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为了解我国手卫生发展成就及制约因素,正确把握手卫生发展方向,推动其更快发展,收集、检索国内近年来手卫生的文献,分析手卫生发展方向及不足.结果发现,目前手卫生的科学管理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说明我国已进入手卫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但有关手卫生的高质量研究尚少.因此,医疗机构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需充分利用现在的利好时机,深入探讨手卫生的科学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张炳华;房爱武;王炳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了加强和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笔者通过分析本社区卫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本社区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不足和诸多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总结认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多行业的介入、支持及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征象,并与X线平片对比.结果 不同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在肺转移瘤中仍有其特征性改变.CT表现呈多样性,包括空洞或空泡样转移瘤、气胸、结节性钙化和骨化、两肺广泛弥散的粟粒状阴影、孤立性肺转移瘤、转移瘤内血管扩张、支气管内膜转移瘤及肿瘤性栓塞.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多层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与放大重建处理相结合,对不典型肺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高价值,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作者: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的多相波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11年完成的3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及对照组均完成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两组在舒张期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符合典型超声表现30例,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厚度检查中观察组MRI显像上心包厚度大于3 mm,28例符合,2例不符合.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频谱均出现一个明显的向反方向的反弹波R,在舒张早期E波后,组成了由Ew、R、Aw或含有更多波形的多相波,对照组均无此波形出现.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有特征性的多相波,可用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齐新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数字化平板DSA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成为数字减影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以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为例,从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采集、高压发生器和球管、导管床机架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X射线防护和配套设施、DSA高级功能等方面就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的进展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对旋转DSA、三维DSA图像重建、3D血管路径图和步进DSA等先进功能的发展以及临床使用作相关探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Lorad俯卧式钼靶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麦默通乳房病灶微创切除术中定位失准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探讨提高钼靶定位穿刺准确率的方法.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院40例钼靶定位乳房肿物微创切除术病例,找出穿刺置刀发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完成随后50例微创手术后,比较改进前后微创刀放置的准确率.结果 微创刀一次放置的准确率由改进前的80%(32/40)上升到改进后的100%(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必要措施可以提高钼靶定位穿刺准确率.
作者:谢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左卡尼汀1 g,静脉推注,连用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生化指标、血清瘦素水平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量指数(BMI)和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P<0.05),leptin与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SF、MAMC和BMI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降低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许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安舒环、吉妮致美、爱母环三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对自愿放置IUD避孕丽无禁忌证的596例育龄妇女(安舒环210例、吉妮致美210例、爱母环176例)随访三年,观察三种IUD的临床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使用IUD后36个月:安舒环组有3例带器妊娠,吉妮致美组6例,爱母环组11例.安舒环组脱落5例,吉妮致美组1例,爱母环组11例.爱母环组有21例因症取出,其他两组各有1例取出.爱母环组有12例发生嵌顿,其他两组无嵌顿发生.安舒环组36个月时的续用率为93%(196/210),吉妮致美组92%(194/210),爱母环组64%(112/176),前两组续用率明显高于爱母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母环组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腹疼痛等不良反应较多见,吉妮致美组同房不适及白带增多较多见.结论 安舒环和吉妮致美具有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小、因症取出率低的优点,临床可根据不同情况使用.
作者:厉彦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观察20例应用瑞替普酶的肺栓塞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在溶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指标,预防出血并发症.结果 经过瑞替普酶治疗和精心护理,20例患者溶栓效果良好,无一例死亡,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结论 瑞替普酶是治疗肺栓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强溶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也极为重要.
作者:邱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了解扬州市某社区家庭病床的现状,笔者对本社区2010年1—12月166例家庭病床患者的年龄及病种构成、疾病转归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病床患者中70 ~89岁者占78.92%.病种构成:脑血管疾病占首位,其次为肿瘤,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亦占有一定的比例.转归情况以好转居多.对家庭病床患者患病特点、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家庭病床的医疗风险作了分析和讨论.认为家庭病床的开设在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安排、为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为社会减轻负担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家庭病床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风险,但只要社区医生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解决存在的问题,家庭病床的医疗风险是完全可以规避的.
作者:周秀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形成许多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脑血管出现了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因此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是医学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由植入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而生产的,与天然G-CSF有着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1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rhG-CSF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有人报道,皮下注射rh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HSC)自我移植,HSC在脑缺血区微环境下分化,更易生存,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及无创伤性,无须对干细胞进行分离、采集与再输注,亦无异体HSC移植所面临的HSC来源困难、免疫排斥反应和医学伦理等诸多问题,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技术.脑缺血可引起神经元碎裂和崩溃.近来研究证明,卡配因(Calpain)可导致神经元凋亡.缺血缺氧条件下,钙平衡被破坏,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激活Calpain,导致细胞骨架及结构蛋白过度降解,溶酶体膜破坏,线粒体损害,从而导致神经元进一步损伤.Calpain的激活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而Calpain抑制剂能改善脑缺血,为脑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途径.
作者:谢晓丽;王守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新医改的深人推进,医院的竞争力不仅局限于医院的硬件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还包括医院文化内涵和内外形象.卫生思想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主题性、发展性和载体性的特点,“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新时期卫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卫生思想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医院文化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朱世卿;邹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作者:孙兆峰;刘岩;张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7例CHPS婴幼儿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检查结果与40例正常同龄婴幼儿对比.结果 C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为4.2~5.7 mm,幽门管长度为14.3 ~22.4 mm,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CHPS超声图像非常典型:沿幽门管横切面扫查,图像呈“环状征”:沿幽门管纵切面扫查,图像呈“子宫颈”征;幽门腔呈线样稍强回声;胃腔多见大量潴留物,通过受阻,可见逆蠕动.结论 高频超声能对CHPS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刘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护理.入院第1天和手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KPS、ECOG评分进行体力状况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KPS评分:干预后的干预组评分为86.82±4.35,明显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2次评分,表现出显著上升的特点.ECOG评分:干预后的干预组评分为1.15±0.21,明显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2次评分,表现出明显下降的特点.在KPS、ECOG评分比较中,对照组手术前后的2次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功能状态的康复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措施.
作者:尤华琴;李秀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保证门诊患者输液期间的安全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或杜绝发生输液期间自行离院事件.方法 分析门诊患者输液期间自行离院的原因,采取改善输液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认知干预、改进护理管理等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门诊患者输液期间自行离院率由护理干预前的0.86%下降到0.12%;离院追回率由27.27%上升到100.00%.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门诊患者输液期间的离院率,保证了输液治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王丽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血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2例患者的CT资料,采用MS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右侧肾上腺血肿21例(65.6%),单纯左侧8例(25.0%),双侧3例(9.4%);外伤23例(71.9%),非外伤9例(28.1%);肾上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血肿24例(75.0%),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15.6%),肾上腙肿胀密度增高3例(9.4%).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形态及密度,对肾上腺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强;苗素梅;张立涛;谢元忠;孔庆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玻璃化法冷冻保存对成人卵巢组织的影响.方法 采集21例成人卵巢组织,随机分成三组:新鲜对照组、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冷冻组.新鲜的和冻融后的卵巢皮质分别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实验.结果 二个冷冻组的异常始基卵泡及初级卵泡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与对照组的卵泡凋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化冷冻是人类卵巢组织较适宜的冷冻保存方法.
作者:牛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使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对确诊骨质疏松症的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进行治疗,术后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 ~14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0.2分.结论 使用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良好的固定,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尽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宇;李艳雯;李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产科院内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 580例产妇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产科院内感染58例,感染发生率为3.67%.58例产科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手术切口,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均超过同期产妇平均住院天数.58例中,使用留置尿管者19例,有妊娠合并症者15例,肥胖者2例.结论 引发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房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产科院内感染率.
作者:赵方芳;米振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