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沙地区诺如病毒基因型分析

漆辉洲;钟慧

关键词: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腹泻, RNA, GⅡ-3, GⅡ-4, GⅡ-12
摘要:目的 确定长沙地区引起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的类型.方法 从12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提取RNA.将RNA进行逆转录、扩增、测序,并通过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分析导致长沙地区患者感染的诺如病毒的主要种类.结果 63个样品中含有诺如病毒,分别为GⅡ-3、GⅡ-4、GⅡ-12三种类型,其中GⅡ-4为主要病原体.结论 在长沙地区,诺如病毒GⅡ-4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的主要致病株.GⅡ-4基因进化快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毒株.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产期健康教育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保科就诊的478例围产期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监测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围产期知识得分,产检次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高危妊娠率,顺产及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乳汁分泌情况、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观察组围产期知识得分(93.5+2.5)分,对照组(81.5+5.5)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检次数为5~7次,显著高于对照组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妊娠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及产妇乳汁分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围产期保健,降低高危妊娠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碧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柳城县吸毒人群艾滋病毒感染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柳城县吸毒人群艾滋病毒感染特点,为制定进一步的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柳城县辖区内的吸毒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吸毒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婚姻状况.结果 共调查286名吸毒者,静脉吸毒率为62.9%,HIV感染率为28.3%.注射吸毒与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吸毒年限、首次吸毒年龄、性行为有关;近半年共用器具注射吸毒与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是否住自己的房子、吸毒年限、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有关;HIV抗体阳性与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是否住自己的房子、吸毒年限、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有关.结论 本地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特点多由于共用器具感染引起,且与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是否住自己的房子、吸毒年限、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有关,另外与性别也有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在进行HIV防治过程中因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余菊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江海街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肝功能及脂质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肝功能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共82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身高、体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值,计算体质指数(BMI)并进行体重分组,对各组肝功能、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不同体重组TC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177,P=0.910),TG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P=0.000),不同体重组AL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92,P=0.000);Pearson相关分析50岁以上中老人ALT值分别与BMI和TG之间皆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7,0.158,P值分别为0.008,0.000),并且不认为ALT与TC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控制体重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高甘油三酯型高脂血症,对保护肝功能亦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卡;赖秀华;李天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呼吸系统炎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临床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症分为支气管炎组和肺炎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CT和CRP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其CRP和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治疗后也均有所降低;②肺炎组患者其治疗前后CRP和PCT水平的变化均高于支气管炎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支气管炎组患者治疗前PCT水平变化较CRP水平变化更具有特异性.结论 CRP和PCT在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前呈现升高,而治疗后下降的特征,其中肺炎患者变化更加显著,而PCT水平在支气管炎组中表现突出,可作为支气管炎发作的特异性指标检测.

    作者:欧阳立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2013年1月-12月我院1000张住院及门诊处方,分析了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对策.结果 共有8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抽查处方总数的8.9%,包括用法用量不当占46.1%、联合用药不当占20.2%、重复用药占18.0%、溶媒选择不当占12.4%、药物选择不当占3.4%,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82.0%;临床不合理用药,主要由医师因素、药师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及社会因素等导致.结论 为改善乡村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建设合理用药制度,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重视医师培训工作,发挥药师防范作用,并重视患者健康宣教.

    作者:霍春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3年信阳市狮河区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3年信阳市浉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人群特征及检测情况.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求询者的数据,采用Excel整理数据,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882例求询者接受了VCT服务,男性占70.75%,女性占29.25%;年龄集中于20(39岁.65.19%的求询者类型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882例求询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检出率为2.49%;男男性行为史人群HIV阳性率高,阳性率为6.99%.结论 浉河区VCT求询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求询原因大多为非婚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史人群HIV阳性率较高,今后艾滋病防治要重视婚外性传播人群(暗娼和嫖客)和MSM人群的干预,预防HIV经性传播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作者:林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发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的327例(462个椎体)患者,对其中再次入院31例患者的病因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再次入院,其中女27例,男4例,年龄61 ~87岁,平均(73.4±8.7)岁.伤椎填充不佳4例,再发骨折18例,伤椎充填不佳合并临近椎体再骨折1例,转移性肿瘤5例,脊柱结核2例,原因不明1例,随访1~5年,平均(2.1±0.7)年,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3例,轻微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后再发疼痛患者以再发骨折为常见病因,部分患者需要同轴活检术才能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唐振华;桂红利;伍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其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18例,统计患者的卧床时间、采血检验次数、基础病情、机械通气时间、年龄、药物的使用等参数情况,探讨其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应关系.结果 在218例ICU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49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卧床时间、采血次数、脑卒中、手术史等情况为ICU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较多,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减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华玉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小切口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术后一般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玮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科团队对慢性病老人家庭照顾者实施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科团队对慢性病老人家庭照顾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孤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慢性病老人家庭照顾者32例,全科团队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制定并实施入户随访、健康讲座、家庭照顾者聚会、家庭内部干预、多途径信息平台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9个月,比较干预前后32例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两方面的变化.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比较32例慢性病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生活护理技能、疾病护理技能、照顾知识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比较32例慢性病老人家庭照顾者在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科团队通过提供综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郑海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管理.干预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管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降糖效果、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别.治疗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比较,餐后2h血糖水平(6.3±1.5)比(7.4±1.6)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5.6±0.3)比(6.3±0.4)%,t =2.159,P=0.003]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D评分(23.73±3.74比27.43±4.82,P<0.05),抑郁情绪明显缓解.GQOLI-74评分(73.51±7.52比67.44±7.56,P<0.05),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车祸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车祸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车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用更具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睡眠质量量表,得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车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车祸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都存在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低下的问题,临床开展更具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运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收集、整理患者各项检查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226例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间差异不明显(x2=1.547,P =0.081);动态心电图对室早单发,室速,房早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窦性停博,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无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较常规心电图更有效、更灵敏,对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蒋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从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首先按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1个月至1岁)140例,B组(>1~3岁)160例,AB两组内再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与对照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片,出现腹泻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该药物.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3项.结果 观察 组腹泻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中的观察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1~3岁年龄的小儿AA)预防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雯;幸黔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折返类型的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差异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不同折返类型的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浙医二院心内科收治的204侧折返机制引发的PSV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PSVT不同折返类型与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并对各型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AVNRT和AVRT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占66例和91例,P>0.05),IART和SNRT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多见(各7例,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性别差异上,AVNRT多见于非老年女性(占65.8%),AVRT多见于非老年男性(占46.4%),IART和SNRT以老年男性居多(占40.0%和44.4%).结论 PSVT因折返机制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折返类型,各型在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张良根;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坦度螺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并发焦虑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坦度罗酮干预治疗心肌梗死治疗后并发焦虑症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心肌梗死治疗后焦虑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坦度罗酮(律康),10m~30mg/日,每4周复诊1次,每次复查心电图、判断临床疗效,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 vs 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48.P<0.05);观察组治疗后SCL-90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坦度罗酮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治疗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作者:刘宏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总体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总体化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29例,接受总体化护理.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病情总有效控制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血压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体化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广泛性推广应用.

    作者:沈缪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乌司他丁40万U溶于3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显72.73%,观察组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703.7±62.2)、(670.0±61.1) ng/ml]与实验组[(432.3±63.6)、(488.7±55.8)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肖安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服务团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后及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给予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育锻炼、电子档案,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或以上的空腹血糖检测和随访,并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9.1±1.8)(10.4±2.5)mmol/l]与干预组[(6.2±1.2)(8.1±1.8)mmol/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占41.43%,死亡2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占22.14%,无死亡病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对2型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丁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同性恋认知的比较

    目的 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同性恋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807名、非医学生90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触过同性恋的大学生比没有接触过的对同性恋更加包容,大学生的同性恋知识50%以上来源于网络和电影电视.结论 医学生比非医学生对同性恋有更好的认知和更宽容的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还亟待提高,采取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是正确对待同性恋的重要举措.

    作者:杜凤英;张立军;孙娜;熊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