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杜敏

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化疗, 恶性肿瘤, 存活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癌伴HP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71例选择化疗的胃癌伴HP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根除HP治疗分为两组:未进行根除HP治疗的63例设为对照组,根除HP治疗的108例设为观察组.2个化疗疗程后对比两组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分析根除成功与根除失败者相关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HP根除成功83例,失败25例,失败者化疗后DOB值(8.51±2.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成功者化疗疗效有效率77.11%明显优于根除失败者的52.00%及对照组的5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根除失败者元消化道不良反应者比例(68.68%、5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度反应和Ⅲ~Ⅳ度反应发生率(22.39%、24.00%和8.43%、24.00%)均低于对照组(38.09%、34.92%),其中根除成功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Ⅲ~Ⅳ度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感染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疗效,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减轻HP感染程度可减少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提高化疗疗效趋势,故对伴胃癌伴HP感染者建议将HP根除方案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1I联合行为疗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31I联合行为疗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根据自身糖尿病病情接受相应的降糖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口服药物治疗方式,甲硫咪唑30 mg/d,2~3次/d,口服.观察组行131I联合行为疗法,采用口服方式,剂量依据每克甲状腺131I剂量(MBp)×甲状腺质量(g)/甲状腺24 h 131I摄入率计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3d进行血糖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观察指标为FPG、2hPG、FT3、FT4,并于治疗后2、4、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FPG、2hPG、FT3、FT4分别为(6.88±1.94)、(10.12±3.58) mmol/L、(6.33±2.65)、(2.57±1.09) ng/L,观察组分别为(6.70±2.03)、(8.51±3.11) mmol/L、(3.20±1.05)、(1.33±0.71)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亢复发发生率分别为18.4%、16.3%,观察组分别为2.04%、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131I联合行为疗法治疗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复发率较低,明显较常规疗法具有优势.

    作者:王旭红;张之农;刘元志;杨伟光;林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14年11月做检查的孕妇206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77例作为肌瘤组,正常妊娠未合并肌瘤孕妇12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妇方面:分娩方式、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情况;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肌瘤组剖宫产率为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6.88%、16.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7%、31.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先兆流产、胎膜旱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08%、14.29%、1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3.10%、4.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88%、28.57%、1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4.65%、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分娩时对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要多方面考虑,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危机并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调查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观察组为14.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4,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2.o%,观察组为9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环境及护理操作因素等潜在多种危机,通过加强护理防范策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淑梅;孙文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1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69%,观察组为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4,P<0.05).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6.84%,观察组为o.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 <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23±3.05)分,观察组为(95.2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3,P<0.05).结论 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7例,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36例,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51例,分别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FT3、FT4、TSH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例单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前对比,FT3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TSH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6个月以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T4水平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1例部分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各时期FT3、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后患者在半年内适当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内分泌平衡.

    作者:胡建鹏;周芳;朱利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70.4%,对照组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00,P<0.05).结论 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作者:张蕾;乔时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o.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17%,观察组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清凤;谷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并进行护理管理工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措施相同,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应用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失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护理失误率为16.0%,观察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为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6,P<0.05).结论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护士自身各方面得到提升,进而利用自身的进步来改进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巫翠英;陈晓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脐贴进行腹胀便秘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及其出院指导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6.67%,观察组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4,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崔艳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2-7月226次及2012年8月-2013年1月233次具有洗手指征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前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分别为57.0%、51.3%,干预后分别为82.8%、8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441、56.671,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在直接接触患者前、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摘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84.3%、73.7%、85.0%、85.3%、82.6%、81.0%)均较干预前(52.1%、37.5%、30.4%、62.5%、52.4%、47.1%)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及手卫生的执行,从而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马静;王瑛;穆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以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426例患者中46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0.80%.46例MS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其中2例患者复合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2株.代谢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等,其比例分别为45.65%、10.87%、8.70%和17.39%,部分患者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粘质沙雷菌等.其中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亦较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泌尿系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尽早检出代谢综合征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选择合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亮;周明伟;杨昌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癌伴HP感染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71例选择化疗的胃癌伴HP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根除HP治疗分为两组:未进行根除HP治疗的63例设为对照组,根除HP治疗的108例设为观察组.2个化疗疗程后对比两组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分析根除成功与根除失败者相关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HP根除成功83例,失败25例,失败者化疗后DOB值(8.51±2.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成功者化疗疗效有效率77.11%明显优于根除失败者的52.00%及对照组的5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根除失败者元消化道不良反应者比例(68.68%、5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度反应和Ⅲ~Ⅳ度反应发生率(22.39%、24.00%和8.43%、24.00%)均低于对照组(38.09%、34.92%),其中根除成功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根除成功者Ⅲ~Ⅳ度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感染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疗效,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减轻HP感染程度可减少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提高化疗疗效趋势,故对伴胃癌伴HP感染者建议将HP根除方案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宫颈糜烂程度分为A组(Ⅰ度糜烂)35例、B组(Ⅱ度糜烂)48例、C组(Ⅲ度糜烂)37例.三组均接受微波凝固法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33%、78.38%,与A组对比,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41.67%、40.5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Ⅰ度宫颈糜烂效果更好,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宫颈炎症的早期治疗.

    作者:樊亚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及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生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其实践工作能力,要提高工作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关键,而技能水平的提高又需要反复的技能训练,目前由于患者维权意识和伦理道德要求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加速转变,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使得单纯依靠病人做为学习和训练对象的传统临床技能训练模式已接受新的挑战.为此临床实践教学资源显为短缺,使得新生代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日益受到局限,而医学生的成长及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又需要大量实践训练机会,为克服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我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整合已有资源,引进系列医学模型和培训设备,建成了我市配置高端,全面,具人性化,模块化,现代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便医学生及临床医学人员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鲍颖;唐杰;陈悦霞;刘峰;梁茂华;张秀英;王金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6.7±1.1)d,对照组为(24.2±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2.50%,对照组为5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2,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6,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锐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直观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直观教学法对《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学习倦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56人做为被试对象,于大一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6周,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倦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低值为20分,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然后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包括:在实验室直接运用标本、模型教学,辅以挂图以及影像设备教学.运用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至8周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测试,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对2次测评学习倦怠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显著下降.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的学习倦怠,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庞传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7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无并发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检查项目包含入院时的SBP、DBP,血液生化指标含FBG、HbA1c、TG、TC、HDL-C、LDL-C.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SBP、FBG、HbAlc、TG、TC、LDL-C分别为(5.80 ±3.87)年、(148.76±13.20)mm Hg(1 mm Hg=0.133 kPa)、(9.41±4.20) mmol/L、(11.31 ±2.15)%、(7.34±1.81)、(6.84±0.86)、(4.84±1.81) mmol/L,对照组分别为(3.65±2.11)年、(124.62±9.67) mmHg、(8.17±4.37) mmol/L、(7.06±1.85)%、(4.29±1.76)、(5.04±0.45)、(3.21±2.0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的患者HbA1c为(7.27±1.42)%,NIHSS评分>3分的患者为(9.67±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中,以缺血性小卒中多见,约占69.7%;糖尿病患者中病程长及高收缩压、高血脂、高HbA1c更易并发脑梗塞;HbAlc越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作者:郑红英;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进展

    放射性直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行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药物保留灌肠是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保留灌肠的药物和灌肠方法进行了许多探讨和改进,本文将近年来应用药物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1日-10月31日门急诊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退热、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口服莫西沙星片(拜复乐)0.4 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针(罗氏芬)2.0 g+阿奇霉素针(希舒美)0.5 g,1次/d,两组均治疗7~10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 h退热率为55.9%,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3.2±1.2)、(6.8 ±3.4)d,对照组分别为(5.3±3.4)、(10.9 ±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医疗负担为(466±255)元,对照组为(1 850±53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莫西沙星对于门急诊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医疗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桂峰;艾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和亚群CD28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其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细胞、CD4+ CD28+、CD8+ CD28+、CD8+ CD28-T细胞亚群分别为(48.20±13.11)%、(29.78±6.30)%、(15.39±6.60)%、(43.80±14.21)%、(16.90±4.02)%、(20.40±7.18)%,对照组分别为(59.03±8.69)%、(35.60±8.27)%、(24.09±7.30)%、(55.20±12.02)%、(20.69±4.88)%、(11.79±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81、4.550、7.212、5.028、4.881、6.487,均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的测定可帮助了解其机体免疫水平、疾病情况和抗肿瘤能力,对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宗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