±7.23)U/ml(39.68±10.47)(126.96±18.25)mg/ml]、PR患者[(9.86±1.12)、(15.26±5.99)ng/ml、(42.89±9.56)、(65.02±6.22)U/ml、(32.98±15.02)、(136.48±16.36) mg/ml]中显著下降,而在PD患者[(27.36±7.02)、(16.02±6.98)ng/ml、(78.36±10.46)、(67.02±7.15) U/ml、(98.36±24.25)、(87.89±21.52) mg/ml]中显著升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SD中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凋亡率、CRP、CD44、α1--AG及四种物质联合评价白血病化疗疗效的符合率分别为72.92%、79.17%、79.17%、83.33%和100.00%.结论 白细胞凋亡率与血清标志物能很好地评价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联合检测时可提高监测效果.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陪伴结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32名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名.对照组产妇无家属陪伴,且采取常规的仰卧位待产及分娩;试验组产妇采取家属及导乐全程陪伴配合自由体位管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分娩控制感.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453.67±11762)、(14.58±17.14) min],低于对照组[(510.65±121.85)、(25.38±22.8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总产程[(476.25±127.97)、(561.66±128.39)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6.01±1.39)、(19.87±3.18)、(2.79±0.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2±1.56)、(27.05±2.79)、(3.97±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妇视觉模拟焦虑评分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anxiety,VASA)评分为(3.58±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0±1.24)分,分娩控制量表(labour agentry scale,LAS)评分为(169.67±17.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28±17.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程陪伴结合自由体位管理可促进初产妇的分娩进程,缓解产妇的疼痛及焦虑,提高产妇的分娩控制感.
作者:杨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前不同病变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及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的乳腺疾病患者1 19例.其中乳腺正常组织16例、乳腺良性疾病3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38例、早期乳腺癌30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疾病、早期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34.29%、63.16%、60.00%.PR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乳腺不典型增生、早期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0%、42.86%、68.42%、76.67%,ER及PR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中与乳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PR在乳腺从正常组织到癌变过程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ER、PR与乳腺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ER、PR对判断乳腺癌变发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临近癌变存在显著增高的表达,对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树河;李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牙周炎通过不同牙龈下冲洗方式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40例(74颗)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37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附着丧失以及探诊深度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分别为(0.88±0.21)、(1.07±0.27)分、(2.11±0.63)、(4.02±0.44)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4±0.33)、(2.04±0.68)分、(3.03±0.88)、(5.37±0.8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3.29±0.74)、(3.59±1.04)、(3.29±0.88)、(3.31±0.88)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周炎患者通过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芙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厦门市城乡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变化趋势,为厦门市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厦门市城乡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资料,用死亡率、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change,APC)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03-2014年厦门市居民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6 507例,死亡率为31.84/10万,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MR)为31.89/10万;其中城市死亡3 480例,死亡率为25.61/10万,SMR为26.90/10万;农村死亡3 027例,死亡率为42.05/10万,SMR为38.54/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886.04/10万和1 177.75/10万.时间变化趋势检验显示,厦门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仍维持在较平稳水平.结论 厦门市城乡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应以男性、老年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重视急性心肌梗死防治工作.
作者:张琼花;陈敏;林艺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