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樊亚楠

关键词:微波凝固法, 宫颈炎, 宫颈糜烂, 妇科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宫颈糜烂程度分为A组(Ⅰ度糜烂)35例、B组(Ⅱ度糜烂)48例、C组(Ⅲ度糜烂)37例.三组均接受微波凝固法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33%、78.38%,与A组对比,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41.67%、40.5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Ⅰ度宫颈糜烂效果更好,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宫颈炎症的早期治疗.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7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无并发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检查项目包含入院时的SBP、DBP,血液生化指标含FBG、HbA1c、TG、TC、HDL-C、LDL-C.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SBP、FBG、HbAlc、TG、TC、LDL-C分别为(5.80 ±3.87)年、(148.76±13.20)mm Hg(1 mm Hg=0.133 kPa)、(9.41±4.20) mmol/L、(11.31 ±2.15)%、(7.34±1.81)、(6.84±0.86)、(4.84±1.81) mmol/L,对照组分别为(3.65±2.11)年、(124.62±9.67) mmHg、(8.17±4.37) mmol/L、(7.06±1.85)%、(4.29±1.76)、(5.04±0.45)、(3.21±2.0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的患者HbA1c为(7.27±1.42)%,NIHSS评分>3分的患者为(9.67±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中,以缺血性小卒中多见,约占69.7%;糖尿病患者中病程长及高收缩压、高血脂、高HbA1c更易并发脑梗塞;HbAlc越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作者:郑红英;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和亚群CD28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其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细胞、CD4+ CD28+、CD8+ CD28+、CD8+ CD28-T细胞亚群分别为(48.20±13.11)%、(29.78±6.30)%、(15.39±6.60)%、(43.80±14.21)%、(16.90±4.02)%、(20.40±7.18)%,对照组分别为(59.03±8.69)%、(35.60±8.27)%、(24.09±7.30)%、(55.20±12.02)%、(20.69±4.88)%、(11.79±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81、4.550、7.212、5.028、4.881、6.487,均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的测定可帮助了解其机体免疫水平、疾病情况和抗肿瘤能力,对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宗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南阳市农村137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农村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南阳市宛城区溧合乡卫生院2005年9月-2013年10月建立档案收治的13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所有患者进行了免费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从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患者症状等方面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2006年CD4细胞分组<200个/mm3的人数比例由33%减少至19.8%,350~500个/mm3的组人数构成比由19.7%增加至31.8%,效果显著.经6年间逐年统计分析该乡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CD4细胞计数逐年上升,从基线平均值253个/mm3上升到治疗满6年后平均值480个/mm3.治疗后每年的CD4细胞计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国家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后,以艾滋病定点乡卫生院为依托的基层医疗服务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面已经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分析了目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整合实验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等几点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张艳;曹龙古;唐俊杰;陈苏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18.5) min、(2.6±1.2)、(8.5±2.3)d,观察组分别为(51.2±13.7)min、(1.4±0.7)、(6.9±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73、5.664、3.668,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o%,观察组为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9,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钟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5-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全国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甲肝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甲肝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4/10万、5.52/10万、5.87/10万、4.24/10万、3.30/10万、2.64/10万、0.59/10万、1.8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甘肃;甲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甲肝发病的主要职业分布在家务待业、退离人员、农民、散居儿童、学生等.结论 中国2005-2012年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加强甲肝监测,及时发现、调查、处理甲肝聚集性病例,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爆发.

    作者:孙艳萍;李博;梁晓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进展

    放射性直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行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药物保留灌肠是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保留灌肠的药物和灌肠方法进行了许多探讨和改进,本文将近年来应用药物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9-2014年1018例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1 018例梅毒流行病特征,为临床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 018例.所有患者用凝集法(TPPA)筛查,阳性者进一步用胶体金再确认,两种方法阳性者再做TRUST检查.结果 2009-2014年梅毒发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每年男性发病数分别为29、58、74、89、93、112例,女性分别为45、75、95、87、125、136例,总数分别为74、133、169、176、218和248例.18 ~40岁、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年龄段.共报告梅毒1 018例,男性455例,女性563例.年平均患病率为0.42%,由2009年的0.37%上升至2014年的0.45%,6年来总体呈逐年增长,2012年略有下降,随后又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占41.75%,Ⅱ期梅毒占38.70%,Ⅰ期梅毒占15.42%,胎传梅毒占2.36%,Ⅲ期梅毒占1.77%.结论 近6年梅毒发病数量逐年上升,应加大重点人群干预检测力度,以控制梅毒的传播,降低梅毒的发病率.

    作者:秦丽;黄麦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措施,体温>38.5℃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d)治疗.两组均治疗7d.结果 治疗第3、6天,对照组咳嗽咳痰评分分别为(4.6±1.3)、(7.2±2.1)分,观察组分别为(7.4±1.8)、(8.7±2.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44,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通过激发患儿机体自身免疫力,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进而发挥免疫-内分泌作用对抗疾病引起的炎症.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1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69%,观察组为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4,P<0.05).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6.84%,观察组为o.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 <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23±3.05)分,观察组为(95.2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3,P<0.05).结论 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丹皮酚脂质体制备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方式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试验中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进行,丹皮酚脂质体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注意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和形态,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优选佳处方大豆处方/胆固醇=4/1,大豆卵磷脂/丹皮酚=10/1,维生素E的使用量为0.1%,制备得来的丹皮酚质体平均粒径为359.2 nm,粒径均一,呈圆球形,包封率和渗漏率分别为71.5%、1.6%.结论 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且渗漏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靳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12例,均行彩超与CT诊断,分析胰腺检出率及在彩超与CT下的影响学表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彩色超声与CT检出轻型AP检出率分别为65.7%、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0,P<o.05);彩色超声与CT检出重型AP检出率分别为95.2%、100.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2,P>0.05).超声小灶液区、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10.7%、12.5%、25.o%、12.5%,CT分别为26.8%、28.6%、10.7%、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95、8.864、7.791、9.692,均P<0.05).结论 AP在彩超下可见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CT诊断胰腺局限性增大、内部小灶液区检出率更高.在重型AP诊断中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轻型AP诊断中,CT检出率高于彩色超声.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75岁以上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常规术前备血,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处理原发病,加做肺功能、心功能、下肢血管功能检查,评估术前指标,采用择期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抢救或死亡病例.所有26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4 ~29个月,平均20.5个月,患髋均无明显疼痛.18例弃拐后恢复术前行走功能,6例需四脚助行器行走,2例不能独立行走,术后24 h内出现脑梗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4.6%.结论 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下地早等优点,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长期随访结果仍有待观察.因此针对高龄患者需要严格的选择适应症,重视术前风险评估.

    作者:马锡才;李善会;吴相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并进行护理管理工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措施相同,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应用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失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护理失误率为16.0%,观察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为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结论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护士自身各方面得到提升,进而利用自身的进步来改进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巫翠英;陈晓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以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426例患者中46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0.80%.46例MS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其中2例患者复合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2株.代谢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其比例分别为45.65%、10.87%、8.70%和17.39%,部分患者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粘质沙雷菌等.其中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亦较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尽早检出代谢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选择合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亮;周明伟;杨昌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7例,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36例,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51例,分别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FT3、FT4、TSH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例单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前对比,FT3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TSH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6个月以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T4水平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1例部分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各时期FT3、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后患者在半年内适当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内分泌平衡.

    作者:胡建鹏;周芳;朱利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109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1c、血脂(TG、TC、HDL-C、LDL-C)等变化情况并分析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回访率98.16%.干预12个月后,有47例血糖逆转至正常水平,逆转率43.92%;有6例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占5.61%.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7±0.50)、(8.76±2.49) mmol/L,干预后分别为(5.49±0.48)、(7.37±1.88)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TG、TC、HDL-C分别为(2.22±0.57)、(5.87±1.09)、(0.95±0.28)mmol/L,干预后分别为(1.38±0.34)、(4.54-1.13)、(1.13±0.27)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血脂,可改善其转归.

    作者:杨树国;韩伟祥;韩巧玲;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6.7±1.1)d,对照组为(24.2±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2.50%,对照组为5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2,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6,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锐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危机并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调查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观察组为14.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4,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2.o%,观察组为9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环境及护理操作因素等潜在多种危机,通过加强护理防范策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淑梅;孙文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宫颈糜烂程度分为A组(Ⅰ度糜烂)35例、B组(Ⅱ度糜烂)48例、C组(Ⅲ度糜烂)37例.三组均接受微波凝固法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33%、78.38%,与A组对比,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41.67%、40.5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Ⅰ度宫颈糜烂效果更好,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宫颈炎症的早期治疗.

    作者:樊亚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