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军;何新建;刘玉亭
目的:为组织反恐医学救援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依据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的特点,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着重构建及阐述了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机制.结果及结论:构建反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机制,包括:立法保障机制、预报预警机制、预先准备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救援保障机制.论述加强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组建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并组织反恐演习,搞好各种反恐物资的准备,保证反恐药品器材需求等方面的反恐行动对策.
作者:丁群;扈长茂;姜成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文章针对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力量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从系统设计、功能实现以及系统特点方面加以阐述.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系统功能包括卫勤组织指挥、卫勤医疗管理、卫勤物资管理等.其中,卫勤组织指挥功能主要由人员管理、文书编辑、参谋作业、可视化通讯等子系统组成;卫勤医疗功能主要由单兵医疗、分类后送、医学影像、远程医疗、统计上报等子系统组成;卫勤物资管理主要由卫勤装备管理、卫勤耗材管理、医疗物资管理等子系统组成.在文章末尾对本系统的特点加以简要说明.
作者:张鸿雁;时利民;吴复元;刘永强;李乃义;仇元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对驻闽1 012名参加海训的陆军、海军和特种兵官兵的健康教育需求、卫生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比较迫切,新兵和老兵卫生知识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01),不同军兵种之间卫生知识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全体指战员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对新入伍战士要加强生活常识、生理与心理卫生、传染病防治、营养与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使新战士从入伍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作者:王晓霞;阎成美;翁庐英;李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机动卫勤分队作为我军卫勤保障的拳头力量,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成败.作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从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建设的具体目标;加大基础建设,提高机动保障能力;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以及开展针对性训练等主要环节,系统地总结了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建设经验和做法,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作者:周菊林;杨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趋势,针对军队医院的现状,提出借鉴企业运作机制的方式,通过抓大放小,合理配置军队医院;开源节流,优化医院资本运营;突出重点,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内涵发展,促进医院内部活力;开创特色,筑就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军队医院的发展.
作者:陈大军;赵育新;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根据海上局部战争伤病员救治需要及我海军卫生船舶现状,强调选派的海上医疗队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军事、心理、专业素质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海上训练期间,医疗装备是否携带上船取决于船舶条件和船上医疗设备的原有配备情况.并从勤务、技术和舰船特点出发论述了组织海上训练的实施方法和内容:首先要学习必要的海军军事常识、海洋知识、海上遇险时的求生知识及有关的国际法规,以便在海上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时能作出相应的处置;其次要掌握必需的海军卫生勤务知识,以训练医疗队员的工作协调性.
作者:沈俊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根据军人结核病人的疾病特点、住院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实际情况,以严明的纪律、完善的制度和优质的服务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房秋燕;郑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技术、数字化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对作战样式、作战理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带来卫勤理论、卫勤指挥、火线抢救、伤员救治、医疗后送等多个方面的巨大变革.野战医院作为伤员救治的重要环节,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卫勤保障的效能,加快野战医院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有利于提高未来军事斗争卫勤保障能力[1,2].
作者:凌小明;郭琪;黄邱朝;李立志;杨昌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7月创建了随访中心,电话随访出院伤病员,认真研究、了解部队伤病员的心理,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促进医院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京发;穆方;陈立新;崔苏宁;盛燕江;王晓敏;张士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解决应对突发事件抽组机动卫勤力量的决策问题,为军队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实用性强、可视化的辅助决策工具,以提高区域预编军队卫生资源配置决策水平.方法:在军队卫生资源宏观配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中观层面上突发事件与机动卫勤力量之间的距离和符合程度,构建了应急抽组决策系统和抽组评估系统.结果:研发了应对突发事件抽组机动卫勤力量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应急抽组和抽组评估两个分系统.结论:系统设计开放友善,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抽组方案,既可为军队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又可为培养军队卫生管理干部提供训练工具.
作者:杨国士;张鹭鹭;张义;孙金海;扈长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探讨联勤医院的保障特点,扎实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必须强化联勤意识,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树立联勤就是大服务的思想;完善为兵服务措施,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需,高质量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深化院内优质服务,拓宽院外服务渠道,增强为部队服务的能力;狠抓内涵建设,不断创新为部队服务的硬环境.
作者:田辉荣;谢培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的深入,医院要从贴近作战对象、贴近作战环境、贴近作战方式出发,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工作,在训练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预案、提高军事素质、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练兵、探索研究卫勤保障的重难点问题,立足自我,加快卫勤力量的建设,才能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担负的卫勤保障任务.
作者:范颂杰;刘丙龙;徐祖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医学院医学实习生在读完大学3年基础医学后就进入临床实习,在医院实习时间为2年,因此这些学生的管理是医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重点.实习生多分散在各科室内,活动也相对较自由;另外实习结束时将面临毕业分配,因此实习生具有某些特殊的心理[1].如何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这些学生,提高医学实习生综合素质是医院教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报道对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卡特尔16种个性测试,并运用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周全;姚定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结合远离军队医疗机构人员门急诊社会化保障的实践,提出以下思考:①社会化保障实质是运行机制的变革,必须改变管理思路,按市场法则运作.②必须制定制度法规,健全调控约束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按章办事.③要签定一个规范的协议,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督体系,加强经费管理.④实行社会化保障不能削弱自身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综合提高保障能力.
作者:王倩云;熊林平;岳增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针对新疆地区的复杂形势,论述了加强卫勤机动力量建设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是新疆地区多种自然灾害救援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需要,是军队履行戍边维稳职责的需要.分析了新疆地区卫勤保障的特点:行动突然,时间紧迫;成分复杂,协调困难;方向不定,力量分散;伤情难料,消耗量大;社会依托差,药材供应难;战场环境差,保障要求高;防护能力弱,野外生存难.提出了卫勤机动力量建设构想:①适当调整卫勤机动力量结构.②卫生装备要适应现代战争需要.③信息保障实现远程化、适时化.④卫勤力量抽组机动灵活.⑤卫生专业救治技术要有新突破.⑥具有一定的生存和防卫能力.
作者:柳建军;何新建;刘玉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医疗设备档案是军队医药卫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医疗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及历次检测、维修、维护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健全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效益,对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
作者:钟铁军;赵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科学准确地考评临床医师工作绩效,为临床专业技术干部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专家咨询结合信息熵值分析法,建立临床医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结果和结论:成功构建临床医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针对临床医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及评价的风险等问题,运用信息熵值分析法做了分析.为医学人才评价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作者:滕光生;黄朝晖;徐德忠;鱼敏;刘鉴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当前,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与国际上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培养条件相对落后,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等还不能适应医学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1].我们对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
作者:于启林;钱远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主席关于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的重要论述,联系医院实际,阐述了以科技强军为指导,加强医院质量建设问题.提出军队医院要从实现保障有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克服医院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医院质量建设要实现精兵的要求,必须做到规模精、人员精、技术精、设备精、服务精.
作者:袁士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是深圳经济特区内的部队医院,近两年来,医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呈现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格局.主要经验是:1.眼光向外,不怕露短,敢于竞争;2.坚持高起点,找准突破口,实现数字化;3.突出部队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4.更新观念,突破框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5.把握方向,坚持为兵服务,提高保障能力;6.建文明窗口,树服务形象,创优质品牌;7.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后勤保障社会化;8.创新机制、大胆放权,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9.以人为本,建设有边防特色的医院文化.
作者:王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