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干预对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英阁

关键词:早期干预, 毛细支气管炎,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哮喘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复发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诊1年,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复发率为66.7%,观察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8,P<0.05).结论 定期随访,早期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复发率.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o.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3.17%,观察组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清凤;谷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18.5) min、(2.6±1.2)、(8.5±2.3)d,观察组分别为(51.2±13.7)min、(1.4±0.7)、(6.9±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73、5.664、3.668,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o%,观察组为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9,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钟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不同术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87例,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36例,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51例,分别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FT3、FT4、TSH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例单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前对比,FT3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TSH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6个月以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T4水平术后各时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1例部分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各时期FT3、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后患者在半年内适当补充甲状腺素有利于内分泌平衡.

    作者:胡建鹏;周芳;朱利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眼底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筛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和评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筛查中,应用眼底动脉检查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6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29例,中度狭窄组44例,重度狭窄组95例.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不良反应小、机体耐受性好的碘普罗胺作为造影剂,手术径路选择经右股动脉;住院期间同时对患者进行眼底动脉检查,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级别.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轻度狭窄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3.71±2.61) mg/L,中度狭窄组为(9.62±3.73)mg/L,重度狭窄组为(19.42±6.49) mg/L,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眼底动脉轻度硬化率、中重度硬化率分别为45.45%、54.55%,中度狭窄组为47.22%、52.78%,重度狭窄组为17.28%、82.72%,重度狭窄组眼底动脉轻度硬化率、中重度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存在相关关系,随着狭窄度加深,眼底病变程度加重,因此眼底检查在对早期冠心病人进行筛查、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幸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门急诊口服莫西沙星片治疗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1日-10月31日门急诊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退热、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口服莫西沙星片(拜复乐)0.4 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针(罗氏芬)2.0 g+阿奇霉素针(希舒美)0.5 g,1次/d,两组均治疗7~10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 h退热率为55.9%,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3.2±1.2)、(6.8 ±3.4)d,对照组分别为(5.3±3.4)、(10.9 ±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医疗负担为(466±255)元,对照组为(1 850±53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莫西沙星对于门急诊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医疗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桂峰;艾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直观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直观教学法对《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学习倦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56人做为被试对象,于大一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6周,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倦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低值为20分,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然后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包括:在实验室直接运用标本、模型教学,辅以挂图以及影像设备教学.运用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至8周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测试,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对2次测评学习倦怠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显著下降.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产生的学习倦怠,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庞传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脐贴进行腹胀便秘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及其出院指导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6.67%,观察组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4,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崔艳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2-7月226次及2012年8月-2013年1月233次具有洗手指征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前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分别为57.0%、51.3%,干预后分别为82.8%、8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441、56.671,均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在直接接触患者前、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摘手套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84.3%、73.7%、85.0%、85.3%、82.6%、81.0%)均较干预前(52.1%、37.5%、30.4%、62.5%、52.4%、47.1%)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及手卫生的执行,从而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马静;王瑛;穆春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建湖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建湖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查阅建湖县卫生局年度统计报表,利用Excel2003对建湖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数量、年龄、学历、职称、执业情况等方面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目前建湖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量不足,距离医改的配备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并且存在专业结构不平衡,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年龄结构不平衡,卫生人员结构老化;总体素质不高,低学历状况十分突出;部分卫生院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比例较高等问题.结论 要改善这种状况,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建立稳定、合理、科学的卫生人才流动机制;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力量,提高管理人员水平;重视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加强依法执业的管理,强化在职人员培训,开展学历教育.

    作者:张国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AP患者112例,均行彩超与CT诊断,分析胰腺检出率及在彩超与CT下的影响学表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彩色超声与CT检出轻型AP检出率分别为65.7%、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0,P<o.05);彩色超声与CT检出重型AP检出率分别为95.2%、100.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2,P>0.05).超声小灶液区、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10.7%、12.5%、25.o%、12.5%,CT分别为26.8%、28.6%、10.7%、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95、8.864、7.791、9.692,均P<0.05).结论 AP在彩超下可见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CT诊断胰腺局限性增大、内部小灶液区检出率更高.在重型AP诊断中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轻型AP诊断中,CT检出率高于彩色超声.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14年11月做检查的孕妇206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77例作为肌瘤组,正常妊娠未合并肌瘤孕妇12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妇方面:分娩方式、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情况;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肌瘤组剖宫产率为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6.88%、16.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7%、31.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先兆流产、胎膜旱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08%、14.29%、1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3.10%、4.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88%、28.57%、1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4.65%、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分娩时对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要多方面考虑,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再出血率、永久性致残率分别为2.0%、1.0%,对照组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674、4.188,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2 ±3.12)d,对照组为(20.83 ±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8,P<0.05).结论 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较高,手术成功率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缩短疗程、节省开支、不需要开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存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分析了目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整合实验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等几点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张艳;曹龙古;唐俊杰;陈苏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南阳市农村137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农村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南阳市宛城区溧合乡卫生院2005年9月-2013年10月建立档案收治的13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所有患者进行了免费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从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患者症状等方面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2006年CD4细胞分组<200个/mm3的人数比例由33%减少至19.8%,350~500个/mm3的组人数构成比由19.7%增加至31.8%,效果显著.经6年间逐年统计分析该乡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CD4细胞计数逐年上升,从基线平均值253个/mm3上升到治疗满6年后平均值480个/mm3.治疗后每年的CD4细胞计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国家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后,以艾滋病定点乡卫生院为依托的基层医疗服务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面已经起到了显著效果.

    作者:赵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丹皮酚脂质体制备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方式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试验中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进行,丹皮酚脂质体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注意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和形态,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结果 优选佳处方大豆处方/胆固醇=4/1,大豆卵磷脂/丹皮酚=10/1,维生素E的使用量为0.1%,制备得来的丹皮酚质体平均粒径为359.2 nm,粒径均一,呈圆球形,包封率和渗漏率分别为71.5%、1.6%.结论 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且渗漏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靳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11-2013年天津市无瑕街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无瑕街社区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Excel 2003整理导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天津市无瑕社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259例,平均发病率为271.64/10万.2011、2012和2013年发病数分别73、143和43例.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分布在华盛里、新袁村和大无缝,2012年主要分布在官房村、新袁村和大无缝,2013年主要分布在大无缝、华盛里和聚贤里.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从3月开始逐渐升高,5-7月为发病高峰,2011年9-11月有小幅反弹,产生了两个次高峰.5岁以下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011-2013年,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95.9%、92.3%、83.7%,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2011-2013年散居儿童占全部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50.7%、46.9%、60.4%,托幼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46.5%、47.5%和30.2%.结论 手足口病已经成为了社区公共卫生的挑战之一,预防控制策略应考虑易感人群和季节发病高峰.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5-201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全国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甲肝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甲肝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4/10万、5.52/10万、5.87/10万、4.24/10万、3.30/10万、2.64/10万、0.59/10万、1.8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甘肃;甲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甲肝发病的主要职业分布在家务待业、退离人员、农民、散居儿童、学生等.结论 中国2005-2012年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加强甲肝监测,及时发现、调查、处理甲肝聚集性病例,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爆发.

    作者:孙艳萍;李博;梁晓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和亚群CD28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其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CD3+、CD4+、CD8+细胞、CD4+ CD28+、CD8+ CD28+、CD8+ CD28-T细胞亚群分别为(48.20±13.11)%、(29.78±6.30)%、(15.39±6.60)%、(43.80±14.21)%、(16.90±4.02)%、(20.40±7.18)%,对照组分别为(59.03±8.69)%、(35.60±8.27)%、(24.09±7.30)%、(55.20±12.02)%、(20.69±4.88)%、(11.79±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81、4.550、7.212、5.028、4.881、6.487,均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的测定可帮助了解其机体免疫水平、疾病情况和抗肿瘤能力,对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宗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109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1c、血脂(TG、TC、HDL-C、LDL-C)等变化情况并分析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回访率98.16%.干预12个月后,有47例血糖逆转至正常水平,逆转率43.92%;有6例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占5.61%.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7±0.50)、(8.76±2.49) mmol/L,干预后分别为(5.49±0.48)、(7.37±1.88)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TG、TC、HDL-C分别为(2.22±0.57)、(5.87±1.09)、(0.95±0.28)mmol/L,干预后分别为(1.38±0.34)、(4.54-1.13)、(1.13±0.27)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能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及血脂,可改善其转归.

    作者:杨树国;韩伟祥;韩巧玲;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及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生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其实践工作能力,要提高工作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关键,而技能水平的提高又需要反复的技能训练,目前由于患者维权意识和伦理道德要求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加速转变,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使得单纯依靠病人做为学习和训练对象的传统临床技能训练模式已接受新的挑战.为此临床实践教学资源显为短缺,使得新生代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日益受到局限,而医学生的成长及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又需要大量实践训练机会,为克服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我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整合已有资源,引进系列医学模型和培训设备,建成了我市配置高端,全面,具人性化,模块化,现代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便医学生及临床医学人员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鲍颖;唐杰;陈悦霞;刘峰;梁茂华;张秀英;王金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