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居
绝经后的妇女好发骨质疏松症是不争的事实,因而雌激素替代疗法兴起,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也成为老年妇女冬季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自发性骨折,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人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所以,老年人听到的多的话是:祝您健康长寿.长寿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健康是长寿的前提,所以问题中心在于如何获得健康,并保持和发展健康.
作者:卢自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赤日炎炎,夏热如火.避暑养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由神与形合而为一,即现代医学中的心理与生理两部分组成.保健养生,光靠生理卫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调摄精神,讲究心理卫生,以增进健康.现介绍几种夏令养生方法.
作者:孙建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一位养生家说得好:养生也要讲辩证法.的确,辩证法不仅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法则,也是认识自身包括养生的指导思想.将某种方式或状态绝对化并不利于健康,诸如以下几种情况就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半身不遂汤主治:中风症引起的半身不遂.卒然昏倒,意识不清,语言涩滞,半身手足麻木,知觉异常,时有哈欠喷嚏,嗜睡,体温正常.
作者:平安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古至今,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之中,众多的养生保健方法,使我们无所适从--到底哪种方法更有普遍性、更适合有着个体差异的人群呢?到底哪种方法更简便、更实用、更符合人体的生命运动规律呢?我们在长期的养生保健实践中发现,着眼于人的躯体、脏腑、精神的整体优化及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是健康长寿的基础和养生保健的根本规律之所在.这其中,松腰是关键的关键.
作者:蓝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素食与健康一提到素食,大家都会联想到庙里的和尚和吃斋念佛的人们,他(她)们都是以素食生活.我所说的素食和他们是有区别的.我提倡以素食为主,少吃猪、牛、羊、禽、鱼类肉,以蛋类、海藻类、蔬菜、蜂蜜、水果、坚果、豆类粗细粮搭配进食,都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作者:靳镕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西瓜性味甘凉,其瓤、汁、皮、仁均可人药.中医认为:西瓜有止渴、解毒、消炎、利尿、润肺、健肾等功效.既能防病,又能治病,是理想的天然营养保健佳品.现将西瓜的治病验方介绍如下:
作者:蔡姮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通过体育锻炼可改善由肥胖症、高血压症、高血脂症而引起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力,促进冠状动脉的畅通,增加心脏排血量,使全身重要器官的供血量、供氧量增加.但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高春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跳跃于两个极端的异常血压--过高或过低.虽然危害相同,却常被异样对待.不知是出于习惯,还是囿于认识,人们往往重视高血压,仿佛血压不高就可以让人放心,血压偏低则无关紧要,不以为是问题,这显然是一种误解.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心理活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心不但有主宰血液运行的功能,还有主宰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
作者:周蔚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人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起伏不定,波动不止,如果能正确把握它,对人们强身健体、治病延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体悟,略谈两点拙见,诚望给于斧正.
作者:张建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现在的医术愈来愈高明,可现在人的病却愈来愈多,现代的药功效愈来愈高,可现在的病却愈来愈不好治.何也?一言以概之,环境恶化所致也.
作者:文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古人认为:百药均为毒药,百草又都是良药,看你用多少.如果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症而超量服用维生素,会对身体有害,易打乱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破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精神失调和心理障碍等病症.如果维生素摄人量大大超过正常指标,身体的内在机制就会失去平衡,还有可能增加癌症和一系列其他疾病的危险性.服用大量高纯度的维生素添加剂可能使身体的生物化学机制转向错误的方向.
作者:魏岳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饮食是人类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失宜、失控或偏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致病,主要由于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过食油腻辛辣之物及膻腥酒肉,进食时大凉大热、狼吞虎咽,不讲饮食宜忌,不注重药食的调养和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取,从而产生各类疾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故饮食所伤首先影响的是脾胃功能,然后累及其它五脏六腑,或变化转换成其它疾病.随着科学健身养生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饮食的日趋重视,不健康的饮食观念也逐渐发生更新和变化.
作者:吴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武器.中药的作用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量或质的变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对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进行认真考虑,采取适当措施,才能使中药产生预期疗效.本文就中药的煎煮法、剂型及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方法等方面谈谈对中药作用的影响.
作者:陈绳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人生健康长寿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除社会因素之外,还有遗传、环境、疾病、身体锻炼、饮食营养等等因素,其中饮食因素对于延年益寿至关重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益于健康长寿的饮食并非高营养高蛋白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因为古今中外的许多寿星获得长寿的原因只是长期食用某种平常食物.
作者:章集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鼻子流血、渗血,均属中医的鼻衄范畴.鼻衄常见原因有:鼻子受创伤、外伤、鼻中隔弯曲、鼻黏膜糜烂、鼻窦炎、气候干燥使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差、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高血压病等.鼻腔毛细血管丰富,虽然有时只是少量出血,但若不及时止血,也会使人产生贫血,甚至发生休克.
作者:张仲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