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梁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3日—2016年6月12日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64例,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的32例患儿为常规组,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32例患儿为干预组.观察2组患儿的睡眠情况和康复状况.结果 32例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睡眠情况和康复状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不仅可促进患儿康复,还可改善患儿的睡眠状况,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丽莉;张学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试析针灸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对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从2014年12月—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中抽选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施以基础治疗与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增行针灸治疗,对比2组病例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28.30±4.50)分、(79.00±10.20)分]均高于对照组[(24.60±2.90)分、(68.20±8.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疗法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促进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赵丹;吴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变化.结果 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给予比较发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借鉴价值.
作者:尚福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重庆地区外感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湿、热证偏多的特点.徐健众主任医师在治疗外感咳嗽中紧扣外邪袭肺病机,结合重庆地区冬暖夏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兼顾感邪后机体产生的邪热入里、湿热困脾、痰热壅肺等各种合并证,根据病情轻重和受邪部位,运用疏风宣肺、利水渗湿、寒热平调、清肺化痰等法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杜磊;李蔚;徐健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难治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治疗难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人群的逐渐增加以及心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发病率的增高,难治性高血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中,以西医学药物降压为基础,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现报道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艳平;闫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入组后2组根据病情及基础病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调脂、降糖、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抗感染扩容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以神经功能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相当(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柴秀芳;李峰;韩雪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研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的74例老年患者分成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并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给予老年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西药+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的方式实施治疗,继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郭有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以盲法抽选的方式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Melzack疼痛量表(MPQ)进行评分,治疗组第二、第三治疗阶段的PRI的情绪分、感觉分、总分及PP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急性疼痛期改善情况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平衡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其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国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芪术痹湿颗粒中黄芪检验鉴别和测定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ELSD)法鉴别测定处方中的黄芪、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薄层色谱具有较强的专属性,且显示斑点清晰,该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精密度以及重复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1.27%(9例).结论 该检验测定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芪术痹湿颗粒的质量控制中.
作者:郭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现明显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继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原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护理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电图ST段下降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多(P<0.05);入院时2组SAS及SDS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其负面心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璇;孔明茹;王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自拟栀芪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治疗组给予栀芪降糖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32.26%,治疗组有效率8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栀芪降糖饮可以提高ISI、降低FPG、FINS、HOMA—IR(P<0.05),对糖尿病胰岛素增敏作用与30 mg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P>0.05),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P<0.05),并有明显的降脂作用(P<0.05).结论 栀芪降糖饮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扈丽萍;王德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0.1~0.3 g,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并辅以相关穴位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王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78.05%(32/41)高于对照组53.85%(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有效清除Hp,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李林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骨科外洗方和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接受肘关节骨折术治疗,随机分组,就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与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30例)对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提高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占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尾号奇数偶数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参照组(20例),其中参照组给予西药舍曲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抑郁情绪(采用SDS评分量表)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干预治疗前,SDS评分及血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给予中药与西药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减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较参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控制血压水平或维持恒定,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我院消化科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吗丁啉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予以加减,2组均治疗4周.进行综合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在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有28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有2例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观察,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3,P<0.05);在远期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3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9,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与西药相比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析对淋巴瘤患者行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淋巴瘤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临床效果.结果 70例患者中,40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57.14%,18例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为25.71%,7例稳定,稳定率为10.00%,5例为无效,无效率为7.14%.结论 针对淋巴瘤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作者:梁存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面神经炎120例患者(在2016年8月20日—2017年8月20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97.14±1.22)分、躯体功能(96.78±1.44)分、物质生活(95.28±2.34)分、社会功能(96.85±1.44)分、治愈率(9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能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常规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100位类风湿性关节炎确诊病患,随机均分2组后分别进行基础护理与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比患者炎症缓解程度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晨僵时间分别为(1.56±0.37)分、(4.28±0.55)分、(17.30±3.45)min,护理总有效率为9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关节炎炎症,缓解疼痛并缩短晨僵时间.
作者:李俊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