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华;邓永新
根据目前研究的现状,全面了解COX -2、TGF -β与肝纤维化进展的所有阶段是如何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COX -2、TGF -β的检测将有利于从的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认识,掌握其引起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机理及作用位点,有利于开展以COX -2、TGF -β及其转导通路为靶点的靶向基因治疗技术,为临床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作者:张巧;阳学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适合2~3岁患儿静脉穿刺的部位,防止中途脱针、漏针的发生,大限度减轻患儿的损伤,降低护患纠纷.方法 总结2009年12月-2010年12月4 728例2~3岁患儿静脉穿刺经验,针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接受能力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达100%,中途无脱针、漏针.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7%,失败62例,其中患儿固定不当,中途脱针、漏针48例,占77%,穿刺固定不当11例占18%,技术不到位3例占5%.结论 采用由患儿及患儿家长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后,其满意度达到100%,有力地配合了药物治疗,减轻了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杜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IBS)的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8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3.49%,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7.91%,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勇;朱孔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通过报道1例以呕吐、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对于年龄较大和有既往史的患者要考虑到常见病、多发病,但不能忽视少见病和特殊病例.
作者:胡胜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难免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将156例难免压疮危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两个临床护理小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制定的难免压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在难免压疮发生率、难免压疮好转治愈率两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难免压疮发生率及难免压疮好转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难免压疮的发生,提高难免压疮治愈率.
作者:曹雪晴;赵扬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4所幼儿园4岁儿童683名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希-内儿童学习能力量表对其中1所幼儿园138名4岁儿童做智力测验;采用该幼儿园1994年两组4岁儿童82份希-内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的原始资料作对照.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早期亲子教育率,干预组从出生开始教育的儿童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教育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出生开始亲子教育组儿童IQ高,与1岁、2岁及未教育组儿童IQ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应将亲子教育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普及每个家庭.
作者:曲敬师;李玲;冯冰;赵冬梅;王恩芝;宋万珍;张翠荣;陈蔚茹;陈洪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 small - cell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0% (33/60),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00% (17/20),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性别、组织类型、肺癌淋巴结转移、吸烟等有关(P<0.05).结论 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FHIT基因可能是烟草致癌的分子靶.
作者:张燕子;王小平;曾祥毅;邹细红;李秋莲;彭迁;杜日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报告一起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群体反应事件,总结事件的调查、处置经验,提高防范和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总结整个事件的调查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补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此为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溴氰菊酯毒性虽小,仍需提防因通风不良、在环境中残留所致的中毒.一旦出现因皮肤接触引起的类似事件,需及时清洗皮肤、适当应用滴眼液,或静滴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针剂,以消除症状.对于群体反应事件,心理疏导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梁丽仪;陈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对2008年9-12月在三二○一医院住院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105份,回收并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患者自评量表(SAS)[1]平均得分(47.38±8.74)分,高于中国常模(37.23±12.58)分;患者的住院天数、次数、家属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患者住院费用来源、支持系统、知识程度、对手术相关问题的理解是影响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作者:张燕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是63型钩鍉针中的一种,由4Cr13和3Cr13MO材料制成,头部硬度为509~579HV0.3,刃口5mm内和钩身3mm处的表面粗糙不大于0.8um,其余部位不大于0.4um,产品头和柄链接牢固、光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消毒,高温、高压不影响其硬度和韧度,由钩头、钩身、钩柄、定位锥组成,总长18cm.钩头为一小月牙弧形,钩头长0.5cm,双弧形,钩身长7.5cm.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是钩活术[1]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和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的主要针具.遵循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老师在中级提高班讲述的深软型钩鍉针的使用要点,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利用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共计112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肖艳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奈福与泮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照组每位接受人工流产者经静脉缓慢推注1%丙泊酚15 ~20 ml;观察组每位接受人工流产者以常规速率经静脉推注奈福泮20 mg,继之经静脉缓慢推注1%丙泊酚15 ~20 ml.在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常规行人工流产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比较,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镇静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丙泊酚联合柰福泮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建议在人工流产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用于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妊高征孕妇,因疾病治疗效果不满意严重危及母婴安全终止妊娠或择期剖宫产11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加用LMWH 5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续5 d;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等辅助检查,判断LMWH的对妊高征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倾向及围产儿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MWH用于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治疗效果明显;LMWH对母儿安全.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介绍了常见的具有毒性作用化学品一般特性和毒性作用,包括: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金属及其化合物,如汞、铬;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笨.并介绍了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还从对酶系统的破坏等方面论述了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
作者:亓鲁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治疗对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共和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例家庭病床的家属,从心理内在能量的培育和外部力量的支持这两方面展开心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分别测定入床时、4周、8周得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入床时SCL -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其它(饮食和睡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人床时、4周和8周),数值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观察组在强迫和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已低于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已明显低于刚入组时.结论 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差,对家庭病床家属实施心理支持治疗能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陈平;马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急诊急救.方法 对32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者26例,占81.3%;死亡者6例,占18.7%.结论 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急诊内科疾病病因复杂多样,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及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对症抢救,提高诊治率.
作者:高明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治疗组服用坎地沙坦.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治疗组3例.结论 坎地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小,耐受性、依从性好,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可保护靶器官并防治相关的伴发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病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治疗组),分别评价其治疗后第14 d时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评分,第14 d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第90 d时Barthel指数评分,及再出血率.结果 72例病人中内科组25例,微创组47例,治疗后第14 d时两组S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微创组明显好于内科组.治疗后第90 d时两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再出血率.
作者:熊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乳腺GS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乳腺GS以乳腺肿块为首要表现,形态学上肿瘤浸润性生长,弥漫分布,细胞小,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MPO、CD15、CD43和溶菌酶(+).结论 乳腺GS常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同时或在其后发生;罕见的情况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开始出现之前形成.仅凭形态学易误诊为淋巴瘤等.免疫组化MPO、溶菌酶、CD15、CD43和CD99有助于诊断.
作者:侯震波;王新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XCR4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17%、1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XCR4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1、T2、T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18%、62.50%、77.50%;在pTNM分期分别为Ⅰ、Ⅱ、Ⅲ+Ⅳ时,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63.04%、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表达的阳性率为78.38%,无淋巴结转移表达的阳性率为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 CXCR4蛋白表达参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与其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左磊;刘喜梅;刘玲;李路;张本华;何美清;刘文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血常规检验工作,总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重要性及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结果 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参考使用,白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感染与类白血病反应.结论 白细胞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诊疗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