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振新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2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淋巴清扫术2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清扫术3例,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其余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除1例于术后3年出现对侧的淋巴结转移,无患者复发和转移.结论 误诊是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必须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推广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恩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分析县级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县级结核病防治的工作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促进农村肺结核防治体系的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作者:王君;徐凌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PICC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指导护理.方法 对PICC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2例患者中有3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经拔管及溶栓处理,症状逐渐缓解,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当及时总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路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松针点灸治疗偏头痛伴皮肤触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采用松针点灸治疗24例偏头痛伴皮肤触痛患者,同时用相同方法治疗30例无皮肤触痛的偏头痛患者,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1例(45.83%),部分缓解10例(41.67%),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46.67%),部分缓解13例(43.33%),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和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①松针点灸对偏头痛伴皮肤触痛和无皮肤触痛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②松针点灸可使偏头痛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下降,而皮肤触痛与血清hs-CRP无明显关系.
作者:蒙维光;吴玲艳;宋瑞霞;黄少珍;唐佳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对氧磷酶1基因(PON1)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BSCO、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收集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AD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 1年9月.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测基因型QR vsQQ、RR vs.QQ、QR+ RR vs.QQ、和RvsQ在AD组与对照组中是否有差异.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共有AD患者1270例,健康对照1335例.对总体人群进行Meta分析,未发现等位基因R与AD相关[OR=1.09,95%CI(0.84,1.42),P=0.51];基因型QR vs QQ、RR vs.QQ、QR+ RR vs.QQ在AD组与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鉴定出PON1基因Gln192Arg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AD相关.
作者:赵春澎;谭利娜;张耀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处方费用情况,分析影响门诊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郴州市城区105家社会医疗机构106名门诊医生开具的3169张处方,通过处方信息变量赋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各影响因素与处方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会医疗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为64.51元,每天每张处方平均费用为46.82元;处方用药种数、注射剂、抗菌药使用比例、处方医师职称、患者年龄与处方费用呈正相关,基本药物比例与处方费用呈负相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方费用略高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结论 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单张处方用药品种较多,注射剂、抗菌药使用比例过高,是造成患者处方费用增高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李晓峰;付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兴山县居民死因特征,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疾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年均死亡率为349.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8.31/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组死亡构成比为67.26%;死亡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YPLL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死亡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期望寿命为84.94岁.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意外伤害是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
作者:王大军;王承全;王支科;徐留森;温立新;李易;陈世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吡拉西坦对照组,其中每组各40例,疗程为2周,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画钟试验(CDT)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后MMSE、CDT、MoCA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拉西坦对照组MMSE、CDT、MoCA分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周广安;杨申;宁方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青州市通过实行“全额预算、按月拨付、超支自、结余留用”的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疗机构调整收入结构,自觉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作者:邓永新;程英华;杨春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趋化因子CXCL16是由入侵部位的防御性免疫细胞产生,不但具有趋化因子的功能,还可作为受体发挥作用,其形式有膜结合型和分泌型两种.CX-CL16在效应T细胞的迁移、细胞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CXCL16趋化因子在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妊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重视,并且已有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实.本文着重于研究趋化因子CX-CL16目前在各类疾病中可能作用机制及进展,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唐若澜;魏麓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前静脉输液已成为各个医疗机构临床上应用广泛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治疗手段在积极治疗患者疾病、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的同时,由于输液微粒的污染反应,严重危害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了解和掌握输液微粒的产生因素,及时有效的预防输液微粒的污染,才能确保医疗安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作者:魏爱霞;王永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教师在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中处于主体作用,对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的实施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中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素质,旨在通过探讨折射出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的实质,明确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进而使农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得以推动.
作者:常景芝;冯霞;王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 1/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p-ERK1/2在AML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同期收治的AML初治组患者26例(其中治疗后完全缓解者20例,未缓解者6例)、复发组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RK1/2的表达.结果 AML初治组及复发组p-ERK1/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p-ERK1/2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细胞数与p-ERK1/2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p-ERK1/2的表达在AML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焦玉燕;滕清良;刘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测量比较医院分层次管理模式下不同层次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状况.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612名临床一线护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该三甲医院实行分层次管理后不同层次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状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分层模式下管理者仍需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应注重提高合同制护士的待遇.
作者: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在社区医院治疗的患者绝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和全身各系统功能衰退,患者一旦出现骨折,手术的风险明显加大,使治疗的过程复杂化,往往不能承受手术,以保守治疗为主[1],同时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罕见的并发症,我院曾收治1例骨折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宇;吴秀清;吴冬梅;高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0-2011年天峨县流行性乙型脑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该县200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早期采用酶标检查法.结果 2000-2011年该县发现乙脑患者共40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10万,发病人数多的2005年,发病率为5.08/10万.总病例中12岁以下儿童占92.50%(37/40),7岁以下儿童占82.50%(33/40),散居儿童占60.00%,患者无免疫史占92.50%(37/40).患者经治疗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该县9个乡镇人群乙脑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全省同期的平均发病率,乙脑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作者:黄林光;傅剑羽;阙光阳;韦丽琴;韦海艳;黄亚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注射用埃索美拉唑与注射用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方法 选择因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住院病例64例,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30例)及奥美拉唑组(34例).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静脉推注,依据出血停止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停止的时间,并记录两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两组间成本-效果比.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显效率76.67%,奥美拉唑组显效率50%(x2=4.836 P=0.028).埃索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0%,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79.41%(x2=0.671 P=0.413).两组中不良反应以恶心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33%、2.94%(P=1.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58、35.56.结论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既有效、安全又经济的药物.
作者:李改芹;李福康;李晓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选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的检出情况,在1级动脉MPR、MIP、VR三种处理方式无任何差别;在2-3级动脉血管MPR检出率较高,与MIP和VR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级动脉血管MPR也高于MIP和VR,但是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诊断在诊断肺栓塞方面,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能增大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PE确切的疗效评价,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地降低病死率,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沈剑辉;刘志鹏;于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包括D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96例行DR,46例行CT扫描,50例行MRI检查,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结果 96例DR片中,87例显示骨质改变,2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40例显示骨膜反应,28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6例行CT扫描均显示骨质改变,4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21例显示骨膜反应,34例显示钙化或骨化.50例行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4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15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7例显示骨髓水肿.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3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30例显示钙化或骨化,3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 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能全面、准确显示骨肿瘤征象,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或两种技术联合应用.
作者:吴化民;李慎江;刘新红;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代谢紊乱、血凝因素异常、细胞因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症与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与冠心病相关的众多炎症介质中,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已成为研究热点.sCD40L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趋化蛋白表达和释放、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粘附、诱导金属蛋白酶表达等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
作者:李美玲;谭小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