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评价

张静

关键词:中医护理, 理疗干预, 面神经炎, 治愈率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面神经炎120例患者(在2016年8月20日—2017年8月20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97.14±1.22)分、躯体功能(96.78±1.44)分、物质生活(95.28±2.34)分、社会功能(96.85±1.44)分、治愈率(9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能够提高治愈率.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在治疗急诊眩晕患者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急诊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将实行常规对症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中医辨证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2组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数据组间差情况结果 .结果经治疗之后实验组急诊眩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于参照组数据发现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结论 将中医辨证治疗应用在急诊眩晕患者中疗效确切,可降低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李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保守治疗45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2组,A组22例应用西药治疗,B组23例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2~3个月进行症状、肠镜分析,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物医治放射性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易于操作、安全,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利伟;王松耀;李永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火针联合抗真菌药治疗中重度毛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火针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及联苯苄唑乳膏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42例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苯卞唑凝胶外搽及火针治疗(每周/次);B组42例仅予以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及联苯卞唑凝胶外搽;C组42例仅予以火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价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47.6%、54.7%,A组与B组、A组与C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火针疗法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真菌药或单纯火针疗法.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冯娇娜;余群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4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失眠症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艾司唑仑片等应用,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4天后分别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结束14天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交泰丸治疗失眠症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刘要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对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对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9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接受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实验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为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哮喘患儿接受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建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析对淋巴瘤患者行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淋巴瘤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临床效果.结果 70例患者中,40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57.14%,18例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为25.71%,7例稳定,稳定率为10.00%,5例为无效,无效率为7.14%.结论 针对淋巴瘤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作者:梁存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归芍活血通络汤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归芍活血通络汤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均给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股骨颈骨骨折基础治疗,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归芍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统计.结果 实验组中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中显效1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8%,实验组在显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有效方面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中患者住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8±3)d、治疗费用为(5.64±1.23)万元、卧床时间为(125±34)d;对照组中患者住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6±4)d、治疗费用为(7.34±2.26)万元、卧床时间为(178±58)d.实验组在临床资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归芍活血通络汤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颈骨骨折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骨折愈合率同时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张越民;苏文;石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半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现明显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继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原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动脉病变术后再狭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西药治疗联合桂苓消癥丸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此次抽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1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65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甲组加用桂苓消癥丸,对患者的疼痛缓解、下肢缺血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截肢、血管再狭窄、溃疡痊愈、溃疡改善以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三个月后疼痛缓解率、下肢缺血改善率都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都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六个月后的截肢率、溃疡改善率都劣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组六个月后的血管再狭窄率、溃疡痊愈率都劣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大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西药治疗联合桂苓消癥丸可明显缓解其疼痛、下肢缺血、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提高溃疡痊愈率,降低血管再狭窄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崔玉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对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对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生化汤组,空白组;以上3组分别在后一天服药后给予生化汤加减并针刺治疗,生化汤加减口服,不做其他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受孕物排出时间、完全流产率、出血时间、出血量方面优于其他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以上观察指标中空白组较其他2组疗效较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加快受孕物排出,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晴;宁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索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面神经炎120例患者(在2016年8月20日—2017年8月20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97.14±1.22)分、躯体功能(96.78±1.44)分、物质生活(95.28±2.34)分、社会功能(96.85±1.44)分、治愈率(9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能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9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及通液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输卵管通畅情况、再阻塞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79.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至少一侧通畅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阻塞率较对照组低,宫内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方可提升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阻塞率,提升宫内妊娠率.

    作者:刘湘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醒脑开窍法对脑梗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和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0.1~0.3 g,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并辅以相关穴位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2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王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早中期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把选择骨肽片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而选择补肾活血汤治疗的23例患者则纳入研究组,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6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3.91%),同时髋关节疼痛评分与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治疗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申开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变化.结果 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给予比较发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借鉴价值.

    作者:尚福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骨科外洗方同中医治疗肘关节骨折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骨科外洗方和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我院骨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接受肘关节骨折术治疗,随机分组,就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与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30例)对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骨科外洗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提高Mayo评分以及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占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外科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外科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在外科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不但能够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还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应当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作者:葛永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神肝同调针刺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验案1则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难治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治疗难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人群的逐渐增加以及心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发病率的增高,难治性高血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中,以西医学药物降压为基础,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针刺治疗,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现报道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艳平;闫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为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2组瘙痒消失时间、皮损消失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解热、解痉、抗变态反应、抗炎、抗脂质过氧化等,其可显著提高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董春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眩晕40例

    目的 探讨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口服,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得生丸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得生丸联合降压药治疗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水立;肖雨;王志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