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衡针疗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症状临床观察

白国梁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急性期疼痛, 平衡针
摘要:目的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以盲法抽选的方式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Melzack疼痛量表(MPQ)进行评分,治疗组第二、第三治疗阶段的PRI的情绪分、感觉分、总分及PP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急性疼痛期改善情况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平衡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期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其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30μg,夹脊穴、阿是穴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维生素B12片:50μg,口服,每日3次.2组疗程10日.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及消失时间,水疱结痂及皮疹消退时间,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组水疱结痂、皮疹消退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减轻速度及程度明显,疼痛消失时间亦快,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作者:景万仓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索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面神经炎120例患者(在2016年8月20日—2017年8月20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97.14±1.22)分、躯体功能(96.78±1.44)分、物质生活(95.28±2.34)分、社会功能(96.85±1.44)分、治愈率(9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能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入组后2组根据病情及基础病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调脂、降糖、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抗感染扩容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以神经功能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相当(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柴秀芳;李峰;韩雪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1005例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及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 .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 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 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作者:张鑫杰;王俊发;刘文丽;洪景亚;陈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医保胎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保胎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中医保胎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保胎治疗的7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保胎治疗,对比2组保胎成功率,对保胎成功继续妊娠者进行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保胎成功继续妊娠患者比例(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随访发现观察组(3.3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3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保胎治疗对提高保胎成功率保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继续妊娠意义重大,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临床价值突出.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醒脑开窍法对脑梗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0.1~0.3 g,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并辅以相关穴位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王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贝杏止咳糖浆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贝杏止咳糖浆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杏止咳糖浆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X线检查正常时间),炎性因子(IL-10、hs-CRP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无湿啰音时间、X线异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贝杏止咳糖浆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肖传;汪汉斌;刘云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4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失眠症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艾司唑仑片等应用,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4天后分别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结束14天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刘要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黄连降糖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验案1则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以肥胖者居多.若BMI≥28 kg/m2同时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称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和2型糖尿病1+1>2的叠加效应致使该类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较常人明显上升.黄连降糖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在以往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西医降糖药相比,在控制血糖方面作用接近,而在缓解症状、减重、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闫爱华;张瑞帅;闫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砭石脐灸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砭石脐灸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疗效及其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7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当归龙荟胶囊每次3粒,1日2次.观察组则采用砭石脐灸疗法,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0~30 min.2组疗程均为1周.对比2组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44%(P<0.05).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相当(P>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砭石脐灸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相对于口服当归龙荟胶囊疗效更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崔霞;张颖;田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为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2组瘙痒消失时间、皮损消失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解热、解痉、抗变态反应、抗炎、抗脂质过氧化等,其可显著提高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董春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保守治疗45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2组,A组22例应用西药治疗,B组23例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2~3个月进行症状、肠镜分析,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物医治放射性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易于操作、安全,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利伟;王松耀;李永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本院自拟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抽取于本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并将其分组护理,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 实施相应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降低较为显著、ADL评分明显上升,其对应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速度,此法值得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芪术痹湿颗粒中黄芪检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芪术痹湿颗粒中黄芪检验鉴别和测定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ELSD)法鉴别测定处方中的黄芪、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薄层色谱具有较强的专属性,且显示斑点清晰,该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精密度以及重复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1.27%(9例).结论 该检验测定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芪术痹湿颗粒的质量控制中.

    作者:郭素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儿童糖耐量异常中医治疗临床研究概况

    糖耐量异常(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属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目前IGT人群数目较多,在儿童群体中,肥胖儿童糖耐量异常占比高.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儿童糖耐量异常(小儿脾瘅)发病率亦随之上升.引起小儿脾瘅的原因虽多,但内热则贯穿其始终,该阶段是进展为消渴的过渡期,具有可逆性,兹就近年来对小儿脾瘅的研究,从理法方药对其进行总结.

    作者:李海馨;曹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火针联合抗真菌药治疗中重度毛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火针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及联苯苄唑乳膏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42例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苯卞唑凝胶外搽及火针治疗(每周/次);B组42例仅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及联苯卞唑凝胶外搽;C组42例仅予以火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价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47.6%、54.7%,A组与B组、A组与C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火针疗法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真菌药或单纯火针疗法.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冯娇娜;余群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施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脂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4,P=0.02);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及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LDL-C、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下调hs-CRP和BNP表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对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对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9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接受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实验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为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哮喘患儿接受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建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给予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85例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口服腰腿痛丸)、治疗组(48例,腰腿痛丸+针灸),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对照组81.08%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95.83%,治疗后疼痛评分(5.4±1.1)分高于治疗组(4.1±0.8)分,生活质量评分(93.2±4.2)分低于治疗组(95.7±3.4)分,有差异(P<0.05).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疗效好,疼痛症状减轻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殷贞燕;刘菲;韩织优;洪文;谭周纯;李伟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9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及通液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输卵管通畅情况、再阻塞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79.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至少一侧通畅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阻塞率较对照组低,宫内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方可提升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阻塞率,提升宫内妊娠率.

    作者:刘湘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