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永芳;匡希斌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4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体检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散射免疫比浊法,Clauss法测定所选对象血浆中D-D、FIB水平.观察并比较各组间浓度的差异.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3.096±1.764) mg/L]及重度子痫前期组[(4.686±1.123)mg/L]孕妇血浆D-D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5.20±1.46)mg/L]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FIB水平[(4.62±1.53)mg/L]较正常妊娠妇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检测对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系统的早期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FIB可作为辅助指标,对子痫前期的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妍;刘协红;张红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规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系列的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护理后的血压、体重指数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定期检测、遵医用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压以及改善其卫生行为.
作者:郭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快速增长,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充分认识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对正确选择用药、有效控制血糖及减少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延平;孙阳;高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自我价值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本文从自我价值感的定义和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对象、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回顾了自我价值感在老年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评价和思考.
作者:褚湜婧;杨胜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中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丹参作为传统中药的代表,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抗氧化、减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宋立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的标本46例,根据手术实际情况,将标本分为肿瘤、近癌、远癌三区.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Survvin表达,用D2-40标记各区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 lymph vessel density,MLVD),比较各区组织Survivin表达与淋巴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从肿瘤区、近癌区、远癌区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43.5%、32.6%;从近癌区、肿瘤区、远癌区淋巴管密度分别为16.39 ±3.6、10.4±4.6、7.8±3.9.肿瘤区及近癌区的微淋巴管密度与Survivin表达显著相关(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生成,且主要发生在近癌区及肿瘤区间质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提示Survivin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生成.
作者:翟志强;李湘奇;许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GA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G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出院97例,好转出院4例,转院4例,死亡1例.结论 大多数老年GAP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不明显,伴有多种合并症,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茜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齐鲁石化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以制定有效地保护视力的防范措施.方法 2011年3-6月,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及《检测细则》的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对数视力表灯箱对齐鲁石化地区6所小学,3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裸眼视力检测.结果 检查1 456名,视力低下504名,视力低下率为34.62%.视力低下中,小学生28.67%,初中生4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低下率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 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加,视力低下率不断上升,社会、学校及家庭应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保护好学生的视力.
作者:王仁明;李秀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接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的患者260例,鼻窦炎1期86例,2期87例,3期87例,均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结果 鼻窦炎1期治愈率97.6%,术后出血占3.5%;鼻窦炎2期治愈率79.3%,术后出血占3.5%,并发症占2.2%;鼻窦炎2期治愈率25.3%,术后出血占13.8%,并发症占13.8%.结论 鼻窦炎鼻息肉给予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宏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18~25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过程.近的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肝脏中含量丰富且参与肝脏生理和病理的各个过程.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及肝癌形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汶;陈宏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 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 (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作者:陆春和;吴海源;叶锦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要进行提前给予干预治疗.方法 选择2012年1月6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半年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发展为糖尿病占9.2%,恢复健康占81.6%,保持糖尿病前期占9.2%;对照组发展为糖尿病占45.5%,恢复健康占6.1%,保持糖尿病前期占4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应提前给予干预治疗,以尽早恢复健康,否则会发展为糖尿病.
作者:范兴祥;应业付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ESD方法治疗的4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先行CT及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结果 本组40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30例,34例完整切除,4例借助圈套器切除.3例术中穿孔,其中食管病变1例,胃病变2例,术后出血2例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 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作者:杨晓钟;刘欣;戴伟杰;王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731例急诊死亡病例,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后死因等资料.结果 731例急诊死亡病例中,男520例,女性211,男女比2.46∶1;20 ~39岁年龄段和60~7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分别死亡252例和232例,占34.47%和31.74%;急诊患者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和完善急救网络,以减少急诊死亡率.
作者:冯玉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 青岛市自2005年免费抗病毒治疗开始截止到2012年2月底,所有参与免费抗病毒治疗满1年且依从性良好的109例成人患者,从青岛市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档案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资料,将资料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年龄、性别、婚姻和传播途径分组.结果 109例成人患者治疗3个月后,87.1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200组和>200组之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组和>40岁组在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病毒复制,防止免疫损伤的进展,有利于维持和重建免疫功能,从而延迟疾病的进展,过晚的治疗不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采取预见性护理,减少围生儿死亡,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重度子癌前期的孕产妇,对其危险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随机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2月31例施行常规护理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出血(21.43%)、胎儿窘迫(21.43%)、新生儿窒息(17.86%)、急性心力衰竭(10.71%)、子痫(7.14%)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是超前护理,目的在于早期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预防严重并发症,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青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84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辅酶Q10治疗;对照组42例,服用安慰剂.同时两组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0周.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观察缺血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的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辅酶Q10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刘学强;周云;陈一茂;田开新;张雪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腔内博来霉素、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48例,博来霉素组(A组)70例,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60ml+博来霉素75 mg;白介素-2组(B组)78例,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60ml+白介素-2 100万U.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共计三次.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 、7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发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注射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局部刺激较轻,耐受性好,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方法.
作者:曹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总结2011年1月-2012年1月159例急诊阑尾炎患者护理干预经验,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并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患者心率明显快于干预后[(85.6±5.9)次/min] (P <0.05),同时干预前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亦显著高于干预后[(123.4±13.9)mm Hg、(77.1±13.6) mmm Hg] (P <0.05),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31.9±2.6)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32.5±2.8)分]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急诊科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心理情绪减轻焦虑,更好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加强了护患沟通及三级护理指控等措施,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吕桂菊;刘海燕;赵爱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