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桂峰;艾芬

关键词:莫西沙星片, 社区获得性肺炎, 安全性, 抗生素
摘要:目的 观察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1日-10月31日门急诊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退热、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口服莫西沙星片(拜复乐)0.4 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针(罗氏芬)2.0 g+阿奇霉素针(希舒美)0.5 g,1次/d,两组均治疗7~10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 h退热率为55.9%,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3.2±1.2)、(6.8 ±3.4)d,对照组分别为(5.3±3.4)、(10.9 ±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医疗负担为(466±255)元,对照组为(1 850±53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莫西沙星对于门急诊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医疗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7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无并发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检查项目包含入院时的SBP、DBP,血液生化指标含FBG、HbA1c、TG、TC、HDL-C、LDL-C.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SBP、FBG、HbAlc、TG、TC、LDL-C分别为(5.80 ±3.87)年、(148.76±13.20)mm Hg(1 mm Hg=0.133 kPa)、(9.41±4.20) mmol/L、(11.31 ±2.15)%、(7.34±1.81)、(6.84±0.86)、(4.84±1.81) mmol/L,对照组分别为(3.65±2.11)年、(124.62±9.67) mmHg、(8.17±4.37) mmol/L、(7.06±1.85)%、(4.29±1.76)、(5.04±0.45)、(3.21±2.0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的患者HbA1c为(7.27±1.42)%,NIHSS评分>3分的患者为(9.67±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中,以缺血性小卒中多见,约占69.7%;糖尿病患者中病程长及高收缩压、高血脂、高HbA1c更易并发脑梗塞;HbAlc越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作者:郑红英;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眼底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筛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和评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筛查中,应用眼底动脉检查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6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29例,中度狭窄组44例,重度狭窄组95例.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不良反应小、机体耐受性好的碘普罗胺作为造影剂,手术径路选择经右股动脉;住院期间同时对患者进行眼底动脉检查,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级别.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轻度狭窄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3.71±2.61) mg/L,中度狭窄组为(9.62±3.73)mg/L,重度狭窄组为(19.42±6.49) mg/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眼底动脉轻度硬化率、中重度硬化率分别为45.45%、54.55%,中度狭窄组为47.22%、52.78%,重度狭窄组为17.28%、82.72%,重度狭窄组眼底动脉轻度硬化率、中重度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存在相关关系,随着狭窄度加深,眼底病变程度加重,因此眼底检查在对早期冠心病人进行筛查、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幸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14年11月做检查的孕妇206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77例作为肌瘤组,正常妊娠未合并肌瘤孕妇12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妇方面:分娩方式、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情况;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肌瘤组剖宫产率为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6.88%、16.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7%、31.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先兆流产、胎膜旱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08%、14.29%、1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3.10%、4.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88%、28.57%、1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4.65%、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分娩时对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要多方面考虑,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5-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全国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甲肝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甲肝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4/10万、5.52/10万、5.87/10万、4.24/10万、3.30/10万、2.64/10万、0.59/10万、1.8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甘肃;甲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甲肝发病的主要职业分布在家务待业、退离人员、农民、散居儿童、学生等.结论 中国2005-2012年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加强甲肝监测,及时发现、调查、处理甲肝聚集性病例,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爆发.

    作者:孙艳萍;李博;梁晓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活动性溃疡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消痈溃得康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后胃镜下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浓度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厚度、腺体形态、腺体密度评分分别为(o.31±0.11)、(0.28±0.09)、(0.51±0.22)、(0.87±0.33)分,对照组分别为(0.92 ±0.33)、(0.87 ±0.29)、(0.95±0.67)、(1.23 ±0.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94、13.178、4.232、4.02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分别为(1.01±0.13)、(81.53 ±7.78) ng/L,对照组分别为(1.33 ±0.10)、(118.74±13.67)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33、15.614,均P<0.05).结论 采用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活动性胃溃疡晒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浓度,促进胃黏膜和腺体形态恢复,提高溃疡组织愈合的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宏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奥美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序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内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并经14C尿素呼吸试验确证为HP阳性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服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14 d,14 d后单用奥美拉唑序贯治疗4周.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8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6,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1.46%,对照组为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32%和6.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7,P>0.05).结论 奥美拉唑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HP根除率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7例,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36例,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51例,分别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FT3、FT4、TSH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例单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前对比,FT3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TSH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6个月以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T4水平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1例部分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各时期FT3、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后患者在半年内适当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内分泌平衡.

    作者:胡建鹏;周芳;朱利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2-7月226次及2012年8月-2013年1月233次具有洗手指征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前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分别为57.0%、51.3%,干预后分别为82.8%、8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441、56.671,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在直接接触患者前、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摘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84.3%、73.7%、85.0%、85.3%、82.6%、81.0%)均较干预前(52.1%、37.5%、30.4%、62.5%、52.4%、47.1%)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及手卫生的执行,从而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马静;王瑛;穆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18.5) min、(2.6±1.2)、(8.5±2.3)d,观察组分别为(51.2±13.7)min、(1.4±0.7)、(6.9±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73、5.664、3.668,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o%,观察组为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9,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钟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并进行护理管理工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措施相同,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应用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失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护理失误率为16.0%,观察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为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结论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护士自身各方面得到提升,进而利用自身的进步来改进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巫翠英;陈晓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109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1c、血脂(TG、TC、HDL-C、LDL-C)等变化情况并分析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回访率98.16%.干预12个月后,有47例血糖逆转至正常水平,逆转率43.92%;有6例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占5.61%.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7±0.50)、(8.76±2.49) mmol/L,干预后分别为(5.49±0.48)、(7.37±1.88)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TG、TC、HDL-C分别为(2.22±0.57)、(5.87±1.09)、(0.95±0.28)mmol/L,干预后分别为(1.38±0.34)、(4.54-1.13)、(1.13±0.27)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血脂,可改善其转归.

    作者:杨树国;韩伟祥;韩巧玲;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宫颈糜烂程度分为A组(Ⅰ度糜烂)35例、B组(Ⅱ度糜烂)48例、C组(Ⅲ度糜烂)37例.三组均接受微波凝固法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33%、78.38%,与A组对比,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41.67%、40.5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Ⅰ度宫颈糜烂效果更好,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宫颈炎症的早期治疗.

    作者:樊亚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o.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17%,观察组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清凤;谷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措施,体温>38.5℃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d)治疗.两组均治疗7d.结果 治疗第3、6天,对照组咳嗽咳痰评分分别为(4.6±1.3)、(7.2±2.1)分,观察组分别为(7.4±1.8)、(8.7±2.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44,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通过激发患儿机体自身免疫力,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进而发挥免疫-内分泌作用对抗疾病引起的炎症.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危机并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调查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观察组为14.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4,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2.o%,观察组为9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环境及护理操作因素等潜在多种危机,通过加强护理防范策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淑梅;孙文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12例,均行彩超与CT诊断,分析胰腺检出率及在彩超与CT下的影响学表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彩色超声与CT检出轻型AP检出率分别为65.7%、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0,P<o.05);彩色超声与CT检出重型AP检出率分别为95.2%、100.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2,P>0.05).超声小灶液区、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10.7%、12.5%、25.o%、12.5%,CT分别为26.8%、28.6%、10.7%、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95、8.864、7.791、9.692,均P<0.05).结论 AP在彩超下可见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CT诊断胰腺局限性增大、内部小灶液区检出率更高.在重型AP诊断中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轻型AP诊断中,CT检出率高于彩色超声.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直观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直观教学法对《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学习倦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56人做为被试对象,于大一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6周,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倦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低值为20分,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然后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包括:在实验室直接运用标本、模型教学,辅以挂图以及影像设备教学.运用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至8周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测试,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对2次测评学习倦怠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显著下降.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的学习倦怠,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庞传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再出血率、永久性致残率分别为2.0%、1.0%,对照组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674、4.188,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2 ±3.12)d,对照组为(20.83 ±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8,P<0.05).结论 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较高,手术成功率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缩短疗程、节省开支、不需要开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存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癌伴HP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71例选择化疗的胃癌伴HP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根除HP治疗分为两组:未进行根除HP治疗的63例设为对照组,根除HP治疗的108例设为观察组.2个化疗疗程后对比两组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分析根除成功与根除失败者相关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HP根除成功83例,失败25例,失败者化疗后DOB值(8.51±2.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成功者化疗疗效有效率77.11%明显优于根除失败者的52.00%及对照组的5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根除失败者元消化道不良反应者比例(68.68%、5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度反应和Ⅲ~Ⅳ度反应发生率(22.39%、24.00%和8.43%、24.00%)均低于对照组(38.09%、34.92%),其中根除成功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Ⅲ~Ⅳ度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感染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疗效,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减轻HP感染程度可减少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提高化疗疗效趋势,故对伴胃癌伴HP感染者建议将HP根除方案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丹皮酚脂质体制备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方式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试验中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进行,丹皮酚脂质体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注意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和形态,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优选佳处方大豆处方/胆固醇=4/1,大豆卵磷脂/丹皮酚=10/1,维生素E的使用量为0.1%,制备得来的丹皮酚质体平均粒径为359.2 nm,粒径均一,呈圆球形,包封率和渗漏率分别为71.5%、1.6%.结论 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且渗漏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靳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