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宇;李艳雯;李春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观察20例应用瑞替普酶的肺栓塞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在溶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指标,预防出血并发症.结果 经过瑞替普酶治疗和精心护理,20例患者溶栓效果良好,无一例死亡,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结论 瑞替普酶是治疗肺栓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强溶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也极为重要.
作者:邱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无论疾病轻重,手术治疗都比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有创伤性.笔者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使其加深对该病症的理解,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可见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赵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知识获得途径,为学校的健康教育策略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1年采用无记名、无纸化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在学校公共计算机课堂上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2 132名在校女大学生.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等深层次的问题知晓率偏低.有76.3%的女大学生是通过电视宣传、宣传册、报刊杂志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结论 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均衡,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不断丰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途径,使宣传途径多样化.
作者:王建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B超监视(超导可视)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自愿采用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作为观察组,300例采用普通人工流产的早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1.4)min,对照组为(4.2±1.1)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15.4 ±4.7)ml,对照组为(21.0±7.6)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结论 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疗效优于普通人工流产术,具有对子宫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开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总结同感心在患儿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将同感心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入院时、护理操作中、发生病情变化时等各方面.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住院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
作者:毛培红;宋恩艳;闫丽丽;丁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探讨摄影方位对识别乳腺病灶的影响.方法 将乳腺体模TRM(技术参照模型)置于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上,加压到40牛顿(N)获得25 kV,23 mAs的曝光条件,从四个方位对乳腺体模TRM进行摄影,获得四个方位的数字照片.请5位观测者,采用“五值法”进行视读.将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以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方位的乳腺体模数字照片,显示直径为0.20 mm的钙化灶和直径为1.35 mm的肿块灶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结论 斜射线会影响乳腺摄影中对直径为0.20mm的钙化灶及1.35 mm肿块灶的显示.
作者:曹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36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进行肠外营养,统计PICC穿刺的成功率、完成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数,并观察PICC的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高,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例经PICC营养支持下完成同步放化疗,2例治疗中因PICC不良反应改用经胃管营养(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插管部位疼痛),2例因放化疗不良反应未完成治疗.结论 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经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有效、安全,可有效协助抗癌治疗的进行.
作者:王军;卢爱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的多相波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11年完成的3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及对照组均完成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两组在舒张期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符合典型超声表现30例,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厚度检查中观察组MRI显像上心包厚度大于3 mm,28例符合,2例不符合.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频谱均出现一个明显的向反方向的反弹波R,在舒张早期E波后,组成了由Ew、R、Aw或含有更多波形的多相波,对照组均无此波形出现.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有特征性的多相波,可用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齐新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左卡尼汀1 g,静脉推注,连用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生化指标、血清瘦素水平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量指数(BMI)和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P<0.05),leptin与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SF、MAMC和BMI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降低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许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作者:孙兆峰;刘岩;张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监测昆山市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方法 通过2010-2011年每月开展手足口病病毒监测,收集咽拭子标本206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病毒进行定量分型.结果 206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67份,阳性率为81.07%.其中,EV71感染84例、Cox A16感染57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6例.结论 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昆山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多种措施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作者:薛黎坚;王文明;王华;陈立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形成许多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脑血管出现了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因此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是医学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由植入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而生产的,与天然G-CSF有着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1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rhG-CSF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有人报道,皮下注射rh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HSC)自我移植,HSC在脑缺血区微环境下分化,更易生存,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及无创伤性,无须对干细胞进行分离、采集与再输注,亦无异体HSC移植所面临的HSC来源困难、免疫排斥反应和医学伦理等诸多问题,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技术.脑缺血可引起神经元碎裂和崩溃.近来研究证明,卡配因(Calpain)可导致神经元凋亡.缺血缺氧条件下,钙平衡被破坏,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激活Calpain,导致细胞骨架及结构蛋白过度降解,溶酶体膜破坏,线粒体损害,从而导致神经元进一步损伤.Calpain的激活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而Calpain抑制剂能改善脑缺血,为脑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途径.
作者:谢晓丽;王守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保证门诊患者输液期间的安全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或杜绝发生输液期间自行离院事件.方法 分析门诊患者输液期间自行离院的原因,采取改善输液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认知干预、改进护理管理等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门诊患者输液期间自行离院率由护理干预前的0.86%下降到0.12%;离院追回率由27.27%上升到100.00%.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门诊患者输液期间的离院率,保证了输液治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王丽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置管抽气或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势.方法 对2008年6月以来的11例自发性气胸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胸腔穿刺,硬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置管,然后通过硬膜外麻醉导管接头接注射器抽气或接输液器引流.结果 9例患者只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置管间断抽气治疗痊愈,2例患者采用抽气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随后又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接一次性输液器再接简易水封瓶闭式引流治疗痊愈.结论 运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胸腔置管抽气或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可靠,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灵活,取材价廉易得,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适合基层医生应用.
作者:刘少东;纪永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安舒环、吉妮致美、爱母环三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对自愿放置IUD避孕丽无禁忌证的596例育龄妇女(安舒环210例、吉妮致美210例、爱母环176例)随访三年,观察三种IUD的临床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使用IUD后36个月:安舒环组有3例带器妊娠,吉妮致美组6例,爱母环组11例.安舒环组脱落5例,吉妮致美组1例,爱母环组11例.爱母环组有21例因症取出,其他两组各有1例取出.爱母环组有12例发生嵌顿,其他两组无嵌顿发生.安舒环组36个月时的续用率为93%(196/210),吉妮致美组92%(194/210),爱母环组64%(112/176),前两组续用率明显高于爱母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母环组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腹疼痛等不良反应较多见,吉妮致美组同房不适及白带增多较多见.结论 安舒环和吉妮致美具有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小、因症取出率低的优点,临床可根据不同情况使用.
作者:厉彦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血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2例患者的CT资料,采用MS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右侧肾上腺血肿21例(65.6%),单纯左侧8例(25.0%),双侧3例(9.4%);外伤23例(71.9%),非外伤9例(28.1%);肾上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血肿24例(75.0%),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15.6%),肾上腙肿胀密度增高3例(9.4%).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形态及密度,对肾上腺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志强;苗素梅;张立涛;谢元忠;孔庆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了加强和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笔者通过分析本社区卫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本社区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不足和诸多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总结认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多行业的介入、支持及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了解我国手卫生发展成就及制约因素,正确把握手卫生发展方向,推动其更快发展,收集、检索国内近年来手卫生的文献,分析手卫生发展方向及不足.结果发现,目前手卫生的科学管理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说明我国已进入手卫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但有关手卫生的高质量研究尚少.因此,医疗机构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需充分利用现在的利好时机,深入探讨手卫生的科学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张炳华;房爱武;王炳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活检证实为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征象,并与X线平片对比.结果 不同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在肺转移瘤中仍有其特征性改变.CT表现呈多样性,包括空洞或空泡样转移瘤、气胸、结节性钙化和骨化、两肺广泛弥散的粟粒状阴影、孤立性肺转移瘤、转移瘤内血管扩张、支气管内膜转移瘤及肿瘤性栓塞.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多层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与放大重建处理相结合,对不典型肺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高价值,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作者: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数字化平板DSA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成为数字减影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以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为例,从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采集、高压发生器和球管、导管床机架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X射线防护和配套设施、DSA高级功能等方面就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的进展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对旋转DSA、三维DSA图像重建、3D血管路径图和步进DSA等先进功能的发展以及临床使用作相关探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