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林;杨国平
目的:研究我国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我国华东地区调查了2 100名军队人员.数据分析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包.结果:干部两周患病率、半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战士(X2两周=28.96,P<0.01,x2慢性=59.11,P<0.01).门诊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团卫生队、营卫生所各占48.19%、19.76%.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驻军医院,占住院总人数的60.23%.结论:建议应在做好军队人员日常防病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军队人员的健康教育;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基层部队卫生资源的投入及卫生服务保障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基层军队人员的卫生服务需要.
作者:高宏伟;张宏伟;徐荷;张罗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延用事业单位用人模式.去年SARS疫情中表现的医院管理状况,揭示了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深层次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激活人力资本留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嵇芸;陆龙;黄少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当前,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与国际上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培养条件相对落后,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等还不能适应医学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1].我们对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
作者:于启林;钱远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充分发挥登陆基地分类后送医院合理衔接各方向的伤员流、快速转换运输方式等功能,为战时登陆基地分类后送医院的配置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军事后勤环境、伤员后送需求、卫生资源及地理条件等影响因素,运用数学模型规划医院在整个保障机构网络中适宜的配置,综合应用解析法及模糊加权择近法建立登陆基地分类后送医院配置位置的数学模型.结果:首先运用解析法确定伤员流的理论重心位置,再根据各影响因素运用模糊加权择近法进行调整,得到优化解,并举例求解佳的部署方案.结论:两种方法优势互补,更符合战时的需要.
作者:范晨芳;杨一风;陈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技术、数字化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对作战样式、作战理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带来卫勤理论、卫勤指挥、火线抢救、伤员救治、医疗后送等多个方面的巨大变革.野战医院作为伤员救治的重要环节,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卫勤保障的效能,加快野战医院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有利于提高未来军事斗争卫勤保障能力[1,2].
作者:凌小明;郭琪;黄邱朝;李立志;杨昌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解决应对突发事件抽组机动卫勤力量的决策问题,为军队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实用性强、可视化的辅助决策工具,以提高区域预编军队卫生资源配置决策水平.方法:在军队卫生资源宏观配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中观层面上突发事件与机动卫勤力量之间的距离和符合程度,构建了应急抽组决策系统和抽组评估系统.结果:研发了应对突发事件抽组机动卫勤力量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应急抽组和抽组评估两个分系统.结论:系统设计开放友善,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抽组方案,既可为军队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又可为培养军队卫生管理干部提供训练工具.
作者:杨国士;张鹭鹭;张义;孙金海;扈长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主席关于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的重要论述,联系医院实际,阐述了以科技强军为指导,加强医院质量建设问题.提出军队医院要从实现保障有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克服医院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医院质量建设要实现精兵的要求,必须做到规模精、人员精、技术精、设备精、服务精.
作者:袁士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加强基层卫勤工作的军事斗争准备,有针对性的为基层卫勤指挥干部补充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在基层卫勤工作中军事地形知识的应用情况、应用范围以及需要学习的程度等问题.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查,明确基层卫勤指挥干部应掌握的军事地形知识内容.为全面开展卫勤战备工作提供保证.
作者:景凡伟;孟虹;杨余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结合演习卫勤保障实践,总结联合战役演习卫勤保障的特点,一是未来联合作战对卫勤保障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伤员的救护和后送难度增大;三是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复杂.针对现场救治技术要求、伤员后送问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等提出了见解,并就建立伤员救治与后送网络、加强卫勤保障队伍建设及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提出建议.
作者:鲁云敏;燕海军;林村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提高疗养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疗养院专业技术发展,我院与体系医院率先在全军医院与疗养院间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试点.从试行过程看,院际双方与患者均比较满意,达到了双向转诊的初衷.为顺畅工作开展,本文仅就所应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
作者:刘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卫生人力成本的含义、使用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指明目前我国卫生人力成本表现出低水平、低收益、低效率的特征.笔者认为要控制和优化卫生人力成本结构,可以分别从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维持成本、发展成本的控制与优化上采取措施.具体包括:拓宽卫生人力提供渠道,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市场竞争机制参与卫生服务价格调控;完善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
作者:袁蕙芸;顾伟民;范关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应依据平战时所担负的各项卫勤保障任务,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在组织准备、制度建设、战备训练等方面,通过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和应急作战的卫生救援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组织、技术、人员和装备的优势,提高机动卫勤力量的应急救援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军事医学理论、军事医学技术和卫勤装备的研究,切实加强现代条件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作者:宋斌;朱东平;肖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历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是医学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第一手资料;一旦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病历又是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断医务人员过错和医疗活动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证据.
作者:赵育新;洪求兵;杜进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也是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回顾几年来我部医院对引进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我们认为,委托人事代理机制引进地方医务人员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军队医院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作者:刘德熙;李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分别阐述了军队医院加强机动卫勤力量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处置突发事件和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主要任务,应根据军事斗争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适时在组织、制度、装备、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赋予新的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以及抓好机动卫勤力量建设,需要把握好现实状况与未来需要、适应市场与确保战场、日常工作与卫勤训练、全面建设与战备建设等几个问题.
作者:时利民;吴复元;郭廷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7月创建了随访中心,电话随访出院伤病员,认真研究、了解部队伤病员的心理,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促进医院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京发;穆方;陈立新;崔苏宁;盛燕江;王晓敏;张士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医疗设备档案是军队医药卫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医疗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及历次检测、维修、维护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健全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效益,对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
作者:钟铁军;赵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计量作为医学研究和医疗质量控制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计量工作需要,加强医学计量监督管理,应重视对计量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对医学计量工作的认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并就医学计量工作的特点,探讨和把握医学计量管理的特殊规律,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促进教医研工作不断提高.
作者:许金廉;傅雷;郭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机动卫勤分队作为我军卫勤保障的拳头力量,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成败.作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从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建设的具体目标;加大基础建设,提高机动保障能力;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以及开展针对性训练等主要环节,系统地总结了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建设经验和做法,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作者:周菊林;杨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加强医院战备质量建设,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是军队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如何加强军队医院战备质量建设谈了几点看法:要实现军队医院战备建设的目标,必须深化战备教育;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一支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卫勤保障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完善一套适应应急保障需要的野战卫生装备;强化卫生战备训练,探索一条卫生战备训练的新路子.
作者:张树华;穆少杨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