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王志坚;柳晓芳

关键词:颈椎病, 术后窒息,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摘要:颈椎病的手术部位较高,术后易发生窒息,可引起死亡.我科于2005年1月-2010年4月,对36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了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现将护理干预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27例,女9例;年龄大79岁,小34岁,平均年龄54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10例.其中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术15例,单纯行后路减压植骨术2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支持小组模式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探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病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健康教育是提高慢性病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是综合性县级医院,自2004年起,以慢性病支持小组的模式开展了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茹;黄丽婵;朱金萍;潘桂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细胞因子调控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是以低氧性肺动脉收缩和低氧性肺血管重构引起的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症.细胞增殖与凋亡是肺血管重构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低氧诱导分子-I、一氧化氮、一氧化碳、K+通道及5 -羟色胺均参与并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本文就上述致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因素在肺血管重构中的机制及作用作一综述,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水平干预和早期康复措施介入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申霖;高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利钠肽( natriuretic peptide,NP)是近20年发现的一类多肽.国内外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现了5种利钠肽[1],即心房利钠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V型利钠肽(ventricle natriuretic peptide,VNP)和D型利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其中,ANP和BNP来源于心脏[1],有扩张血管、促进利钠、利尿作用.CNP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脑和肾,调节血管张力.ANP、BNP、CNP与心房颤动(AF)、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密切相关.VNP和DNP至今未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相关研究甚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浆利钠肽,特别是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筛选、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估测指标.

    作者:罗溶;周白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是一类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细胞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包括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AP,XIAP,也称为Hilp、MIHA和BIC4),神经凋亡抑制蛋白(NAIP),存活素(survivin),Livin,MI - IAP等.其中XIAP是1996年由Rajcan - Separovic E等鉴定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表明其参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血管生成等过程;XIAP是lAP家族有效的caspase抑制剂[1],也是唯一可与凋亡启动因子caspase -9和效应因子caspase-3、caspase -7结合的凋亡抑制蛋白.本文就近年来对XIAP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胡密;李占全;柴克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用胰岛索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另一组为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SⅡ).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效果.结果 术前人均日胰岛素用量CSⅡ组(36.40±6.00)U,MSⅡ组(46.80±9.97)U;待手术天数CSⅡ组(3.20±0.90)d,MSⅡ组(8.40±2.83)d;住院天数CSⅡ组(9.80±3.30)d,MSⅡ组(14.80±6.62)d;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为8.70%,MSⅡ组26.32%.治疗后CSⅡ组FPG(5.12±0.63)mmol/L,MSⅡ组(6.26±0.91)mmol/L;CSⅡ组2 h PG(7.41±0.83)mmol/L,MSⅡ组(9.22±1.03)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SⅡ较MSⅡ能缩短待手术天数和住院天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更平稳、更迅速地控制血糖.

    作者:徐立;余丽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病种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住院患者的年龄构成、病种构成、疾病转归等情况,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99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构成、患病情况、疾病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中70~90岁占61.66%.主要病种:脑血管疾病居首位,其次为各种骨折、退行性变、关节置换术后.转归情况以好转出院居多,死亡患者多为晚期肿瘤患者.结论 该社区老年患者较多,医疗风险相对较大,应加强病情告知、病案书写、与家属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作者:张源;蒋中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螺旋CT诊断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的价值

    脑静脉或硬膜窦闭塞(cerebral venous or duralsinus occlusions,Cvso)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少见,其死亡率较高(20% ~78%)[1],随着脑静脉系统研究的深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尤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CVSO的早期正确诊断已成为现实.然而应用螺旋CT诊断的早期发现尤为重要,可避免对本病的漏诊及误诊.本文对我院从2000年至今收集的17例CVSO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

    作者:孔建忠;王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颈椎病的手术部位较高,术后易发生窒息,可引起死亡.我科于2005年1月-2010年4月,对36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了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现将护理干预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27例,女9例;年龄大79岁,小34岁,平均年龄54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10例.其中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术15例,单纯行后路减压植骨术2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例.

    作者:王志坚;柳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天津市毕业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调查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大众对护理的需求已从对疾病的防治服务扩大到了社区的健康护理服务[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降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机构提供的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2].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了解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社区护理改革提供依据,于2010年3月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徐婧文;闫贵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人卵巢肿瘤诊治体会

    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诊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卵巢肿瘤150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50例老年卵巢肿瘤患者,术后均有病理诊断.其中年龄大者86岁,小60岁.3例无生育史.合并症情况:高血压26例,冠心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糖尿病6例,老年性精神病2例.临床症状与体征:腹部包块49例,占32.6%;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消化道症状45例,占30.4%;卵巢肿瘤蒂扭转17例,占11.6%;感染发烧5例,占3.3%;腹水23例,占15.3%;阴道流血3例,占2.0%.

    作者:张永英;崔学锋;张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时点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在冠心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需多次抽血而不被患者广泛接受,造成漏诊情况相当普遍.为了减少误诊,探求既简便又实用的血糖筛查方法以及对冠心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方法,本文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发病和心血管事件预测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文轶;曾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脂肪组织与乳腺癌的关系

    脂肪组织长期以来被认为仅仅是一种储存能量的惰性组织,但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脂肪分泌产物的发现,使人们对脂肪细胞有了新的认识.目前脂肪细胞不再仅仅被认为是储能的惰性细胞,其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重要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脂肪组织与乳腺癌的关系,本文综合分析了脂肪组织的组成、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细胞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脂肪组织工程与乳腺癌术后的重建等.

    作者:于玺;张成武;窦拉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概述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急性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 hypoxicpulmonary vasoeonstrietion,HPV),慢性缺氧可致肺血管重塑(hypoxic puhnonary vessel remodeling,HPVR).HPV和HPVR是HPH发生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病理过程.HPH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离子通道、信息通道、细胞及生长因子、活性介质、神经因素等多个途径,现就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石海霞;高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不仅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期的脑内,而且在其成年之后也有,这已为神经科学界所普遍接受.神经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神经干细胞的分离、成功培养,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不可再生的理论提出挑战,而且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技术,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作者:刘珍;武衡;谢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5例)、顺铂组(35例).抽尽胸腔积液后,联合组向胸腔内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顺铂组胸腔内只注入顺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胸水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82.8%,顺铂组6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1个月内胸水吸收25例(71.4%),顺铂组11例(3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确切疗效.

    作者:魏敏;孙启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更年期妇女的健康问题及社区保健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绝经期妇女数量的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2.7亿的妇女进入绝经期.妇女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将在绝经后度过.妇女进入更年期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下降,会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而影响健康,所引发的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还会影响到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作者:徐红;肖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82例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

    无创呼吸机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目前在新生儿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保证了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我科2007-2009年为82例新生儿使用了无创呼吸机,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肺实质内一种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肺炎性假瘤又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或增生,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属良性病变.本病根据其主要细胞及间质成分不同,可分为浆细胞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假性淋巴瘤等.国外文献显示患者平均年龄29岁,而国内报道平均年龄为48岁左右,这可能和国外经常体检制度有关,也可能与处于肺癌好发年龄段时发病,误诊率较高而选择手术有关.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以下就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谭政帅;鲍海华;李文芳;赵希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对于恶性肿瘤,静脉化疗和胃肠外静脉营养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了避免化疗、高渗药物和反复穿刺对表浅静脉血管的损伤,特别是对表浅静脉条件不好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是必要的选择[2].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为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等,要由麻醉科或临床医师操作完成,需局部麻醉、缝针,创伤较大,有发生气胸、血胸的风险,因而限制了护理人员的应用.

    作者:卢爱霞;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与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 col orectal carcinoma)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的新发病例,至少有50万患者因其而死亡.大肠癌的发病率在男性肿瘤中居第4位,在女性中居第5位[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1].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 -75岁时达到高峰,大肠癌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加强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娟;范钟麟;王学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